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感受北京的阳光

作者:宋元浩 阅读:239 次更新:2024-08-22 举报

感受北京的阳光

——攀爬路上遇“贵人”

★宋元浩

(一)

在北京面授班里,我聆听过诸多大家、名家、诗人、专家、教授的讲学。譬如,艾青、肖军、刘绍棠、魏巍、李瑛、李陀、牛汉、刘培育等。如果说我在文学圈子稍有一丁点名气的话,首先应感谢北京的名人、大师,是他们教诲我点拨我攀登文学峰峦的信心与勇气。在此,我特别要提起郭晨先生,是他把我这个“身处贫困老区基层岗位上”的“烂笔头”,一步步引向文学艺术的领域,激励我不遗余力地挖掘中央苏区题材的珍珠瑰宝,尤其哪些未曾被人捡拾的边边角角,让它们夯实我朝着红色文学峰峦攀爬的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因在县委机关负责党务工作,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党史、革命史资料,并经过悉心地筛选、构思、挖掘、采写,独立创作出几十万字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作品。坦诚地说,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胆敢触及、书写有关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在中央苏区生活战斗的历史纪实,的确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由此也落下本土作者以我为最先踏入这块弥漫着“血雨腥风”的红色文学高地。为了揭开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蓝色”面纱,把葬送在赣南山区“短命而辉煌”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大白于天下,我渴望能尽快地生产出浸泡自己心血、汗水的精神食粮。于是,我连续往好几家刊物寄去了一沓沓“爬格子”的红色文学作品,可是有去无回,“泥牛入海无消息”,令人实在感到压抑与扫兴!

毛泽东是我们劳苦大众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他在中央苏区厄运重重,“龙困浅滩”、“虎落平川”,他和一代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在这片红土地上叱咤风云,喋血鏖战,抛尸荒野,视死如归。然而,时代与现实距离甚远,当下对此类革命史实的反映与宣传存在着种种框框与桎梏,这怎能不令人焦急!当然,领袖、伟人的生平事迹是容不得胡编滥造的,尤其是作者更不可抱有丝毫的名利思想,以图赢得“伟人效应”。然而,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是必须永远传承下去的!中国不能没有共产党和毛泽东,是他们领导中华民族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等一代革命先驱为了拯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那段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国革命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能忘记!

为此,我“咬定青山不放松”,早起三更,夜伴青灯,痴迷陶醉在红色的历史事件中,考究核实伟人们的一件件生动鲜活的战斗故事,埋头耕耘、不问收获地在方格子纸上雕塑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鸿雁终于由北往南地衔来了信息,我收到了寄自首都北京的信啦!瞧,一张64开的小便签,跃动着百十个言简意赅的中文字:“……您的大作《“修炼”——毛泽东被罢官后》,已编发于我刊今年三至四期连载……”他在信尾非常客气地附了一句:“如来京,请到家里做客。”落款为《中国工人》杂志社郭晨,九五年二月。”随信,还寄来了主编、编审郭晨的名片。此时,我像一头驮着犁耙耕地而累了、渴了的老黄牛似的,三步两步地奔到河里,把嘴巴深深地扎进澄澈的清水中“咕嘟、咕嘟”地猛喝。嗨,回到家后,我也举起锡制酒壶来,“咕咚、咕咚”地不知喝了多少碗香喷喷的糯米酒,立时把我这个远近闻名的“不倒翁”灌醉了……

郭晨,真棒!他给我带来了福音!他是何许人士?我想,既然敢于编发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纪实作品,他肯定不是一般人的。没有胆量、没有来头哪能做得了这个“主”?更何况我的稿件并非一般,只拿题目毛泽东被罢官后来说,它就显得十分“扎眼”,似乎有刺痛心窝子的感觉。不过,我这篇稿件也的确有份量,其史料翔实,内容新鲜,故事生动,情节感人,按理它早就该面世了。可直到现在它才“时来运转”,才遇到了“慧眼识珠”的大师——郭晨!这篇文章是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反映,正能量满满,它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光荣革命传统。嗬,它总算被推出来了,《中国工人》是一家多么勇敢而大器的红色刊物呵!北京的太阳最红最亮,北京的阳光会照亮我这个“红色金矿开采工”。春风吹来了,鸿雁飞来了,我手中的这支“烂笔头”,因此徒增了一层闪闪发亮的光辉!

