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弯弯的山路

作者:花落成烟 阅读:232 次更新:2024-06-29 举报

1

四面环山、风景如画的西语村,山脚下有块分裂成两半的巨石,石头矗立在两山间的小溪流中央。老一辈人说,那尊分裂成两半的巨石叫“鸡公石”,石头的一半是公鸡的头部,另一半是公鸡的腹部和尾翼。鸡冠下,生动形象的“鸡嘴石”昂首挺胸的仰望着西方,仰望着半山腰上的小山村或歌唱、或打鸣、或窃窃私语,所以,“西语村”由此得名。

上世纪80年代初及很早以前,西语村村民进出大山,就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这条小道承载着这个村庄所有物资的进出,物资运输全靠村民们肩挑背扛。

后来,在大山怀抱的西语村地底下,开采出了黢黑得发亮、松软成坨状或成块状、燃烧中还流出“黑油”的优质煤炭。当时,经西语村“有识之士”谋划,必须在大山的悬崖峭壁间开掘一条公路,哪怕是泥结石的“机耕道”,哪怕只是手扶拖拉机能够进出,只要能把大山里的煤炭运输出去,西语村就将迎来曙光。

那时,西语村老村支部书记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号召和组织村民们出资出力修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西语村村民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硬是在陡峭的山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蜿蜒盘旋的碎石公路。公路的运行超出了村民们最初的构想,公路不仅可以通行小型拖拉机,东风大卡车还可以让道行驶。

这条盘山公路,凝聚了西语村村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是劳动人民的杰作。

地处华蓥山脉半山腰,海拔1500多米,由于汽车运输通道的贯通,从此,西语村告别了从前的“一穷二白”,是一个盛产煤炭、声名远扬的富裕小山村

2

80年代中期,全国人民还在改革开放的泥泞路上滚打摸时,西语村就走出了自己的产业路子——以煤炭企业为主导,坐山吃山。全国人民还在为吃穿愁苦、为生计奔波、为口粮劳苦时煤炭资源丰富的西语村产值过亿,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亿元村之一。

煤矿企业形成产业链带动附加产业发展,西语村还有洗煤场、炼焦场、几十辆重载大卡车和近百台轻型卡车的煤炭运输队伍、煤炭集散分拣中心、县城里有办事处和对外联络处……络绎不绝的运煤卡车和一溜烟跑过的几辆气派的越野小轿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峭壁公路,常年在西语村大山里进出。大车不断向外运输煤炭,小车不断向大山运输票子和女人。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新世纪初的20年间就读于西语乡初中学校,长得有一点漂亮有几分姿色的校花和班花,因为西语村煤炭多、煤老板多,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漂亮女生初中毕业未毕业,就像百余辆向外络绎不绝运输煤炭的卡车一样,她们络绎不绝嫁到了该村,其中还包括其他乡镇和小县城里的漂亮女

埋藏于地下的煤炭资源没开采出来之前,居住大山中西语村的男人和女人,生活是非常困苦和艰辛的。那候,大下最平常普通、长相最一般的女子,不情愿嫁往山上。

西语村几乎没有农田,山地土壤“瘦”、薄,即“土无三寸厚,庄稼种在石头缝”。长年累月,西语村大人孩子吃的是红薯玉米面煮的“包谷羹”

山上山下的女孩子谈婚论嫁时,都选择嫁往山脚下农田多的平原大坝,因为农田多的地方米饭吃。那时候,大山中西语村的男人讨媳妇简直如登天,让人望尘莫及。

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语村四五十岁的男人群体绝大部分是光棍。

那个年代,在西语村光棍汉“部落”里,还传唱着一首自编的“山歌”:“那时我到你家里来,刹(穿)双半截鞋,你把我推开耶,我还是要跑过来;那时我往你床边走,像条饿母狗,你鞭子打我耶,我还是要爬上来……”这首“山歌”教导大山里的穷小伙们找媳妇时,要有“藠头脸,”的“不要脸”……年轻男子找另一半时,长辈常跟他们灌输,“就像在猪儿市场卖猪崽一样,把后脚提起来看看,只要是只‘母猪’崽子就可以了……”

随着埋藏于地底下那又黑又脏、黢黑得油光发亮的东西发掘开采出来,西语村的单身汉男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曙光。

