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石墩村异闻录

作者:吴柳杉 阅读:349 次更新:2024-06-26 举报

  在广袤的川东北大地上,静静躺卧着一个名为石墩村的古老村落。这个村子仿佛是大自然的宠儿,被巍峨的大巴山脉温柔地环抱其中,犹如一颗历经岁月洗礼的璀璨宝石,镶嵌在翠绿的山峦之间,熠熠生辉。

  石墩村的气候独具魅力,它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拥有其独特的韵味。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山间弥漫着清新的花香;夏天,绿树成荫,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硕果累累,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景象。

  石墩村地理位置独特,它坐落于通江县与平昌县的交界处,恰似一颗七彩的明珠,连接着两个美丽的县城。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村庄毗邻著名的诺水河光雾山AAAA级风景区,这使得石墩村仿佛成为了人间仙境的入口,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神秘魅力。

  石墩村占地约三平方公里,地势险峻,被周围连绵起伏的群山紧紧环绕。这里的山林郁郁葱葱,植被茂密,许多地方都有着向原始森林进化的趋势。古木参天,藤蔓缠绕,脚下是厚厚的苔藓和落叶,每一步都仿佛踏入了历史的深处。站在山顶俯瞰,整个村庄仿佛被一片绿色的海洋所包围,令人心旷神怡。

  由于山高且险,两座山上的村民虽然可以遥遥相望,互相摆龙门阵,但要想走到一起却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这样的地域环境使得石墩村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山林都鲜有人烟。然而,正是这样的半封闭状态,为这里孕育了无数的神秘传说和奇异事件。

  在石墩村的连绵群山里,曾经发生过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这些事件有的诡异莫测,有的惊心动魄,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敬畏之心。据说,在某个深秋的夜晚,一位村民在山上砍柴时突然失踪,人们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直到几天后,他才在一处偏僻的山谷中被发现,但整个人已经变得神志不清,口中喃喃自语着一些令人费解的话语。类似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让石墩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村民们对这些事件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这是山神的惩罚,有的人则认为是外来的邪恶力量侵入了这片土地。然而,无论人们如何猜测和解释,这些事件依然充满了谜团和未知。科学家们也曾经来到这里进行考察和研究,但往往无功而返,无法用科学来解释这些奇异的现象。

  石墩村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的村落,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而那些未解之谜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这片神秘的土地,他们来到这里探寻那些古老的传说和奇异的事件,感受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

一、九龙化骨水

  夜幕渐渐降临,微风中夹带着一丝丝凉意,村头的老槐树似乎也在低声诉说着什么。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张爷爷,张爷爷,在家吗?小林哥哥吃鱼,鱼刺卡在喉咙里啦!”随着这童音的响起,整个村子都似乎被惊动了。

  孩童口中的张爷爷,便是张仲明,他是这个村子的名人,如今已八十多岁高龄,却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手中掌握着一门独特的技艺——他自称的“九龙化骨水”。据说,这水能够神奇地化解卡在喉咙中的鱼刺或骨头等物体,哪怕是一根筷子也不在话下。

  张仲明刚和衣躺在床上,准备进入梦乡,听到小林弟弟的呼喊声,他立刻从床上坐起,迅速穿好衣服,推开门走了出去。

  “小明,你哥哥鱼刺卡喉咙了?”张仲明关切地问道。

  “张爷爷,是的呢,小林哥哥都不能说话了,还吐了好多鲜血。”小明焦急地回答道。

  小林是张焕然的儿子,按辈分来算,他是张仲明的侄孙,也是张仲明的邻居,就住在他家下方不到百米的位置。张仲明虽然年事已高,但体质异于常人,走路依旧健步如飞,一般人根本追不上他。他急忙赶往小林家,只见小林确实被鱼刺卡得两眼翻白,看起来十分危险。

  张仲明一进门,小林一家人便松了一口气,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希冀的光芒。只见张仲明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张黄纸,然后用右手中指在纸上画了一个神秘的符号,嘴里念念有词。接着,他拿过一个瓷碗,里面盛着半碗清水,再将符纸点燃,化为灰烬投入水中。我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看,只见那碗水清澈透明,仿佛没有任何杂质一般,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

  小林接过瓷碗,一口气将水喝完。随后,他的眼睛渐渐恢复了灵性,大口呼吸了几下,脸色也恢复了红润。小孩子都是纯真的,好了就是好了,不会有半点伪装。

  “还不快谢谢张爷爷,下次吃鱼要记得慢点呢。”小林的父亲叮嘱道。

  “谢谢张爷爷。”小林恭敬地说道。

  “没事没事,不过下次吃鱼可不能这么急了。”张仲明笑眯眯地说道。

  看着这一幕,我对张仲明充满了敬意,决定缠着他询问九龙化骨水的来历和传承。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张仲明终于答应了我的请求。

  他沉思了片刻,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这九龙化骨水呀,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相传在湘西苗疆的蚩尤时代,环境异常恶劣,毒虫遍地,人们的生育力低下,死亡率极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上的九条龙心怀慈悲,决定合力创造出一种神奇的化骨水——九龙化骨水。它们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融入水中,使这种水具备了化解一切的能力。只要用这种水浸泡过的东西,都可以化为无形,从而消除一切痛苦和困扰。”

