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难忘阿勒泰

作者: 马文献  编辑:admin 阅读:538 次更新:2024-07-02 举报

  这几天,中央一台正在热播一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主演是马伊琍和周依然。原著的作者是新疆人,当代女作家李娟。

  剧中的那些戈壁,草原,河流,牧民,兵团,部队,质朴的好人,温情的故事,是那样的熟悉,亲切。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心中那遥远的阿勒泰。

阿勒泰阿勒泰

  阿勒泰,这片诗情画意、让人沉醉的土地;这片清纯宁静、神奇美好的土地。阿勒泰的天那么蓝,水那么清,雪那么白,山那么绿,人那么可爱。我曾在这里生活,成长,曾在这里戍边,奉献。曲指算来,四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可爱的阿勒泰,难忘的阿勒泰。

  1980年冬天,还在复读准备再次高考的我,怀着戍边报国的志向,参军入伍了。

  从安康火车站出发,经宝鸡入甘肃,过兰州入新疆,三天四夜的奔驰,火车终于到了乌鲁木齐。十一月初的乌鲁木齐漫天大雪,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雪,好奇之外也生发一种豪情。

  火车到这里就是终点站,再往西只有汽车。坐着解放牌卡车,从乌鲁木齐向阿勒泰行进,经石河子,克拉玛依,在奎屯和乌尔禾两个兵站休息了两晚,第三天的下午到达了阿勒泰军分区,终于到新家了。在这里我开始了光荣的三年军旅生活。

  阿勒泰市区不算大,分为上窝子,中窝子和下窝子三大块,上窝子是地区行署和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是主城区。美丽的克兰河穿城而过,两岸的将军山和骆驼峰相守相望,守护着这里的安宁。

  当年的克兰河有着原始的美,几乎没有人为的改变,河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丰水期还能听到河中石头在水流冲击下相互碰撞的声音,像是演奏着音乐。它有时像美丽的少女,安静娴雅,有时如脱缰的野马,撒蹄疾驰,滋养着山城大地,装点着草原,戈壁。

  阿勒泰在蒙古语中是金子的意思,地处祖国西北边疆,有着金子般纯真的心,养育着这里的人民,忠诚的守卫着祖国的边防。

  阿勒泰的冬季非常漫长,一场接一场的雪特别眷恋这里,纷纷扬扬,好像不愿停歇。因而成就了北疆水塔,中国雪都的美誉。

  长安三月花枝俏,风雪边关战马嘶。南国有南国的柔情,北国有北国的雄浑。

  将军山成了我们连队冬天练习滑雪的训练场,先是在山下稍平坦处练习基本功,逐步到高处锻炼胆量,最后就能在雪原上飞驰了。

  骆驼峰是我们练习攀岩和射击训练的天然场地,战友们不畏严寒,顶风冒雪,苦练杀敌本领。擒敌拳,拼刺刀,骑马射击,对抗练习,个个生龙活虎,人人比拼争先,训练场上龙虎斗,风雪声里犹汗水。

  上世纪80年代的阿勒泰,虽然地窝子已经很少了,但也没有多少楼房,大多数还是平层的土房,墙体很厚,开窗较小,冬暖夏凉。因为冬季长,交通不便,所以每个连队都有菜窖。每当冬季来临前,都要储备很多萝卜,白菜,苹果等各种蔬菜水果。冬天帮厨时,战友们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菜窖,菜窖很宽大,在那里可以吃到水果,还有西瓜,冬天里还能吃上西瓜,在当时的内地是难以想象的。

  这里的春天来得迟,那时每个连队都分有菜地,春天来前化雪之时,就要准备肥料。当时的厕所都是旱厕,厕所里挖出的粪就是最好的肥料。用十字镐挖起大块大块的冰坨坨,用架子车运往菜地去,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其实,这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在春天里常见的劳动场面了。

  夏天的阿勒泰,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河水,克兰河的河滩上,分布着一些小岛,草木丛生,桦树相伴,几间错落有致的小木屋,尽情地展现着柔情,流水在树间潺潺而过,桦林在风中沙沙作响,沉静空明,让人心脑如洗,令人陶醉。

  我们连队是军分区直属侦察连,为了熟悉各地风土人情,地形地貌,以利战备,所以我们连队每年夏秋都要到各地拉练。

  1982年夏秋,我们从阿勒泰出发,前往富蕴县和青河县,途中经过可可托海。沿途进行了等高线识绘,高山草地地形地貌识别侦察等训练活动。当然也看到了阿勒泰山地夏牧场的美丽,高大的紅松,连片的草地,成群的牛羊,哈萨克牧民在河畔溪边的毡房。当天到达可可托海时已是傍晚。当晚我们住宿在一个小学校里。周边的工人,学生,听说解放军来了,都很亲热的过来看望,或许是这个地方比较闭塞,他们已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多外人了,都很新鲜,小朋友们摸摸我们的枪,看看我们的夹克作训服,问这问那,一切都很新奇。大人们也很亲切,了解山外的情况,说着他们的现况,谈着他们的希望。这些人大都是矿上的工人,好多都是从上海,长沙,南京来支援边疆建设的,待了很多年了。既有他们的光荣,也有他们的苦闷。

  其实,可可托海并没有海,它在哈萨克语中是绿色的森林的意思。离学校不远就是可可托海小镇,处在夹谷之中,一条河流湍急而过,小镇虽然小些,但白墙红顶,很有特色,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给小学生做了军体操等军训项目的表演,大家都说很精彩,小学生也表演了节目,算是军地联欢了。接着我们去了富蕴县,在那里和当地驻防部队进行了联合军演,第二天晚上,空旷的戈壁滩上,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冲杀声响遍原野。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还在进行,西部边防的氛围还是很紧张的,通过演习,我们也体验到了真正实战的感觉。

