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映像
“煎饼果子、焦圈、糯米糕!”“热腾腾地豆汁哦!”
初次来北京的我,对北京的早点小吃向往已久,随闻声寻过去……
摊主是位上了年岁的大妈,看到来客人马上热情地招呼:“来碗豆汁吧?主食有焦圈、油炸糕、茶叶蛋。”
“哟,花样还不少,给来碗豆汁吧。”我说着在一旁的小饭桌边坐下。
摊主回答说:“豆汁自己盛吧,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多包涵!”车上放个煤球炉,摊主忙着在平底锅里制作煎饼果子。
看她确实忙,我便自己拿碗自己盛豆汁。
盛好豆汁正要坐下喝,却发现饭桌上放有几个罐头瓶子,里面分别装有榨菜丁、酱豆粒、白糖、姜葱香菜末等,我觉得奇怪就问道:“怎么瓶里装的还有甜有咸呀?”
“大兄弟是第一次来北京吧?”摊主抬起头看了我一眼问道。
这话问的嫌我们是外地人呗,我勉强点头“嗯”了一声。
摊主并未注意到我的情绪,自顾解释道:“这些年往北京旅游的人那海里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口味不同啊。再说来的都是客,咱得让五湖四海来的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听了这话我很赞同,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北京容纳了多少外地人!无论哪地方人在北京住上个三五年,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生活中。
北京人的豪放大气和宽容心令人钦佩啊!
“那好我就加点糖,再来一个煎饼馃子。”我顿时兴趣浓。
“好唻,放心吃吧你㖏。”她说着把煎饼盘递过来……
说得投机话自然多起来,摊主热情地介绍道:“大兄弟来北京一趟,那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鸟巢、长城、王府井、天安门……等,还有好多凝聚老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都得看啊!……”
耶呵,简直如数家珍,这是一个普通早餐老太太说的话吗?怎么让人觉得是个历史系的教授在讲课?
我情不自禁地说句双关语:“北京真了不起!”
“那是自然老话不是说吗?泰岳归来不看山,北京归来不进城!”她微笑自豪地回答说。
我是安徽人,对她说这话我心里不服气,明明是:泰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嘛!我低下头吃早餐谈话暂停……
这期间也有几位客人前来买糯米糕、煎饼馃子等。
“GOODMOMING! TOHAVEBREAKFAZT”是大姐招呼客人。
两外国人来买早点:“YES!YES!要两个煎饼果子。”哎呀!这咋还说上外国话啦?外国人咋还说中文呢?
“能和外国人对话!大姐您是老大学生吧?”
“哈哈!大兄弟您真逗,啥大学生?我就是个下岗十几年的纺织女工。”
“那您这外文?……”
“您想这亚运会、奥运会办过去多少年啦?咱北京人男男女女会两句外文不稀奇。看到了吧,外国人也学咱中文,再者说咱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他外国人想到咱北京来捞金,不学中文那还成?”
话说得自信满满,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儿。
看大姐是个豪爽热心人,想着刚开始的话题问道:“大姐您刚才说了北京这么多好景点,那游玩总有个先后顺序吧?”
“先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摊主不加思索地回答,我很惊讶脱口而出问道:“为什么?”
大姐显得很庄重地回答:“看过升旗仪式你就心里亮堂,以后的游玩会让你心情舒畅哟。”这话听着舒服。
接着大姐手一指说:“看到没?从这儿往东腿着走五百米,那就是公交站。”我顺着她手指方向问:“噢那地儿有公交站台?”
“有!从那坐公交车到海淀五棵松站下,然后转坐一号地铁可直达天安门东站,出了地铁站跟着感觉走,您眯着眼睛都能走到天安门,就能找到升国旗地儿!”
“大姐你咋这么肯定?要是迷路了呢?”
“迷不了!那国旗杆是咱中国人心中的定海神针,天安门那地儿牵着咱中国人的魂!大兄弟您说,有灵魂指引错得了吗?”
“哦哦,是呀,嗯……”我一时语噻只好……
吃完早餐向大姐告别:“谢谢您大姐,再见!”
“再见大兄弟!北京欢迎您!”摊主话音依旧是那么的热情和大气,从里到外透出老北京人的自豪和自信。
能看出来他们的这种自豪感发自心底,丝毫没有矫情的意味。
我想也许正是这种自豪感,作为北京文化底蕴的载体,在千年延续的岁月里,形成北京人对这座城市的固有共识,也使得这座城市的记忆和遗存,永远都显得那么厚重和庄严,如同长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令人佩服和羡慕!
第二天我特地起个大早,按照早餐大姐说的路线,真的毫无悬念的来到天安门广场。
此时天色微明,雾气很大,广场上人影绰绰,哎呀,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过了好一会儿,听到一阵“夸夸夸”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响,如同从地心里涌出,是那么的整齐划一庄重威严,但给人的感觉又是那么的踏实。
此时雾已消散,国旗护卫队向我们走来。
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国旗手手握国旗立于升旗杆前,全场肃穆行注目礼,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国歌响起了!全场齐唱国歌。
国旗伴随着东升的太阳冉冉升起……
和广场上许多白发苍苍的长者相比,我没有比他们更丰富的阅历,但我有清新的记忆!想起上学时,早晨老师带领我们升国旗的情景……
不知为何?此时我觉得心胸豁然开朗,感觉到无比自豪!我决定旅游就从观升旗仪式这刻开始……
我爱北京!我爱中国!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