  “然而,这种神奇的化骨水也引来了贪婪之人的觊觎。一个邪恶的巫师得知了九龙化骨水的存在,他企图夺取这种神水,以此来获得无上的权力。经过九百九十九场激烈的战斗,九条龙最终战胜了邪恶的巫师,但它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再也没有能力自己来守护九龙化骨水。为了防止九龙化骨水再次落入邪恶之手,它们将神水封印在一个神秘的地方,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由有缘人找到并使用它。”

  我听得如痴如醉,对九龙化骨水的神奇功效更是充满了向往。我委婉地询问张仲明能否将这门技艺传承给我,但他却摇了摇头,表示这是天机不可泄露。他告诉我:“只要心存善念,好运就会随时围绕在你身边。九龙化骨水虽然神奇,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

  我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心中对张仲明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后来,我查阅了大量关于九龙化骨水的资料,但都没有找到关于其被破解或重制的明确记载。我想,这九龙化骨水更多地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吧。而张仲明老人则是这种信仰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善良和正直的力量。

二、巨蟒渡劫

  石墩村,这个充满古朴韵味的名字,背后蕴藏着一个古老神奇的传说故事。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一道蜿蜒的山梁如同守护神般矗立着,它见证了村庄的兴衰与变迁。而在这山梁的一头,一块巨大的石头赫然挺立,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巧妙地镶嵌在这片绿色的画卷中。

  这块巨石与众不同,它的形状奇特,酷似一个坚实的墩子,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更为神奇的是,巨石的位置极其特殊,几乎在村庄的每个角落都能清晰地看到它雄伟的身影。于是,村民们便以这块巨石为标志,亲切地称这片土地为“石墩村”。

  而在这块巨石之上,更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尽管巨石上并无土壤,但就在那狭窄的石头缝隙中,却顽强地生长着一颗古老的柏树。这棵柏树仿佛是大自然的宠儿,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它的树干粗壮,直径至少有三四米,树冠茂盛,高度也有三四十米,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村民们遮风挡雨。

  关于这棵柏树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流传最广的版本却是这样的:这棵柏树并非由自然的种子萌发而生,而是由一种超越常人理解的神秘力量或某位古代圣贤亲手植下。

  据说,在遥远的古代,这片土地上的祖先们饱受自然灾害的侵扰,风雨无常,五谷不丰。他们渴望得到神灵的指引和庇佑,于是,便有一位智者,他深谙天地之道,精通草木之灵。他带着一颗从天上掉落的种子,来到这块巨石旁,选择了一处风水极佳的所在,亲手将种子撒进了巨石。

  这颗种子并非凡品,它蕴含着天地间的精华与神灵的祝福。在智者的精心照料下,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岁月如梭,转眼间,这棵柏树已经长得高耸入云,枝繁叶茂。它的树干粗壮有力,如同守护神一般屹立在村落的中心。

  这棵柏树被村民们视为神树,每当遇到重要的节日或庆典时,人们都会纷纷来到这棵柏树下祈福。他们虔诚地跪拜在树下,双手合十,心中默念着自己的愿望。有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人祈求家人平安,身体康健;还有人祈求子孙兴旺,代代相传。

  神树似乎能够听懂人们的祈愿,它的枝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回应着每一个祈愿者的心声。据说,只要在神树下诚心祈愿,便能得到神灵的庇佑,实现心中的愿望。这颗树身上,也全部都挂满了人们祈福、祈愿的红布。

  所以,这棵柏树不仅仅是一棵神树,它更是村落的灵魂所在。它的存在让人们感到安宁和祥和,每当夜幕降临时,月光洒在神树上,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外衣。此时的神树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让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之情。

  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棵柏树见证了村落的兴衰与变迁。它见证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诞生与消逝。然而,无论岁月如何更迭,这棵柏树始终屹立不倒,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如今,这颗古柏树不仅成为了石墩村的象征,更是平昌县和通江县周边乡镇的知名景点,更是承载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每当春夏之交,古老而沧桑的柏树在苍老的绿色中新生了无数嫩绿的叶子,树冠上还有未曾掉完的黄色的柏叶层层叠叠,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吸引着无数外地人前来观赏。人们纷纷驻足拍照,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而石墩村也因此声名远扬。当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就时常听闻村里的老人们谈及一个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传说。他们说这块巨大的石墩,仿佛是村庄里的守护神,守护着村子里的宁静与和谐。还说,这块巨石里藏有一条巨大的蟒蛇,它的存在仿佛是村庄的守护灵,然而,却无人真正目睹过它的真容。这个传说流传了数代人,历经风霜雨雪,依然萦绕在村民们的耳边,但真假难辨。

  然而,那两次震撼的雷击事件,却似乎为这个传说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1997年的那个夜晚,狂风骤雨,电闪雷鸣。住在巨石周围的人们被那惊人的雷声惊醒,他们亲眼目睹了那颗古老的柏树被雷击中。那一整夜,天空中的闪电就像是一根根银色的利剑,不断劈向那棵柏树,将周围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直到第二天早上,风雨停歇,人们惊讶地发现,那颗古柏树从树冠顶部往下三分之一的部分,已经被雷劈得支离破碎,但令人惊奇的是,它依然屹立不倒,生机勃勃。

  村民们议论纷纷,猜测这棵树里是否有什么生物在渡劫。有人说这棵树里面是空心的,而且住着一条巨蟒。然而,树的高度和粗壮程度使得人们无法核实这个猜测。但自那以后,每当夜幕降临,经过那里的人都会心生恐惧,生怕那条传说中的巨蟒会突然现身。

