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第四十五章:余庄大兴葡萄园
余庄建水塔,造水站,安装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纯干爽的自来水,解决了余庄村民们吃水难的问题,大大推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徐国庆担任余庄的支部书记以来燃烧的第二把火。徐国庆书记要烧的第三把火,就是使余庄人脱贫济困,走向富裕。
徐国庆书记的心思全在他的农业科学研究和余庄村民百姓身上。徐国庆是个急民之急,想民之想,苦民之苦,乐民之乐的人。过去余庄是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家家户户居住着泥巴墙,茅草屋,而且布局紊乱,七高八低,呈现出一派脏乱差的景象,徐国庆书记心里着急。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盘活了社会经济,也带活了余庄的经济。余庄招商引资,开超市、办工厂,开发利用余庄的自然资源,给余庄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余庄村委有了钱就拿出些钱来帮助村民百姓翻盖新房,使全村每家每户都住进洋楼别墅,彻底改变了余庄的村容村貌。徐国庆后来发现徐大爷和年有余村长两家没有翻盖洋楼别墅,仍然居住在土墙茅屋里,心里有点诧异,当他得知他们两家遇到了天灾人祸,也感到非常痛苦,也与徐大爷和年有余村长一样着急忧愁。
徐国庆书记看看徐大爷和年有余村长遇到了天大的困难,没有建造洋楼别墅,便想方设法,替他们两家盖起了洋楼别墅,又安排组织人马帮助他们顺利地搬进洋楼别墅,这才彻底改变了余庄的村容村貌。
徐国庆书记看着这坐落在余庄村中心的整齐划一的洋楼别墅,也跟余庄村民们一样,笑在脸上,喜在心里,感到特别快慰和满意。
徐国庆书记想到余庄人取水远,吃水难,心里非常着急,就展开调查,开洞脑筋在余庄村北的乌龙沟畔建水塔盖水站,安装自来水,把清纯干爽的自来水引进村民各家各户,彻底解决了余庄村民百姓吃水难的问题。
那年,徐国庆到湖南去学习水稻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从湖南带回来了优质高产的水稻种子。这些年来,余庄的村民百姓获得了这种优质高产的水稻钟子,在徐国庆的科学指导下,精心栽培,精细管理,每年亩产都能达到一千八百斤。虽然收入颇丰,但毕竟光靠土地上的这点收入,充其量也只能丰衣足食,但从整个家庭经济来看,还是比较单薄的。一旦遇到孩子上学,或使遇到什么不幸的事,经济上就吃紧,就更谈不上有存款了。有的家庭遇到有天灾人祸,经济上难以承受,背下了沉重的债务,整天忧愁苦闷地过日子。
徐国庆书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他琢磨着如何来发展余庄村民的家庭经济,把村民们带富裕起来?当然不能都像余庄的小老乡余春生那样大家都去开超市,只能利用余庄现有的条件,考虑发展家庭经济。不过,不能拿余庄现有的良田改种经济作物。余庄的良田沃土,只能用来种植水稻,这是根本大计,不能动摇。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古训给我们明示了种粮食的重要,三年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苦难,我们不能忘记。端稳自己的饭碗,心里踏实。我们不能为发展经济,改变良田沃土的生产模式,随意种植植物。
徐国庆书记想,我们必须保证粮食的生产,保证粮食的安全,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余庄要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只有想别的办法,寻找别的门路。
徐国庆书记怀着这样的心思,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余庄绕框框转圈圈,细心考察。徐国庆发现改变余庄的村容村貌时统一规划集中翻盖了洋楼别墅,各家各户原来的土墙茅屋拆除了,腾出来的旧房基,村民百姓们都在上面随便种了一些蔬菜,这样的收入是微乎其微的,能不能利用这些旧房基改种经济作物呢?而且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也差不多。如果好好利用来种植经济作物,村民忙个八年十年,收入一定不菲,说不定大家都能发家致富呢!
