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智慧的灯-正文201~202页
满,六根消妄复真,一切生灭之法皆灭尽,则本有寂静妙常觉性自然现前,忽然间超越一切世间、出世间,十方世界周遍圆满。
接着,佛陀对阿难等又开示了“三无漏学”,即修行的三种决定义: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佛说:阿难,你修习正定本为出离尘劳烦恼,如果淫心不除,就出不了尘劳,修学三摩地,必须先断淫心。修习正定,本为出离尘劳烦恼,如果杀心不除,就出不了尘劳,修学三摩地,必须先断杀心。修习正定,本为出离尘劳烦恼,如果偷心不除,就出不了尘劳,修学三摩地,必须先断偷盗心。至此,身心虽然已经没有了杀、盗、淫等三业,但如果犯了大妄语,三摩地仍然不得清净,会贪爱名利、妄生邪见而妖言惑众。修学三摩地,还要断各种妄语。
求菩提道的人,首先要修持好这四种根本律仪,使身心皎洁如冰霜,使致不会生出一切枝叶,如心三恶业之贪、嗔、痴,口四恶业之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等,也就没有这些可生起的因了。这四律仪若能持守,加上再不攀缘色、香、味、触等尘境,一切魔事就不会发生。到最后能断之念都断掉,求证佛果菩提才有希望。
(八)这节介绍第七卷。第七卷前部分主要是介绍“楞严咒”。是阿难请问佛陀如何安立道场修习“楞严咒”,然后佛陀宣说了“楞严咒”。此咒长达四百多句,在汉传佛教中被称为咒中之王,历来被认为对于除魔、护戒、禅定、证果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因此“楞严咒”被列入汉传佛教日课,成为早课的首要内容。第七卷后部分主要是说,佛开示修三摩地,应当先要认识众生颠倒和世界颠倒这二种颠倒生起的原因。颠倒灭除了,不再生起了,就是三摩地,就是如来无上菩提。佛告诉阿难说:妙性圆明是离一切明相的,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只因无明妄动而有世界、众生生起,然而有生有灭。应该知道,这生、灭二相是虚妄的,灭除了这虚妄便是真,也就是三摩地。
什么是众生颠倒及世界颠倒呢?佛说,众生由于在本明的觉体上妄有所明,于是生发了业识之性,识性妄动而能见之妄见生发,就这样,从毕竟无相之真,转为究竟有相之妄,从而因无明业识建立起世界与众生。因为众生无始以来迷失了本然圆明妙真如心,生起了虚妄的惑业,经熏习而成业相,从而有相生相灭之虚妄,所以有众生颠倒。佛又说,能有之无明与所有之众生根身,由无明妄力揽尘结根,所以有分段受生之妄有身产生。这无始无明本是虚妄,非是始因,却执为妄有之所因;妄有本来虚妄无有能住之体,却宛若有所住之相,而迁流不住,因此虚妄之三世成就,从而有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与东、西、南、北四方的分别。
这三世与四方和合相涉,生出十二类众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等。而世界因无明风动而有声尘生,因声尘黏着湛明之体而有色尘生。因色尘而有香尘起,因香尘而有触尘生,因触尘而有味尘生,因味尘而有知觉生,于是诸识转生。
因声色香触味觉这六乱妄想熏成业性故,便有十二类众生的区分,再由六道轮转,无有停息。所以,众生依于对声、色、香、味、触、法等六尘颠倒执着之轻重及惑业成就之先后,而次第感根,穷尽十二类众生之轮换变迁旋复。总的来说,这十二类众生都因妄想、妄执,起惑业而成就轮回,从而轮回流转不息。
(九)这节介绍第八卷。第八卷佛向阿难及与会大众宣说:修证佛法三摩地,应当先从颠倒产生的根本因和虚妄乱想的发生处建立修行的三种渐次阶位,灭除这些颠倒妄想。这三种渐次价位是:
上一篇: 101-智慧的灯-正文199~200页
下一篇: 103-智慧的灯-正文203~204页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