  2008年的夏天,又一个相似的夜晚降临。雷声和闪电再次肆虐,与1997年的那一夜如出一辙。这一次,雷电似乎更加猛烈,它仿佛盯上了那颗已经伤痕累累的古柏树。在电闪雷鸣中,人们仿佛看到了一条金龙在空中盘旋,巨大的龙爪伸向了那颗柏树。令人震惊的是,那颗已经断去树冠的古柏树,竟然再次被龙爪抓断了二分之一。随着古柏树的断裂,似乎还有一个巨大的物体被一同抛了出来,断裂的柏树枝四处散落。

  第二天清晨,村民杨朗如往常一般去放牛。当他从巨石下方的马路经过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马路上横卧着一条直径约两米的蟒蛇,它的身体被雷电击得遍体鳞伤,焦黑的蛇皮让人触目惊心。然而,尽管遭受了如此重创,这条蟒蛇却依然在缓缓地蠕动着。杨朗被吓得魂飞魄散,连续几天都不敢出门。与此同时,还有四五个村民也目睹了这条蟒蛇的惨状。

  胆大的村民们决定再次探寻那颗古柏树的秘密。他们走近那棵已经被雷电劈得面目全非的大树,惊讶地发现它的一侧有一个巨大的抓痕。那个抓痕深深地嵌入树干之中,就像是有一只巨大的手从下往上狠狠地抓了一把。他们透过裂开的树缝向里看去,惊讶地发现这颗古柏树竟然是空心的。这一刻,所有的猜测都得到了证实——那条传说中的巨蟒,确实曾经住在这颗大树里。而那两次古柏树的雷击事件,也应该是巨蟒在渡劫时所引发的天象。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在村子里流传得更加广泛了,人们敬畏那条巨蟒的力量和神秘,也更加珍惜这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园。而那块巨石和那颗古柏树,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神圣之地。去年经过哪里,我看到石墩上有善人修了一间庙宇,镇压着那些邪恶,守护着哪里的村民。

三、鬼仙请客

  石墩村小学位于半山腰,学校旁边有一户杨姓人家,我小学时住读学校,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他家里。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给我讲故事。《薛仁贵征东》、《西游记》、《水浒传》……都是他给我讲的,他还给我讲他自己经历过的一些玄幻的故事,哪怕到今天我都不信。

  “有一天下午,我要去县农机站里背煤油和柴油,我到县农机站走路需要四五个小时,所以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我走的是小路,两边的山很高,中间的河谷很深。

  那个时候穷,很多人吃不饱饭,农村医疗水平也很低,所以生个病就很容易死人了,那些生病或者干活累死的都叫做非正常死亡,那些人是不能进祠堂和祖坟的,那么这些人就几块木板一钉,直接就放这河谷两边的岩洞里面了,时间久了,这河谷两边都岩洞里就很多这样的棺材了。

  那个晚上,月光很淡很淡,路上只能看得见一个朦胧的影子,我背着油一直走,走到河谷的时候,大约是凌晨两点的样子,突然就觉得我背的东西逐渐的重了起来,慢慢的越来越重,加上走得急,又很热,我就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坐了一会,河谷起风了,很凉快,月亮也在慢慢向东边落去,本来河谷就很狭窄,随着月亮慢慢的落下,两边山峰的影子就慢慢的拉长,最后黑暗就笼罩了整个河谷。

  那个时候也没什么想法,一点也不害怕,就准备把柴油折子(有的地方叫火把)拿出点上继续走路。就在我掏打火机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河谷里变亮了,旁边路上走过来一个穿白衣服的女人,过来以后看了我一眼,也不说话,就往前走,我就想有人同路,那就抓紧时间走吧。

  走了一会(其实夜晚走路,如果没有月亮的话,是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的),前面走过来两个人,还是穿了一身白衣服,到了我面前说,他们家过喜事,邀请我过去坐坐,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点头同意了。我就和他们一起往前走,我背了那么多煤油和柴油,都感觉很轻松,就像没有背东西一样。

  走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前面带路的人突然停下脚步,他指着前方的一个地方兴奋地说:“我们快到了。”我抬头望去,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静静矗立,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这座四合院共有两层,典雅庄重,给人一种岁月的厚重感。楼角处,雕龙画凤的装饰尽显工艺之美,龙纹盘旋而上,栩栩如生,凤舞九天,优雅动人。这些雕刻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更增添了四合院的韵味和神秘感。院子里到处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它们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整个四合院灯火通明,犹如一座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夜色之中。院子里,很多宾客正四处奔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我能感受到这里的热闹与欢腾,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的海洋之中。

  随着我们逐渐靠近四合院,我越发感受到了那股浓厚的喜庆氛围。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让我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我知道,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而我也即将成为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中的一员。

  走到四合院的大门口,我发现院子里的布置精美绝伦。红色的地毯铺满了地面,两旁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绿植,为这个夜晚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宾客们穿梭在各个角落,他们或三五成群地交谈着,或独自品味着美食佳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不禁被这欢快的气氛所感染。

  给我带路的两个人先进去通报,一会出来了一个白衣女子,我抬头一看,心里乐了,这不就是先前走我前面的那个白衣女子吗?