(二)

一九九六年五月,杨花飘絮,垂柳吐绿,我在北京参加人民日报社召开的“全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会议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拨通了郭晨的电话。电话那头,郭总编耐心地教我坐几路车,换几路车,再倒几路车……他说他会到站台上来等我。于是,我兴致勃勃地赶到《中国工人》杂志社,终于见到了几年来一直想拜访的京都“贵人”——郭晨。他在自己的书房里接待我,十分客气地为我沏茶、递烟。这是一单元5楼三室两厅套房,会客室、书房合一,宽敞的窗户朝南,明晃晃的阳光照射得满屋子通明透亮。

面对这位令人敬重且又萍水相逢的长者,我一时显得拘谨而语塞,似乎还带有几分茫然。没待我启唇,老师就亲昵地问我这问我那,很像阔别的兄长那般。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个头一米七十左右,身体健硕,国字型的脸庞,额膛开阔,一副宽边眼镜嵌在丰满圆润的鼻梁上,釉红赤亮的肤色,更加衬托出他那双犀利豁达而又温馨和善的眼神,一脉脉笑意犹如一圈圈涟漪荡漾在他那方晶莹明净的心池上。此时,我好像被窗台上照进来的缕缕阳光晒得浑身暖洋洋的。哪能想到呵,在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我会遇到这么一位叫人钦佩而又亲近的大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专心致志地聆听他对我说的每句话每个词:赣南是一块政治历史厚重的红土地,是党史、革命史储量丰富的宝藏。尤其是瑞金得天独厚,中国工农红军在瑞金发展壮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总号令在瑞金的云石山、梅岗吹响,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生活战斗了整整五个多年头,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块值得浓墨重彩的地方。老师还说,他积极投身于红色矿场的开采与挖掘,从中拣些边边角角的材料,为社会、为后代构建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谦称自己是“稗官拾野史”。

(三)

郭晨,时任《中国工人》杂志社主编、编审。曾经,他在《人民日报》社干了十七年,先后担任文艺部、记者部领导人和著名记者、编辑等职。“四人帮”横行时,他们在全国挑选准备接班当国家主席的王洪文的机要秘书,郭晨被中组部列为预选名额上报。这是福还是祸呢?郭晨好在经得“高人”点拨,最后托辞患肝病“不便接触首长”而没上“贼船”。然而,老虎窝边的兔子跑不了,郭晨因此被挨整边沿,以致毁掉了一个好端端的家庭。他的妻子被迫与自己划清界线,离他远去;正处于懵懂时期的一对幼子,无家可归,成天光着屁股、打着赤脚出没于街头巷尾,艰难求生;简陋的住宅,家徒四壁,空空如也,他眼巴巴地盯着天花板,盯着结满蜘蛛网的斑驳老宅,盯着墙上贴的那幅风姿绰约的年历画,心里一阵阵绞痛,家在哪?路在哪?儿子在哪?女人在哪?岁月何望?前程何望?这样活着还有啥意思……郭晨居然把我当成了意趣相投的文友,他深沉地吐露了积压在心中的苦衷与酸楚。知道他的过往后,我更加感到他的高大、伟岸。

他说:“我总想这辈子就这么栽了,枯枝发不出新芽?”他点燃一支香烟,吸了几缕烟雾下肚后又说:“若不是知我底细的那位大哥时常来家里开导我、鼓动我,或许我真的不在了呢!”红尘雾雨,清风眷顾,郭晨好不容易走出沼泽地,挣脱掉“死神”的纠缠,再次挺起胸脯,朝着首都北京的长安街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在大哥苦口婆心的撮合下,他的命运绽开了“二度梅”。一位北大荒的返城“知青”,贤慧能干的姑娘成了他的福星,与郭晨两厢情愿地组合成新的家庭,共同挑起了往后工作、生活的重担。由此,郭晨的命运开始转机,再度感受到青春的甜美、温馨、惬意与滋润。

鸟巢筑起来了,“凤凰”飞回来了,辽阔广袤的晴空下,重新激荡起百鸟歌唱。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郭晨等人创办的《人才》《丑小鸭》杂志,轰动了整个中国大地,牵动了数以万计的读者。一份最先跻身于文化市场的综合性名牌刊物,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殊荣。郭晨于此步入了晴光丽日之中,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刊物《中国工人》杂志社的主编、编审等职,在人生濒临死亡的低谷中,“大难没死”的郭晨终于重新爬了上来。

