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86-智慧的灯-正文171~172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69 次更新:2024-07-31 举报

机用自在。正觉禅师认为,遵循默照之道,就能彻见人生宇宙一切现象存在的本源,也就能显示般若智慧的微妙作用,从而灭除烦恼,获得解脱。

3、参究“不对缘而照”

正觉禅师在《坐禅箴》中说:“佛佛要机,祖祖要机,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认为诸佛和祖师的禅修秘要是“不触事而知”和“不对缘而照”,如此必知微照妙。对于“不对缘而照”,正觉禅师展开说:“真实做处,唯静坐默究,深有所诣。外不被因缘流转,其心虚则容,其照妙则准;内无攀缘之思,廓然独存而不昏,灵然绝待而自得。”就是说,既不受外界事物所影响,也没有内在感觉思维之活动,如此就能心虚照妙,不昏自得,廓然忘像,皎然莹明,进而面对一切事物,也就无纤毫芥蒂的障碍,获得圆通自在。

以上三点可以说是默照禅的特征。从特征上看,正觉禅师的默照禅是渊源于菩提达摩的壁观安心法门以及神秀的长坐不卧禅法,是菩提达摩和神秀坐禅法门的一种回归。但是在观照的对象与内容方面,默照禅与神秀的禅法又有很大的差别。

在正觉禅师看来,并没有身、心一类的特定照观对象,观照时,应当“照与照者,二俱寂灭,于寂灭中能证寂灭者是尔自己。若恁么,桶底子脱去,地水火风,五蕴十八界,扫尽无余。”不仅要扫除一切的观照对象,而且观照者自身也要寂灭。如此,是基于本心虚净的心灵超越。从这方面看,默照禅又是继承石头希迁以来的禅法宗旨,并将其推向身心彻底空寂的极致。

默照禅,在当时非常盛行。正觉禅师住浙江天童寺三十年,四方学者闻风而至学修,多达数千人,该寺遂为一代习禅中心,影响巨大而深远。此宗南宋后传入日本。

(四)云门宗——创立人是五代时云门文偃禅师,因住韶州(今广东乳源)云门山光泰禅院而得名。云门初参道踪,后嗣法于雪峰义存禅师,属青原法系。主张一切事物皆能体现真如佛性,以“云门三句”示学人:“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第一句是说天地万物都是真如佛性所显现;第二句是说不能依靠语言文字把握真如佛性,而能于内心顿悟真如佛性;第三句是说对参学者要应机说教。常以“公案”示教学者,现举一例如下:

公案名,“云门干屎橛”——是云门宗祖文偃禅师回答学僧关于“如何是佛?”问话所作机缘语句:学僧问禅师,“如何是佛?”文偃禅师答:“干屎橛!”。干屎橛即拭粪用的竹(木)片。干屎橛是极为污秽的东西,佛是极为神圣的清净身,而文偃禅师却以污秽物比喻清净身,是在告诉学人:应当离净与不净二见,以纯一无杂、无分别心去参究佛法,破除名相等一切执着,才能悟入佛道。该宗北宋时与临济宗并盛,至南宋衰微失传。

(五)法眼宗——创立人是五代时文益禅师,因南唐李景赐谥号“大法眼禅师”而得名“法眼宗”该宗属青原法系。

文益禅师著《宗门十规论》指出当时禅门十弊,应当戒饰非。主张:不假外求,一切唯心所造,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明事理贵在圆融,一切现象同异相济,否认外界有差别和矛盾。

文益弟子德韶禅师被吴越王尊为国师,再传弟子延寿禅师撰《宗镜录》,对当时禅门只重直观不读经的流弊有所批评。并广引经论,指出佛、菩萨与众生皆具佛性,本性清净。此宗宋初兴盛,中叶后衰微。吴越末年传入朝鲜。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