  她身着素净的白衣,仿佛是一朵在夏日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百合。她的五官,更是如同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魅力。她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眸子,仿佛藏着星辰和大海,闪烁着智慧和温柔的光芒。那长长的睫毛,像扇子一样轻轻扇动,为她的眼睛增添了几分妩媚。她的鼻梁高挺而优雅,线条流畅,如同古希腊雕塑一般完美。在她的鼻翼两侧,有着微微上翘的弧度,为她增添了几分俏皮和灵动。她的嘴唇红润而饱满,微微上扬的嘴角透露出一丝甜美的微笑。那洁白的牙齿整齐而明亮,让人不禁想要多看几眼。她的脸型瓜子脸,轮廓清晰而柔和,既不过于刚毅也不过于柔和,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她的温婉与坚韧。整体而言,这位白衣美妇的精致五官仿佛是一幅和谐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

  她来到我面前,双脚并拢,双手叠在下腹靠近左腿的位置,然后双腿微微下弯,道了个万福说“在路上遇见您没有打招呼,是因为我们有规矩,路上不能和别人说话,请多谅解。今天我们家有喜事,就特请您一起坐坐。”

  我很惊讶我什么时候有了这门亲戚,她可能看出来我的疑问,就说“我们前几代人就是亲戚,后来因为人定不兴,慢慢的断了往来。但是前几代人经常来往关系不错,您的祖上还经常帮助我们,对我们有恩。今日我们有喜事,就请您一起,就当报恩了。”

  我被她恭敬地邀请到了堂屋的主位上,那是一个尊贵而显眼的位置。她则谦逊地坐在下方,仿佛在默默地向我致敬。尽管周围簇拥着无数祝贺的宾客,他们交谈着、笑着,却似乎都忽略了我的存在,仿佛我成了一道隐形的风景。

  眼前的桌上,摆放着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山珍海味,它们的香气诱人至极。然而,我却硬是未曾动筷,因为我一直忙碌于背负着重物,身体上的疲惫让我忘却了饥饿,反而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口渴。

  就在这时,她轻轻地拿起了一个精致的茶壶,那茶壶的瓷质细腻,光泽温润,仿佛蕴含着岁月的沉淀。她微笑着对我说:“先生,请允许我为您敬上一杯茶。”我微微颔首,举起了手中的茶杯。她轻轻地倾斜茶壶,茶水如丝如缕地流入杯中,直至半满。那茶水呈现出一种诱人的金黄颜色,晶莹剔透,仿佛是一块闪烁着光泽的琥珀,令人心醉神迷。

  我端起精致的茶杯,轻轻地将嘴唇贴近杯沿。当我小心翼翼地啜饮了一口茶水后,那醇厚而甘甜的滋味立刻在口中弥漫开来,宛如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喉咙,同时也温暖了我的心田。

  那种美妙的口感让我不禁陷入遐想,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我想,也许只有瑶池里的琼浆玉液才能与这茶水的口感相媲美吧。每一口都仿佛是在品尝着神仙们所享用的甘露,让人陶醉其中。

  在那个漫长的夜晚,我无法确切地回忆起自己究竟沉醉了多久。只是直到我感到意识模糊,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醉了。不久之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一声雄鸡的报晓,清脆而悠长。那位穿着白衣的女子优雅地站起身,用柔和的声音对我说:“先生,您已经醉了,请允许我送您回家吧。”

  我并没有回答她的话,只是在她挥手的瞬间,我感到一阵清风拂过我的耳畔。紧接着,四合院的景象开始缓缓缩小,直至完全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老杨,醒醒,你怎么在这里就睡着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惊醒了我的美梦。

  我缓缓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躺在门口石坝子的边上。我背上的煤油和柴油也稳稳当当地放在旁边的石头上。脑海中浮现出昨晚的种种经历,我急切地想要与家人分享。然而,当我向他们讲述时,却没有一个人相信我所说的一切。”

四、五支火把

  在我们童年的时光里,农村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依旧依赖于煤油灯的昏黄光芒。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不得不依靠手电筒的明亮光束或是自制火把的摇曳火光来照亮前行的道路。那些火把,不过是些木棍的一端紧紧裹着布条,再浸透煤油或柴油,用打火机点燃,便能燃起跳跃的火焰。

  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夜晚的田野上,随处可见这些星星点点的火把,它们伴随着乡民们忙碌的身影,直至深夜做完手头的最后一份工作,火把才会逐一熄灭,宣告一天的结束。

  由于没有电力,那个时代的生活少了许多现代生活中的娱乐与便捷。电视机自然是不可能出现在家中的,那么娱乐活动就显得格外珍贵。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每三个月一次的盛事——乡里的电影队巡回放映。他们会轮流到访每个生产队,放映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老电影。一个大队里,生产队的数量或多或少,但无一例外,每次电影的放映都会成为大家的节日。

  在那些没有电影的日子,晚饭后的时光变得尤为宁静。我们会搬出一把椅子,与大人们一起坐在院子里享受晚风带来的凉爽。那时,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听着长辈们讲述古老的故事和传说,他们的口中仿佛有着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充满神奇与冒险的世界,总能让我们心生憧憬,沉浸在故事的海洋中。

  在我家对面的半山腰,有一处由十几户人家共同构建的大院子。这个大院子位于半山腰,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山谷的美景。每当夏季来临,院子里的居民们便会在傍晚时分聚集在宽敞的院坝里,享受着微风拂过的清凉时光。

  有一天晚上,天气异常宜人,晴朗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月亮高悬,宛如一个巨大的银色盘子,洒下柔和的月光,为整个山谷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纱。这时,我站在院子里,远远望去,只见对面半山腰的大院子中,出现了奇异的一幕。