煤炭,不知道普通百姓和群众带来什么?是金钱吗?但首先富裕起来的、钱财落入腰包的,不是他们但确是亿元的名声,给大多数男人带来了以前让人想不敢想的女人。

只要这些慕名而来的漂亮女人一窝蜂的涌入,这群大山中如饥似渴的男人们顿时就激情高昂精神振奋。

晚上,享受了人间无与伦比的天伦行乐后白天,他们赴汤蹈火、什么都可以付出……为了家里的漂亮女人,还有漂亮女人给他们生的儿子,也就是说为了家庭、为了家人、为了后继有人“延续‘香火’的血脉”……男人们可以冒着生命危险,钻进那又黑又脏又潮湿狭长的煤炭遂洞,去挖那又黑又脏的东西。

因为这个东西是他们的希望,是这个又黑又脏的东西,带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女人是这个又黑有脏的东西,男人要依靠它来生儿育女、养家糊口。

煤炭——是他们心中比黄金还重要的东西,是他们的生命和命根。

4

山崖绝壁峡谷间的盘山运煤公路刚修建完成时,路面和路基都存在问题。那条弯弯曲曲的、向着大山延伸、向着煤洞进发的泥结石运煤公路,也在演绎着一桩桩“悲壮”的交通事故。

西语村的小伙子们不想“子承父业”,不想成为像父辈那样,钻进又黑、又狭长、又阴暗潮湿、又险象环生的煤炭隧洞和煤炭窑子里,去充当挖煤工。

西语村挖煤工人的下一代,用父辈们掘煤来的“第一桶金”,买辆“六轮”轻型卡车或东风大型卡车来运输原煤和焦煤。比起当挖煤工,跑运输来钱可以更快,挣钱养家糊口不在话下,更多结余的钱用来修建几层楼的砖瓦小洋房。

头脑灵活一点的,不仅仅只停留于用卡车搞运输,还兼做煤炭生意,这样能很快挣“大钱”发家致富,这样不仅可以在西语村的大山里修建小洋楼,挣到更多的钱,像那个时代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国家干部一样、像城里人一样,还可以到山脚下的小县城里商品房居住。

西语乡初级中学校的女生一毕业或未毕业,她们的父母都希望还没成年的她们,嫁到盛产煤炭的西语村去。就读于西语乡初级中学校,来自西语村的男学生们,他们一毕业或未毕业,他们的父母都希望他们找个开车师傅学汽车驾驶。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时兴驾驶学校,西语村的年轻小伙只能找个驾驶员师傅“拜师学艺”。

年轻人学汽车驾驶,也是西语村煤炭“催生”的一个很好的择业和挣钱方向。

西语村一村民的儿子,17岁初中毕业,找了个开车师傅,驾驶技术学得“半生不熟”的,就迫不及待买了辆那个时候很有点“小气派”的“六轮”运输汽车,拉煤炭到外面销售。

小司机第一次拉煤炭出大山,副驾驶旁边坐着初中刚毕业的还未成年的、长相漂亮的未婚媳妇。

运煤车子颠簸的行驶在西语村半山腰的峭壁公路上,不知什么原因,小卡车行驶途中失控冲出路面、滚下悬崖、坠入深谷中,还未来得及成婚的小两口子车毁人亡,葬身崖底……

5

零星分布在西语村大山上的煤厂,像病人病痛时躯体上的“疙瘩或破洞”,延伸向煤窑的泥结石灰岩碎石公路,就像是深刻在大山躯体上挠痒后的“抓痕”……

每隔几年时间,西语村就有新的煤厂诞生。新开张的煤厂,就会新修一条泥结石“机耕道”一样的公路抵达。

西语村有位年轻的“老司机”,也是十几岁开始跟着老师傅学驾驶,从事煤炭运输行业多年,常年开着载重二三十吨的大卡车拉煤炭在西语村的大山里进进出出,驾驶技术非常不错。所以西语村“老司机”。

由于新修建的盘山公路路况极差,路面不平、路基不稳。一天,“老司机”驾驶着装载一整车煤炭的运输卡车,从新开张的煤厂里拉着煤炭出来,小心翼翼的开着车子行驶在下山的盘山公路上,不知道是卡车超载过重、或是石头堡坎不牢固、或是暴雨后导致山体泥石结构的路基松软……行驶中的卡车突遇公路垮塌,“老司机”连人带车被压死在垮塌的石头和煤块下面……场面堪不忍睹。

“老司机”因车祸死后,就葬在那垮塌的公路旁以警告和警示过往的运煤车司机和西语村人。

——提醒和警告运煤司机,山区崎岖公路暗藏危险和杀机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家人,一定要小心驾驶,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

——提醒和嘱咐西语村人,盘山公路不仅是村子里的“创富”路,还关系到西语村驾驶人的生命,还牵扯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是一条命运之路、生命之路、死神之路,西语村人一定要好好修路、好好维护和好好加固。