  随后又赶往青河县塔克什肯边防站,从蒙古国流来的布尔根河在边防站边缓缓流过。河床很宽阔,有很多白桦树,是一条美丽清澈的河流,听说河里还有河狸,但我们并没有见到它们的身影。对面蒙古国边防站的岗楼清晰可见,巡逻车不时往来。在这里我们待了二三天,与边防站部队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外军情况,熟悉地形地貌。离边防站不远处,还有建设兵团的一个青年连,配有枪支,他们也派人过来参观我们表演,与我们联谊,感觉很好。

  完成训练任务后,返回阿勒泰,前面的车已经开走了,最后一辆车完成善后工作后,追赶前面车辆路途中却出现了故障,备的汽油也快没了。天很快黑下来了,戈壁滩上说变脸就变脸,这时又下起了雪。正在着急时,远处听见马啼声,还看见微弱的光在移动着,大家警惕地观察着。当来人走近时,原来是几个附近的哈萨克牧民,他们见是解放军时,像是遇到了亲人,二话没说,当即返回村子拿来工具和汽油,还拿了一些馕,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帮助我们克服了困难。之后,我把这件事写成通讯《戈壁雪夜遇亲人》在《阿勒泰曰报》上发表,歌颂了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受到社会好评。其实,这种例子还很多。我身边的战友就有送迷路老人回家,跳入大渠勇救落水儿童,勇斗小流氓救民族女青年等事迹,我把他们写成《老人迷路之后》,《战士张树山勇救落水儿童》,《王小平见义勇为,小流氓落荒而逃》等报道在报纸上发表,宣传了社会正气,促进了军民关系。

  阿勒泰虽然是边城,但并不缺少访客。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加之原苏联时期援助修建的一些欧式建筑,看上去还真有些北欧风光的意思。所以,特别是夏秋季节,总有一些作家,诗人,画家到这里来采风,写生。还有一些地质科学,考古工作者前来探访,寻找,研究。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地域广大,他们有时也联系部队帮助,因而我们有时候也执行一些陪同护送任务。

  去过美丽的喀纳斯湖,这里一直有神奇的水怪传说,但我们并没见到水怪和棕熊,尽管如此,喀纳斯野性而又神秘的自然美已经没办法说。去过哈巴河最为妖艳的白桦林,她的洁白雅致,梦幻斑斓,令人陶醉。白桦林是阿勒泰的骄傲,作家因她而多情,诗人因她而有梦,画家见她而忘食,歌者遇她而音美,舞者见她而灵动。

  春风中,白桦树的枝条柔软而飘逸,宛如女子摆弄着长发。夏日里,她亭亭玉立,展现出青春活力。秋季的白桦树,斑斓的叶子缀满枝头,阳光透过婆娑的枝叶照在地面,迷离了人的眼睛。冬日的白桦树树皮雪白,高洁脱俗,让人感到寥廓霜天的自由。特别是她遍布树身的眼睛,能读懂人心,严寒中她也顽强的生长,不知陪伴过多少男欢女爱,不知观看过多少悲欢离合,见证了多少风云变幻。

  说起白桦树,让我想起军营中的女兵,我的战友,她们就像边疆的白桦树,美丽而大方,柔情而坚强。她们大多是新疆本地人,有的来自乌鲁木齐,有的来自伊犁,有的来自博乐。她们主要从事通讯,医院护理等工作。穿着三点红的绿军装,燕瘦环肥的都有,显得那样大方得体,充满青春的朝气,给军营带来活力,成为亮丽风景。

  在来访的客人中,还有上级派来的电影放影队和大小慰问歌舞团。她们的歌声飞翔天际,打动人心,她们的舞蹈,奔放豪迈,令人奋进。

  特别要说的,还有上级首长的视察和看望。记得有一次,北疆军区司令员郭兴,在一行人陪同下来到了我们的训练场。他是著名抗日英雄,电影《平原游击队》里李向阳的原型。在训练场,他了解部队作训情况,关心我们的生活学习。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孤胆英雄。我们见到了李向阳,心里很激动,别提多高兴了。他还给我们讲了他当年打鬼子的故事,鼓励我们刻苦训练,提高本领。

  1982年夏天的一天,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来到我们连队。这位老将军,几十年里与新疆各族人民情同手足,有着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新疆各族人民都说,新疆离不了王恩茂。他在军分区司令员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我们连队视察,当时我们正在室内学习,他进来后,了解情况,慰问战士。我正好站在他边上,他上前与我亲切握手,问我是哪里人,多大年龄了?当他得知我是陕南安康人时,他笑着说,你的家乡我知道,是个好地方,鱼米之乡。他鼓励大家要加强战备,认真学习,在部队锻炼成长。我非常激动,这位老人,中将军衔,一身战功,却如此朴素,平易近人,令人敬佩,让人感动。

  雄伟的阿勒泰山,多情的额尔齐斯河,诗情画意,风情万种。飘香的奶茶,独特的抓饭,人间烟火,异域风情。琴声悠悠,牛羊依依,随风游走,逐草而居。人在画中,画在梦里。

  感谢作家李娟,虽然她在那里生活时我已经离开。她是一个在雪原上,戈壁中歌唱的人。她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了阿勒泰,歌颂了阿勒泰。

  你是草,我是风,像是多情的恋人,缠缠绵绵,化作不老的回忆,美丽的阿勒泰,难忘的阿勒泰!

  2024年5月20日


马文献,1962年1月生,回族,陕西安康市岚皋县人。年时在新疆阿勒泰军分区当过兵,后在工商银行安康分行工作。曾在新疆《阿勒泰日报》、陕西《安康日报》、家乡《岚水》等报刋上发表过一些作品。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