  他们宽敞的院坝中,四个角落各矗立着一束熊熊燃烧的火把,而在那中央位置,另有一个异常巨大的火把傲然屹立。令人费解的是,尽管这中心火把的规模宏大,却似乎并未散发出应有的光芒,其周围依旧笼罩在一片神秘莫测的暗影之中,仿佛光线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禁锢,无法向外发散。

  五支火把犹如五名被神秘力量唤醒的舞者,它们静静地站在院坝之中,仿佛等待着某种神秘的指令。随着夜幕的深沉,它们仿佛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开始以各种复杂而优雅的队形翩翩起舞。

  这场无声的舞会,在静谧的夜空中悄然上演。火光如同舞者手中挥舞的彩带,在夜幕的映衬下跳跃、旋转,绘出一道道绚丽夺目的轨迹。火光交织,形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仿佛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火把们的舞蹈变幻莫测,时而聚在一起,犹如繁星聚集成银河;时而迅速分开,犹如流星划过天际。它们还会组成各种奇妙的形状,有时候四个角的火把在前面排成一排,像是一道坚固的防线;而最大的火把则会从后面悄然移动到前面的中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心。

  我静静地站在着,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这场奇异的表演。我仿佛能感受到火把们的热情和活力,它们似乎在向我诉说着某种深邃而神秘的故事。我沉浸在这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我感到一阵困意袭来。便不再观看,转身踏着月色进到了家中。

  而在随后的几个夜晚,那场火把的舞蹈依旧准时上演,我每每都会被这神秘而迷人的场景所吸引,驻足观望。火把舞动的节奏似乎蕴含着某种古老的韵律,每一次观看,都能让我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敬畏,似乎院坝变得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而是充满了无尽遐想与未知故事的魔幻舞台。

  我于是问院子里乘凉的长辈,他们居然没有一个人可以看见。第二天,在学校里,我又问那对面院子里上学的同学,他们也说晚上从来没有拿着火把跳舞的事情,那时,我甚至觉得他们都在对我隐瞒着什么。

  再后来,因为天气下雨,夜晚不能乘凉,几天过去,这件事情便逐渐忘记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在慢慢长大,我渐渐在院子的宁静中品味到了更多的故事。某个午后,阳光斑驳的影子从树叶间洒落在院子的青石板上,我坐在椅子里,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老书,思绪飘远。此时,院中的长辈缓缓走来,坐在我的身旁,为我讲述着对面半山腰大院子的故事。

  “孩子,你知道吗?”长辈的声音低沉而沧桑“对面的那个大院子,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住着一个热闹非凡的戏班子。”我抬头望向对面那座略显破旧的院子,仿佛能穿越时光的隧道,看到那些身着华丽戏服的演员们,在院子里翩翩起舞、练习唱腔。

  “他们每天,如果没有外出演出,就会在这里勤学苦练,基本功和排练节目都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必修课。”长辈继续说道,“所以,你看到的那些影像,或许就是他们留下的痕迹。”

  我听得入了迷,不禁好奇地问:“那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是过去的他们的演出吗?”

  长辈微笑着摇了摇头,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它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神奇功能。有人曾说,地球就像一台巨大的录音录像机,能够记录下我们的每一个生活片段。我们今天的某个瞬间,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某种形式再次显现出来。”

  我惊叹不已,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开始想象,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他们的欢笑、泪水、梦想和奋斗,是否都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记忆之中?而我,作为一个后来者,是否有幸能够触碰到这些珍贵的记忆碎片?

  长大以后,每当我走过那些古老的建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看看还能不能寻找着那些遗失在时光里的美好瞬间。

五、障眼法

  小时候,每当农忙的季节,我们都要干农活,割稻子,插秧,收麦子……那时候村里人多,没有地方出去,全都在家里,所以一家人有事,全村人都来帮忙。

  我们的小村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团结精神的地方。农忙季节到来时,整个村子都充满了忙碌的氛围。每个人都投入到农田的劳作中,无论是割稻子、插秧还是收麦子,大家都全力以赴,努力的去共同完。

  又到了插秧的季节,今日的阳光格外灿烂,李哥家的五亩水田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清晨,李哥早早地起床,开始忙碌地准备水田的耙平工作。随着他的劳作,水田的泥土变戏法般的变得平整而柔软,为接下来的插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插秧是一项繁重的农活,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昨天他就邀请好了七八个乡亲前来帮忙,所以,插秧的当天帮忙的乡亲们也会来的特别早。

  插秧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需要精湛技巧的农活。只见乡亲们熟练地拿起一把把嫩绿的秧苗,左手稳稳地托住,右手则从中轻巧地分出一棵或两棵。接着,他们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钳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上,顺着秧苗的根部朝下,轻柔而坚定地插入泥土中。

  在插秧的过程中,眼力劲显得格外重要。有些年轻的乡亲为了保证秧苗的整齐划一,还会用绳子拉出一条直线作为参照,确保每棵秧苗都能横平竖直地插在田里。而秧苗的插入深度也需要恰到好处,大约两厘米左右,既要保证秧苗能扎根入泥,防止浮秧,又不能插得太深,以免影响秧苗的生长和转青速度。也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他们凭借多年的插秧经验,无需拉线,就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插秧工作。他们的动作流畅而有力,仿佛在演绎一首关于春天的田园诗篇。