走过风风雨雨的郭晨,成为一名党史、革命史著名作家、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成就斐然,声誉远播。他出版发行了十几部传记文学著作,如《李立三》《贺子珍》《特殊连队》《巾帼列传》《将帅落难记》《万水千山只等闲》《开国沧桑》等。其中,《万水千山只等闲》先后荣获解放军全军“我最喜爱的军版图书”一、二等奖,《开国沧桑》荣获1995年“五个一”工程奖;历史巨片《开国大典》,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金鸡奖”、“政府奖”,郭晨本人荣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得主;电视连续剧如:《特殊连队》《遵义会议》《北平和谈》等,先后获得全国电视剧展播优秀奖,东北电视剧“金虎奖”,“五个一”工程奖;近年他又陆续推出《红都风云》《同舟共济》《一代元戎彭德怀》《解放海南》《天国洋将》等优秀电视剧本。郭晨从迷茫困惑的“阴山沟”走向了鲜花烂漫的向阳坡上,他披荆斩棘,遇水架桥,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的拓宽了一条获得成功、走向辉煌的坦荡通途。他图的是什么?他是在追赶人生,追赶已被政治风云所淹没的光阴?他死死地抓住时代赐予他光明与希望的机遇,追猎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采撷人类文明进步和平发展的“灵芝仙草”,又创作了一批大型作品,试图去医治祖国母亲身上的创伤与隐痛……

认识了郭晨,这是我行走在文学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我感觉到:在我原先那片阴云密布的心灵天幕上,照彻了北京鲜亮亮的金色阳光。接着,郭晨又在《中国工人》杂志上连载了我的第二部中篇作品《挥不去的烟云》(作者结集《苏维埃迁都前夜》一书时,其文章标题更名为《阴霾迷朦时——毛泽东幸遇周恩来》。他还编发了我的诗歌,以及我推荐文友——惠雨民的作品。

(四)

2001年,我被香港《大公报》深圳办事处聘任为记者。为纪念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我结集了自己的第一部红色文学《苏维埃迁都前夜》。一沓沓手抄稿足足有几斤重,它一直叠放在我的案头,不知请谁作序。郭晨有一定影响有名望,他会为我的小书擂鼓助威?书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精华,是人生运程中智慧、见识、才干、体验的结晶。尽管我懂得“攀龙附凤”的意义与效果,可我在大小文坛上仅仅还是个新兵,高攀名家作序的几率是相当小的。然而,我对郭晨老师抱有强烈的信念。我相信他无论工作多忙,创作多么繁重,他都会腾出时间来关顾我的。由此,我给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我想,要是郭晨老师无暇顾及为我的小书作序,我也丝毫不会埋怨他。社会的不同层次,人的尊卑贵贱、荣辱沉浮是客观存在的,而只有创造力的纵深开掘,才能体现出生产者的优秀及其产品质量的精良。

漫漫几个星期过后,我终于读到了郭晨老师的回信。他写道:“元浩:信稿均悉。祝贺你取得了出书的机会……我实在不愿给人家作序,觉得资格不够,但你如此诚恳相求,不忍拂面。遵命写了一篇,自己还不满意。现寄上,如不合用,弃之即可。如用,不要作实质性修改。”此时,我分外兴奋,犹如自己登上渴念已久的北京金山上,仰望着冉冉升起的红太阳。我仿若看到一条七彩大道从我的脚下延伸,它既可通向天穹,又可通向海洋……忽然,我扑通一声跳进碧波之中,在维多利亚蓝色的黄金海湾,我情不自禁地亮喉高歌:

北京的太阳最红,北京的太阳最亮;

北京的歌声最甜,北京的歌声最响;

北京的人情似酒,北京的老师品德高尚;

每当想起北京亲人,我的心里飞波逐浪……

今年阳春三月,我在北京又一次见到了慈祥和蔼的郭晨老师。不久前,老师在北京郊外几十公里处的回龙观龙泽苑,购买下一套宽大的房子,他听说我来了北京就赶到地铁站来接我。他告诉我,因他正在筹备电视连续剧《红都风云》的开拍摄制(后因故未拍成),只好躲到小楼里伏案攻关了。是啊,老师,你的笔下还将描绘红土地多少风云雷电、日月星辰?还将书写几多活生生沉甸甸的人物形象?窗外的阳光照射进来,金灿灿亮闪闪,烘托出郭晨老师那釉红发亮的脸庞,融进了他那一脉脉深情地微笑。

感受着北京一缕缕金色的阳光,我的身心比先前更加鲜亮明净,郭晨老师在引导我步向神圣的文学殿堂!

附注:郭晨,中共党员,党史、革命史著名作家,电影《开

    国大典》著名编剧,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

200456(甲申仲夏)草于红都聚揽阁。

2015-6-18(乙未仲夏)改于潮陂“烂笔头”文苑。

2015-11-13征得郭晨先生本人审定。

本文先后刊登于《赣南日报》副刊

和《作家报》2015124日第三版“品评”栏目。

                                                                        烂笔头2024·8·22审4853字符。

上一篇: 新春

下一篇: 诗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纠正,书山。 匿名 08-23
书出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读宋老师作品,品人生百味,学习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匿名 08-23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