“老司机”死了,留下年轻的老婆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或是承受不了死去老公的打击,或是不堪生活重负,或是年轻貌美的女人不堪外界骚扰……在“老司机”去世后的第二年,老婆也寻短见随他而去。

一对年轻夫妇就这样“走了”,留下三个年幼可怜的孩子,他们分别跟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叔父婶娘和姑妈姑爹一起生活……

西语村那条曲折、凹凸、陡峭、弯急的盘山公路修建完成后的几年时间里,曾发生过多起煤车交通事故。

泥结石运煤公路路面上大块头、凹凸不平的石灰岩,被进出大山的车轮子抛光磨损,打滑严重,有个下雨天,一司机下车给车子轮胎套防滑铁链,车载过重和路面湿滑导致刹车失灵,车子后退司机未来得及躲闪,司机被重车狠狠地撞死在公路边的大石头上;由于进出大山的公路坡陡弯急,每年都有运煤车在行驶过程中冲出路面掉落山崖,或是撞在公路一侧巨大石壁上;有一次,在公路拐弯处,运煤汽车还开进了西语村小学的空教室里,当时教室里没老师和学生上课幸好是一间空教室……

6

煤炭带给西语村的巨大财富和利益,它属于少数煤老板和村干部。除此之外,煤炭留给大山的,是一条条遍布山脊的伤疤和疮口,这些创痕直抵大山的躯体和心脏……除了盘山公路上频发的运煤交通事故。煤炭带给绝大多数村民的,还有更多的危险、灾难、悲剧和不幸。

很多次瓦斯爆炸,熊熊大火每次都会吞噬十几人、甚至几十个挖煤工人的性命。在大火中险象还生的挖煤工,谈到那九死一生、在鬼门关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事故,与熊熊大火赛跑求生本能的绝望和欲望,这都让人不寒而栗和胆战心惊。

除了频发的瓦斯爆炸事故,煤炭窑子里还有漏水、撞车、塌方事故……煤炭产业带给西语村少数人的巨额财富,都是以牺牲村民的生命、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得到的。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体制内的工薪阶层工资几十块钱,当时西语村一个挖煤工平均月工资一千元。

每天清晨,来自西语村山间院落的挖煤工,带二两米当作午餐,就向山涧沟壑荒坡上的煤炭窑子进发。

上班途中的挖煤工,是西语村一道独特“靓丽”风景,其实他们更像是一群群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延绵不断的蝼蚁,在山间羊肠小道上缓缓爬行,他们是去挖掘自己的巢穴更像是去挖掘自己的墓穴……条件好的煤矿用矿车推,条件差的煤矿用篾篓拖……有的挖煤工拖出了钱财,有的却拖出了泣血和生命,葬身窑洞。

7

十几年前的西语村,是一个光棍汉成群的小村子,自从埋藏于地下那又黑又脏的东西开采出来,由于采矿技术、硬件设施、安全防范、管理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落后,很多壮劳力为此付出了生命。

最后,一窝蜂嫁到西语村的女人们从煤矿老板那里领得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抚恤安抚金后,在家里过起了寡居生活,同时还扛起养老带小的重任

西语村,十几年前的光棍村,十多年过后演变成了寡妇村。

村子里的男人们成了“又黑又脏”的东西下面的白骨和阴魂,漂亮的女人们成了寡妇。寡居的女人们用她们男人从前“引进”女人的方式,又去“引进”男人。这些引进来的男人们前赴后继,一批又一批地又成为“又黑又脏”的东西下的白骨和阴魂。最后,女人们最终还是成了寡妇……

是啊,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痛苦和泣血。有惨痛的教训,明知道煤炭窑子就是一个人间地狱,但人们还是要无奋不顾身的“勇往”直前,向着“火坑”前进。是啊,因为只有当挖煤工才能很快的富裕,他们经受不了当挖煤工高工资的巨大诱惑。

大山,从前让男人们成为光棍而不幸的地方,如今又演绎成了女人们的不幸。死去了男人的女人群落里,她们手里有男人们“卖命”的赔偿金,女人们的脸上没有不幸、没有悲痛、没有孤独和寂寞。

这群年轻漂亮的女人有钱,女人们也成了煤老板和村干部的玩弄对象。大山里的男人和女人们,满足了钱的欲望后,他们最高级的享受和“低级趣味”的游戏,就是在床上……

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煤老板和村干部,玩腻了本村的女人,那一双双淫荡的目光又瞄向外面那个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世界。