  乡亲们相互帮助,一边插秧,一边聊着家常,田间地头充满了欢声笑语,所以大家一点也不觉得劳累。阳光下,水田中的秧苗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同绿色的地毯一般。每一株秧苗都承载着大伙们的汗水与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高,阳光更加热烈地照耀着大地。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心情,他们依然专注地工作着,确保每一株秧苗都能栽稳成活。

  五亩水田,在农村来说其实是不多的,七八个人基本上在下午的四点左右就可以插完。越早收工大家越开心,反正每天也只会给一家人插秧。人多力量大,经验丰富的老农们更是如虎添翼,秧苗就像他们自己的孩子,熟悉的不得了。所以今天收工特别早,不到四点钟,最后没插秧的面积只剩不到五个平方,有三四个人甚至已经上岸了,就标志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

  “今天你们插秧很快呀,这么早就收工了。”田边突然传来一句问话。我抬头一看,是隔壁村的张叔,他站在田埂上,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烟斗,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身上穿着一件旧衬衫,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虽然年纪大了,但眼神依旧锐利。六十多岁了,至今还是单身一人,有人说他学完了鲁班全集,法力高深,但不能结婚,不然会祸患家人。

  “是啊,张叔,今天帮我的乡邻都是老把式,速度又快又好呢。”李哥站起身,笑着回答。

  “哦?我得来看看。”张叔点了点头,绕着田埂走了起来,真的在仔细观看。

  “张叔,您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我好奇地问。

  “哦,我是来这边看看能不能找到些野菜,家里的菜园子最近收成不好。”张叔说着,目光在田边巡视。

  “野菜啊,这季节野菜不多,不过我知道一个地方有不少,等会儿我可以带您去。”我提议道。

  “那太好了,多谢你了。”张叔笑着点头。

  “张大哥,听说你法力高深,今天要不要表演一个呢?”王叔已经插完秧站在岸上,嘴里叼着一支卷烟,看着张叔说道。

  张叔看了他一眼说,说道:“我不懂法力,那都是他们瞎传的,不要当真。”

  王叔突然接话“我们今天打个赌,就赌我们今天能不能把秧苗插完。你赢了我单独请你吃饭,你输了今天你请我们大家吃饭。”

  张叔没说话,转头叫上我“小王,你带我去采野菜吧。”

  我回头给李哥打了个招呼,带着张叔采野菜。张叔走我后面,在田角转弯的地方,我余光看到王叔在柳树上抓了一把柳叶丢进了插秧的水田里,我也没在意,一直带找他往前走。

  “张叔,他们说您看了鲁班全集呢,是不是里面特别神奇?”我憋了好久终于问出口了。

  “我年轻时候确实学过一些木工手艺,也读过《鲁班全书》,但哪有那么神奇,只是村里人喜欢夸大其词罢了。其实,我一直单身,是因为年轻时家里穷,没机会娶妻。后来习惯了一个人,也就不想那些事了。”张叔淡淡地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我们俩就这样聊着天,我带着张叔很快就到了很多野菜的地方。我们挖野菜正开心,这里野菜有大又肥,张叔高兴坏了,连连夸我。

  突然听到下边水田里一片欢呼声:

  “哈哈哈,逮到了,我的,谁也不要抢。”

  “那几条是我的。”

  “李狗子,你不要脸,来抢我的。”

  ……

  我直起身来,看了下去,一时间我惊呆了,那水田里满是红色的大鲤鱼,所有人都疯了一般的在田里抓鱼,原来插好的秧苗全部踩坏了,抓鱼的时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七点多的时候,天慢慢黑下来,大家从田里爬上来,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背篼里,撮箕里,甚至有人脱了衣服,把袖子栓起来,做一个窝,全部装的都是大鲤鱼。王叔抓的鱼最多,站在岸上嘴巴就没合上过。

  李哥走过来,看了一眼秧田,摇摇头叹了一口气,一句话都没说,还好,踩踏的这块水田不是很大,可能就三四分的样子。

  “张叔,这咋回事呀?”我扯了扯张叔的衣角。他笑了笑,双手比了个什么图形。

  突然所有人抓的鲤鱼都不见了,变成了几片柳叶。我突然想起来,我在转角的地方看见张叔抓柳叶丢进水田的事,心里不禁骇然。

  这时大家都清醒过来,想起王叔和张叔打赌的事情。一时间懊悔不已,好好的一块秧田,明天还要来重新补插。王叔也愿赌服输,单独带着张叔去他家吃饭去了。

  长大以后,我看过了大卫许多魔术表演,觉得特别神奇,我在想张叔的术法不知道和他的魔术是不是一样的。

六、还魂

  “张老头还魂了!张老头还魂了!”宁静的氛围突然被一声声惊恐的呼喊打破,两个年轻的后生,他们脸上的血色仿佛被瞬间抽干,苍白得如同白纸,神情更是如同见鬼一般,疯狂而惊恐。他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从堂屋里疯狂奔出,边跑边喊,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他们的脚步急促而凌乱,仿佛想要飞快地逃离这个恐怖的地方,却又被某种力量牢牢地束缚着。他们的双手在空中挥舞,仿佛想要抓住什么,却又什么都抓不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无助,仿佛看到了什么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恐怖景象。

