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致故乡的一封信
亲爱的故乡:
在这金秋的画卷徐徐展开,丹桂的芬芳溢满每一个角落的温馨时节,我独自漫步于异乡的陌生街巷,心中却难以抹去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耳畔不经意间流淌出的旋律,是那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悠扬的曲调,宛如一泓清泉,穿透了岁月的尘埃,瞬间将我的思绪牵引回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我的故乡。
翻阅历史的长卷,我了解到,《周礼》中早已镌刻着古人对月亮的敬畏与向往,周代便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古老习俗。而自唐朝初年,中秋节正式被定为节日,这一传统犹如一条璀璨的银河,横跨千年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熠熠生辉,被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所珍视与传承。每年的这一天月华如练,月圆如盘,它不仅是万家灯火团圆夜,更是文人墨客以笔为舟,泛游于思乡之海,直抒胸臆的良辰。
此刻,我伫立于窗前,凝视着那轮高悬天际的皓月,它如同一位慈祥的智者,静静地俯瞰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倾听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声。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在①李洞的诗意世界之中:“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这份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激发了我提笔抒怀的冲动,渴望将那些深藏心底、随风飘散的乡愁,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字里行间,绽放出最真挚、最热烈的光芒。
记忆中的故乡,是一幅幅温馨而又甜蜜的画面。月光下的老屋,是否依旧炊烟袅袅,如同慈母手中那根永远也抽不完的丝线,编织着家的温馨与牵挂?那条蜿蜒曲折的小巷,是否还回响着儿时的欢声笑语,每一块青石板都镌刻着我们的足迹与梦想?还有那棵屋前的老槐树,它如同一位忠诚的守护者,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承载了太多的欢笑与泪水。如今,它是否依然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等待着我的归来?
故乡啊,你的模样在我心中既清晰又朦胧。清晰,是因为你早已成为我灵魂深处最坚实的依靠,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这份深厚的情感;朦胧,则是因为物理的距离让我们难以相见,只能依靠书信、电话或是网络,寄托着无尽的思念与牵挂。但无论距离多么遥远,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都如同陈年的美酒,越品越醇厚,越品越甘甜。
记得儿时的中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忧愁。那时的月亮似乎比平时更加圆满明亮,它仿佛也在为我们这个温馨的家庭增添一份和谐与幸福。如今,虽然我已身在异乡,但那份对故乡的思念与回忆却如同影子一般紧紧相随,从未有丝毫的减退。每当月圆之夜,我都会仰望星空中的那轮明月,默默许下心愿,希望它能将我的思念与祝福带回家乡,送到亲人的身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这句诗不仅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更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遇到多少困难与挑战,故乡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与最温暖的港湾。你的名字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你的故事是我创作中最动人的灵感源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热爱,勇往直前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亲口对你说一声:“故乡,我回来了。”
在异乡的圆月之下,我满怀深情地写下这封信,以此表达我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与美好的祝愿。愿故乡的山川更加秀美壮丽;愿故乡的河流更加清澈见底;愿故乡的亲人幸福安康、笑口常开。愿中秋的月光照亮我们彼此的心房,让爱与思念永远传递不息。“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③
中秋节快乐!亲爱的故乡。
此致
敬礼!
思乡之人 敬上
2024年9月17日夜
注:
①唐朝李洞《中秋月(一作瘳凝诗)》
②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明代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