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75-智慧的灯-正文149~150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216 次更新:2024-07-29 举报

第七章  多师学说与宗派

 

 

佛教早在南北朝时期,由于译籍多渠道、多种类大量地通过译介进来,佛教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多角度的态势,从而在义学理论上形成多师学说,简言之为“师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论学、涅槃学、毗昙学、成实学、地论学、摄论学、律学、禅学等而这些学说,后来都各自形成学派。

隋代佛教继南北朝佛教多“师说”,在各学派的基础上建立起独具特点的几大宗派也称学派,从僧团组织论,称“宗派”;从义理学说论,称“学派”)。当时影响较大的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等。唐代佛教在隋代佛教宗派形成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许多新宗派。隋唐合计学派宗派有:三论、涅槃、毗昙、天台、成实、地论、摄论、净土、禅宗、律宗、密宗等,归纳为四大类,即有相宗、无相宗、法相宗、实相宗。这些宗派各自发展徒众,著书弘法,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后来,这些章疏论著,也逐渐成为经典流传开来,影响着我国佛教的发展。从而,以隋唐宗派为基调的汉传佛教,也影响着东方邻国,乃至亚洲东部许多国家。

 

第一节  三论学/ 三论宗(亦称“法性宗”)

“三论学”是以研习“三论”而得名,其学者称“三论师”,学派称“三论学派”,亦称“三论宗”或“法性宗”。

“三论”指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将《大智度论》加上,称“四论”)。这些“论”原是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述,在南北朝的流行则是魏晋以来般若学的延续。最早研习“三论”的是僧壑、僧肇、昙影等人。后僧肇著有《肇论》(南朝梁陈间汇集的肇论篇名有:宗本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盘无名论等),从而《肇论》被推为三论学的中国经典,三论学也成为官方佛学。

陈隋之际,由吉藏创立“三论宗”。此宗所依经典是《大品》、《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等;所依论典有《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等。此宗核心理论是:世间、出世间万有诸法,都是众多因缘和合而生有,即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这叫“缘起”;离开众多因素和条件,就没有事物独立的实体,这叫“无自性”,即“性空”。

吉藏大师在那战火连年的年代,勤于搜集各种佛教著疏,成为当时最富有南北朝佛教史知识的人。他著有《二谛论》、《中道疏》、《十二门疏》、《三论玄义》、《大乘玄义》等。“二谛”和“中道”是中观学派把世出世间联结起来,把认识论上的空观与实践上的实用原则系为一体的核心观念。在吉藏之前,三论学者把真俗二谛统一于真谛一面,在说“性有、性无”中倾向于“性无”一方。至吉藏创立三论宗,与涅槃佛性说结合,思想上有了新变化。

吉藏大师认为二谛是假名,只是“诸法性空,世间颠倒谓有,于世人为实,名之为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于圣人为实,名之为谛。但在本质上它们只是假说。关于中道,吉藏发挥《中论》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