  村长,这个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听到这两个后生的呼喊后,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用沉稳的声音吼道:“大白天的,怕什么?看你们那惊慌的样子,没有一点出息。”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与坚定,仿佛能够驱散一切的恐惧与不安。说完,村长抬腿便往堂屋走去。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冷静与智慧,仿佛能够看穿一切的虚幻与恐怖。村长读过很多书,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鬼怪之说,只有恐惧和无知才会让人变得如此惊慌失措。他要去看看,这个所谓的“张老头还魂”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张老头,那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张老头祖籍是江西人,在老家那也是有头有脸的名人,张老头祖上起家里就做着粮油布匹生意,生意颇丰,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积累,传到他这一代,家里不知道积累了多少财产。金银财宝、地产田产,还有那些珍贵的古董字画,都成为了家族财富的一部分。

  然而,张老头并没有因为家族的财富而骄傲自满,他依然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对待每一个下人都以礼相待,从不摆架子。他知道,这些财富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祖辈们一代代辛勤努力的结果。即便是在那最艰难的岁月里,他也是开仓放粮,拯救乡里乡亲,可以说他老家很多人都受过他的帮助。

  原本这样的日子一直下去,张老头的家族也会一直辉煌绵延。然而,命运的车轮总是难以预料,没过几年,那份宁静与祥和便被军阀混战的硝烟所打破,战乱纷纷,生活的宁静被打破,曾经那些对张老头家毕恭毕敬的乡绅,也在这股动荡的浪潮中变得面目全非。

  起初,张老头一家还能凭借着家族的影响力,在军阀之间周旋,寻求一丝安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另一个军阀头子上台,整个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新领导也频繁地派人前来索要钱财和粮食,说是来要,还不如说是来抢。

  今天,一队士兵闯入张老头家,气势汹汹地要求交出巨额的金银珠宝;明天,又是一队人马前来,毫不留情地搜刮家中的粮食储备。在这样的压榨下,张老头家的财富如流水般迅速流失,曾经的辉煌也逐渐黯淡无光。

  这样的折腾,家财万贯也会凋零。半年后,张老头家的财富已经所剩无几,全都被军阀的贪婪之手搜刮殆尽。面对如此困境,张老头深知,他再也没有能力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解散家眷和佣人,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连夜逃离家乡。

  逃亡之路。他们从江西出发,途径广东,湖北,一路来到了川东北,最后在我们这个群山绵延的小山村定居下来。一路上他们要躲避军阀的部队,要躲避山头的土匪,逃亡之路凶险而艰辛,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他们从祖居的江西启程,背负着背井离乡沉重的哀愁,心中满是对未来的忐忑与不安。随着行程的推进,他们穿过了湿热的广东,又踏上了湖北的辽阔平原,很多时候,为了躲避各种危险,他们都会昼伏夜行,每一次的跋涉都是对他们意志与勇气的双重考验。

  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以躲避四处横行的军阀部队。那些冷酷的士兵,像幽灵般在四处徘徊,寻找着可以掠夺的目标。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夜晚的掩护下悄悄前进,生怕引起那些军阀的注意。

  除了军阀的威胁,山头的土匪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那些土匪在山中盘踞,凭借地势之利,时常下山骚扰百姓,抢夺财物。逃亡者们在经过这些山头时,无不提心吊胆,生怕遭遇不测。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土匪的视线,再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一个不慎就陷入万劫不复的死地。

  经历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他们终于来到了川东北我们生活的这片群山绵延的小山村,这里的山水虽美,但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却也正因为如此,才成为了他们最终的避难所。在这里,他们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生活依旧艰辛,但相比于之前的逃亡生活,这里已经算是他们心中的一片乐土了,我们的乡里乡亲也接受了他们,而且也经常帮助他们,很快张老头一家就融进了我们的小山村。

  张老头在我们村子来了以后,就开始学做木工。起初,村里的乡亲们对此感到不解,甚至有些微词,认为一个商人怎么能做得好木匠这等技术活。然而,张老头却用他的毅力和智慧,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并非空穴来风。他凭借着商人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迅速融入了木工的世界,学习技艺的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两年之后,张老头便出师了。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是打造家具、修缮门窗,还是雕刻精致的工艺品,都表现得异常出色。他做的家具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极具美感,每一道工序都透露出他对木工的热爱与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老头在我们村子里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甚至远远超过了他的师傅,应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古话。他的手艺不仅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和尊敬,还吸引了周边村落的乡民前来购买。

  有一天傍晚,两个身影急急走了过来,他们步伐匆匆,在张老头的门前停下了脚步。他们并未直接进入屋内,而是在门口站定,面带恭敬地对张老头说:“张师傅,我们老爷听闻您的手艺精湛,特地委托我们来请您去做一件家具。工价方面您说了算,我们老爷最看重的是您制作的家具精致而又美观。”

  张老头抬眼看了看来人,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随后便恢复了平静。他缓缓地站起身,思考了片刻,才开口说:“明天来接我吧,今天天色已晚,不便动身。”那两人听到张老头的回答,恭敬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夜幕降临,张老头坐在家中的老木桌前,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妻子。妻子听后,虽然有些担忧,但看到张老头满脸坚毅的神情,便也放心了下来。她安慰张老头说:“既然人家这么看重你,你就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家里的。”

  第二天清晨,当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时,张老头的妻子已经起床开始忙碌了。她煮好了早饭,端到张老头的床前,想要叫醒他。然而,无论她怎么呼唤,张老头都没有反应。她心中一惊,伸手去摸张老头的鼻子,却发现已经没有气息了。这一刹那,她仿佛被抽空了所有的力气,手中的饭碗滑落在地,摔成了碎片。她呆呆地站在那里,泪水无声地滑落,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疑惑。

