流岭沟.流岭槽.磨道凹
在流岭山区,有八九条沟叫流岭沟,有六七个地儿叫流岭槽,其中只有一处流岭沟连接着流岭槽,其余的流岭沟和流岭槽都互不搭界。
与流岭沟不搭界的流岭槽,对山夹着狭长的地带,到岭头有一个垭口,几乎不用翻山,就越过了流岭,这一便利才使这些流岭槽,自古以来就成为南来北往商贾客官跨越流岭的大道。
唯一流岭沟与流岭槽相接的流岭槽极少有人从这里翻越流岭。人们为了区分众多流岭沟和流岭槽,把这个相连着的沟与槽分别称作磨道凹流岭沟和磨道凹流岭槽,下面只单表这一处沟与槽,故不用予以区分。
从州城出发,向南四十里,拐入流岭沟,山不很高,地势宽阔,土地肥沃,水流平缓,两边山上树木茂盛,鸟唱虫鸣,使久居闹市的人颇感有种“久居樊笼中,复得这自然”的清爽与舒心。
走完十里流岭沟,到了沟垴,只见有河水从斧削似的悬崖峭壁构成峡谷间流出,此峡谷名叫流岭槽,宽两米左右,最窄处不到一米,约有四五里长,在夏秋雨季,因流水较大石头又滑很不容易通过,在三久严寒的冬季,槽内结冰,溜滑溜滑的亦很难通过。
走尽流岭槽,眼前呈现出近乎园形的百余亩大平地,周边被高约十至二十米高的如似院墙样的悬崖围着,中间有一座约十余米高的光秃秃的石山,远看若似一合石磨,故称此地为磨道凹。磨道凹周匝悬崖之上,松柏苍翠,正对着流岭槽的流岭头上耸立着一整块巨石,远远看上去酷似一尊人物雕塑,人们尊其为雨皇大帝神像,亦称玉皇顶。
州府志记载,李自成在磨道凹屯过兵,屯兵之前,磨道凹古木参天,从没有人住过。直到李自成带着残兵败将巧遇这个无人知晓的世外桃园——磨道凹,才伐了磨道凹内的大小树木,开垦田地调养将士,避过了围追堵截被歼灭之凶险。
在磨道凹之外,李自成就象人间蒸发了一样,等官府放松了对李自成的警惕,李自成出了磨道凹,才成就了北京改朝称帝的大业。磨道凹这个让李自成留得青山在的宝地,通过传说后写进了州府志。
清朝道光年间,流岭沟魏忠贤在州府做师爷,从府志上看到了有关磨道凹的描述,却没有载明具体位置,他问了不少州里的名人,皆摇头不知,他总感觉磨道凹就象在自己老家流岭槽上边那儿,便回老家历险探寻,想得以证实。
走完流岭槽,魏忠贤惊喜不已,眼前这地与府志里描述的一模一样,令他想不到的是磨道凹竟然还有人居住生活,只是他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与当地人有很大差异,说话如似鸟语,很难听懂,也问不明白他们的来历,好似从天上掉下来似的。
直到辛亥革命之后,磨道凹的人才说出了他们的来历。清初时,祖上在长江为皇室押运贵重物资,不幸被士匪劫走,几个官兵为了逃避操斩家门之祸,偷偷携带家眷辗转来到了磨道凹这个无人知晓无人居住的地方,农耕隐居。
如今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磨道凹也通了电,公路却始终没修,其一是修路的难度太大;其二更重要的是舍不得破坏这如似“桃花源”的地方,从流岭槽的峭壁之上凿出了一条小道通往磨道凹,走在这条小路上,很险,很美,美不胜收!
磨道凹没有修亭台楼阁,没有栽奇花异草,单凭这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长势喜人的庄稼,吸引着远远近近的游客,还被政府命名为“美丽乡村”!
我想在磨道凹买地建房,可村民告诉我,这儿村民不会同意的,除非你是女的,嫁到磨道凹来。
我真想变成个女的,嫁到磨道凹,在这仙境一样的地方居住,过神仙一样的生活。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