自从大山中那“又黑又脏”的东西被开采出来,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少部分农民,因煤炭而发家致富了,他们的钱包胀鼓起来了,他们就更加洋洋自得了,感觉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了。

8

西语村带领大家修路的老村支部书记去世后,新村支书上任。

新中国大集体、“大锅饭”时期,新村支书是生产队一名记分员,自从西语村那个“黑色”的东西被挖掘出来后,他也曾当过挖煤工。不知道是什么“步骤”,或许是因为新村支书有文化、会“珠算”、人缘好,这使得他一步一步成长,以至后来能够坐在西语村新任村支部书记这个位置上,后来干脆就不当村支书了,当煤老板。

当了新任村支书和煤老板,新村支书忘记了以前“大苦大难”的日子、忘记了把妻子迎娶进家门那段艰辛岁月,他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卷进了“有钱人”的那个“花花”世界。

在家人和村民眼中,新村支书是一个正直厚道、仁义善良、和爱友善和孝顺持家的好男人,但他在外边生活奢侈和风流成性。新村支书和西语村妇女主任,和本村的涂寡妇、赵寡妇、刘幺妹等,都有一段不可告人的风流韵事,多次被妻子捉奸在床……

新村支书同他妻子争吵、打骂,闹过离婚,和“床第之欢”的“女主角”对簿公堂过……但一切都无计于事。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事件后,后来新村支书妻子干脆就原谅了他,一切都归于平静和习以为常。

新村支书的妻子认为,只要新村支书不把女人带回家里,任他在外面怎样“乱搞”甚至搞得天花乱坠。在西语村,更何况新村支书如此,其他因为煤炭而“发迹”的男人们都这样。新村支书的妻子自我安慰说,至少,新村支书还能从外面带回大把大把的钞票,这一点他还不算“坏”到了极点。

几年后,新村支书一家也像本村其他有钱人一样,搬到了县城居住。

9

由于西语村人掠夺似的过度开采煤炭资源,使得水资源下沉严重,西语村半山腰上的村民用水出现短缺;洗煤场、作坊式的“锅儿窑”焦煤煅烧给大气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煤厂和运煤公路的新增,树木遭到砍伐,灌木丛和绿色植被遭受践踏……总之,煤矿开采及煤炭“催生”的附加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和不可补救的破坏。

如今,县上响应国家政策陆续关停和关闭各中小煤矿企业、不合规的大煤矿企业。20多年过去了,西语村因煤炭发迹的暴发户,大多数人都已将钱财挥霍一空,事业和家业逐渐衰落和衰败,又回到了生活的起点。

如今,那一条承载了西语村人发家致富、悲欢离合、风花雪月、生死存亡的,唯一一条进出大山的盘山公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早已成为一条外界通往西语村大山的旅游大道。

宽阔的公路修进了村庄,修了院落,修到了一家一户的家门口,修到了大山的山涧峡谷里,修到了绿水深潭前,修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大山顶上……一到晚上,村公路两旁的路灯把寂静的山乡村野周围照得明晃晃的……树影在灯光里摇曳,小溪里流水潺潺,夜莺在断崖处低鸣,彩虹在瀑布里和溶洞间呈现……没有了煤炭的“喧嚣”和嘈杂,小山村格外的静谧和美丽。

从前,为修路而奉献、因煤炭而“发迹”的那帮农民,如今已是进入垂暮之年的老人城市生活久了,或许是感到单调和枯燥、感到孤独和厌倦……他们又陆陆续续的回到了西语村,回到这个风景如画的故乡,回归到自己洗尘灵魂的地方……在大山环抱里,在绿树掩映下,他们或是在这里颐养天年、或是在这里追寻过去的成就和辉煌、或是在这里感受过往的欢乐悲伤、或是在这里回味曾经失落的别样风情……总之,他们成了村子里的“留守”老人。

前几年,县上把进出西语村的盘山公路纳入当年重大建设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加固、“黑化”、改道、加宽等升级改造,路面平坦宽阔了,陡坡变缓了,护栏和标识完善了……如今外界有很多人来西语村看风景、赏野花、找奇石、挖草药、野炊露营、徒步、攀岩……外面的人来人往偶尔会打破这个小山村的宁静

但这一切仿佛都与这群“留守”老人们无关,他们舍不得离开养育了他们一辈子的山地,他们还期望着死后用家乡的这片石灰岩沙土来埋葬自己。西语村,或许就是他们一生的守候和灵魂最终归属的地方

西语村村口前,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还在连接和改变着那座山;还在连接和改变着那个村、那群人,以及那群人的命运。(四川邻水黄晓瑜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