  张老头在村子里人缘极好,只要哪家有了困难,他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整援手,哪家有事他都会去帮忙,所以张老头突然逝世的消息传来,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去帮忙,村子里也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中,农村老家有一个风俗习惯,人死了要在堂屋停尸三天,这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是为了让亲人有机会好好告别。在这三天里,张家的大门始终敞开,村民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吊唁。他们带来了花圈、纸钱和香烛,为张老头送上了最后的祝福。

  同时,主家这三天都会请巫师做法,超度亡者。这位巫师身着道袍,手持法器,在堂屋里为张老头做法。他口中念念有词,伴随着清脆的法铃声,仿佛在与另一个世界的某人进行对话。村民们围在一旁,默默地祈祷着,希望张老头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

  话说张老头当晚吃过饭就早早的躺在床上,他渐渐进入了梦乡,然而,他并未察觉,那傍晚时分神秘出现的两人,如同幽灵般再次悄然降临。他们身后,是一顶精心雕琢的轿子,静静地停在张老头那简陋的门前。张老头从梦中惊醒,瞥见门口的情景,心中虽有些疑惑,但并未过多询问。他简单地收拾了工具,便踏出了家门,坐进了那顶轿子,任由那两人抬着,消失在夜色之中。

  一盏茶的功夫,轿子便稳稳地停在了一座巍峨的府邸前。那府邸灯火辉煌,气派非凡,甚至比张老头江西的祖宅还要豪华数倍。张老头正惊叹于眼前的景象,一个温和的声音便飘然而至:“张师傅,欢迎您的到来,我家老爷已在府内等候多时。”

  张老头跟随着侍从,走进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府邸。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主人的尊贵与品味,令张老头不禁感叹不已。然而,他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正欲开口询问,一道声音响起:“张师傅,实不相瞒,我的女儿将在三天后出嫁。为了给她留下美好的回忆,我希望您能在这三天之内为她打造出精美的嫁妆。至于工钱,您尽管开口,我绝不吝惜。”

  张老头闻言,心中不禁犯了难。三天时间,要打造出一套完美的嫁妆,实非易事。但他看着眼前这座豪华府邸的主人,又想起家中正需用钱的状况,心中一狠,便点头答应了下来:“既然老爷如此看重我,我必当竭尽所能,完成这项任务。”

  接下来的三天里,张老头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着。他运用自己的手艺和经验,精心挑选材料,仔细打磨每一个细节。主家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工作,特意为他准备了丰盛的膳食和舒适的住所。张老头心中感激不已,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时分,张老头做完了所有的嫁妆。当他将那些精美的家具一一呈现在主家面前时,主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张师傅果然名不虚传,这些嫁妆真是太完美了!”说罢,便让下人拿来了两个硕大的金元宝作为工钱交给张老头。

  张老头看着手中的金元宝,心中既惊又喜。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赚到如此多的钱。然而,当他想要推辞时,那两人却坚持要将金元宝交给他:“我们老爷说了,这些钱是对您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张老头不再推辞,将金元宝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工具箱里。

  “张师傅,我们送您回去吧。”张老头感激地点了点头,也不推辞便坐进了轿子。

  张师傅回来以后,推开自家的木门,一股熟悉而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眼前的一幕却让他瞬间愣住——那口摆放在堂屋中央的棺材,竟然有个人静静躺在其中。张师傅的视线渐渐聚焦,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他缓缓地走向那口棺材,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棉花上,沉重而又无力。

  站在棺材边,张师傅的视线逐渐与躺在里面的人重合。他惊讶地发现,那竟然是他自己的身体。他忍不住揉了揉眼睛,试图驱散这荒谬的幻觉,但事实却摆在眼前,让他不得不信。

  正当他陷入深深的困惑与不解时,突然感觉背后传来一股大力。这股力量突如其来,让他毫无防备,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一倾。他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想要稳住身形,但已经来不及了。他的身体猛地向前扑去,瞬间便跌入了棺材之中。

  这一瞬间,张师傅的脑海中一片空白。他只觉得自己的身体被冰冷的木板所包围,一股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然而,当他重新抬起头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坐在了棺材里。他瞪大眼睛,四下张望,试图寻找刚才那股力量的来源。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他粗重的呼吸声在回荡。

  这一刻的张师傅,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解。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诡异的局面。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在狂跳不已,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一般。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但心中的恐惧却如同野草一般疯狂蔓延开来。

  正在这时,村长走进堂屋,只见张老头坐在棺材里,面色红润,呼吸粗重,仿佛刚刚从一场噩梦沉睡中醒来。村长惊讶地走近,发现张老头的双眼睛圆睁,大口喘气。

  “张老头,你……你怎么了?”村长吓得后退两步惊讶地问。

  张老头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说:“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见自己死了,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是,那个世界的阎王爷说我阳寿未尽,让我回来继续活着。”

  村长听得目瞪口呆,心想这张老头是不是疯了,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但是看张老头的神情,又不像是在开玩笑。

  就在这时,村里的神医走了进来,他看了看张老头,又看了看村长,说:“张老头这是还魂了,我在古书上看过,有些人死后会因为某种原因回到阳间,这就是所谓的还魂。”

  村长和神医的对话,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张老头的还魂,成了村子里的一件奇事。而张老头本人,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过着他平静的生活。只是,他的眼神里,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