徐国庆书记在心里暗暗盘算,打算召开村委会,让大家来研究讨论这个问题。村委会上,村委们都认为,余庄这些年来,发展得不错,村民们基本上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但离建成小康村落还差得很远。有的人家突然遇到天灾人祸,负债累累,困难很大。有句话说“救得了急,救不了穷”,你救济他们几个钱,他们用完了就没有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经济比较好的人家,也不够富裕,不能遇事,经不起折腾。要想让余庄的村民都富起来,只有发展家庭经济,在旧房基上改种果木,这是不错的选择。
徐国庆告诉大家,句容有白兔草莓、丁庄葡萄,都是出了明的。他们都是在农业专家赵亚夫和糜林的指导下种植草莓葡萄的,产量高质量好,做出了品牌,经济效益很好。我们余庄搞些果木的栽培,前途也是无量的。
村委会上,大家一致决定,在余庄种植栽培果木来发展家庭经济,逐步让村民们富裕起来。
徐国庆书记召开了一次余庄全村的村民大会,把他们村委的想法向大家通报了一下,要求村民们把建造洋楼别墅腾出来的旧房基拿出来改种经济作物。
徐大爷听了说:“我们种点蔬菜也是经济作物,吃不了,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几个钱贴补家用嘛!”
林业主任恭喜说:“徐大爷,你那样小打小敲,收入微乎其微,成不了气候。”
徐大爷笑着说:“有收入总比没有收入好啊。”
王春林疑问道:“不种蔬菜,又不好种水稻,还能种些什么呢?”
林业主任恭喜说:“种水稻的收入也是有限的,好种的东西多着呢!”
“除了种蔬菜,还能种什呢?”
“种摇钱树呗。”有人调侃说。
徐国庆书记说:“没错,就是种摇钱树。”
会场上的群众都哄哄地笑起来了。
徐国庆书记告诉大家,巨峰葡萄这个品种不错,颗粒饱满,味道甘美,产量高,质量好。葡萄栽种后,要三年才能挂果。这三年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种植蔬菜,既种葡萄又种蔬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将来葡萄长成了,挂果了,就不能种蔬菜了,以免影响人们侍弄管理葡萄。我想种葡萄比种蔬菜的收入多的多了。
林业主任恭喜兴奋地说:“这不跟摇钱树差不多了?”
农业主任时克艰说:“八年十年忙下来,我们余庄每家每户的腰包就会鼓起来了。”
“那不就发财啦!”
“这办法不错。”
“就种葡萄吧!“王春林充满信心地说。
“不过。”徐国庆书记说。
“不过什么?”有人疑问道。
徐国庆郑重其事地说:“三年后,葡萄挂果了,大家不能爱小便宜还在葡萄架下种蔬菜,”
有人说:“随便撒几粒菜籽,长不长随它也不行?”
徐国庆书记认真地说:“也不行,管理葡萄是非常精细复杂的,否则就会影响葡萄的质量和产量。”
夏四爷说:“全余庄家家户户都种葡萄,将来葡萄能卖得出去吗?”
徐国庆书记胸有成竹地告诉大家,葡萄长出来了,是可以卖得掉的。首先我们也要像句容丁庄一样,要做出品牌来。要种出无残留农药的绿色葡萄,销路会好的。第一可以送各大超市销售;第二可以让城里人亲自来余庄葡萄园采摘葡萄,体验一下乡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享受一下回归大自然的舒适畅快;第三大家还可以挑出去走村串巷。我想,大家想想办法,多渠道销售,是可以销售掉的。万一销售不掉我们还可以送酿酒厂。
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都点头称是,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是一条致富的路。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徐书记,种葡萄一年能忙几个钱啊?”
徐国庆书记说:“这不好说,有多有少。不过种葡萄的收入是不错的。你们听说句容丁庄吗?丁庄葡萄在当方是出了名的,家家户户都种了葡萄,销路广阔,家家都发了。”
“那我们余庄也种葡萄吧!”
“我们余庄的底子薄,比较贫穷,就种葡萄来脱贫致富吧!”
徐国庆书记信心百倍地说:“种了葡萄后,我们余庄人八年十年忙下了来,余庄村民们的家里的银行卡上,有个百来万不成问题,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余庄人就可以说是全民皆富了。”
“哇!这不就发啦!”有人激动得惊呼大叫起来。
“家家都可以买小汽车了。”
‘那样小日子不过飞起来了!’
徐国庆说:“那就是人门所说的,所想往的小康生活,到那个时候,我们余庄就是小康村落了。如果全中国的村落都建设成了小康村落,那我们中国全国就是小康社会了。”
一时间,群情激动,又纷纷议论开了,都表示要栽种葡萄,发展家庭经济,以便发家致富。
王春林兴奋无比地说:“徐书记,你是学农业的,是农业科学家,对果木的栽培有研究,你就指导我们科学地栽培葡萄,精细管理葡萄吧!”
徐国庆书记大声说:“清乡亲们放心,我会手把手地教你们栽培葡萄,叫你们如何培植管理葡萄的。比如说,施肥、浇水都是有讲究的,又比如治虫、修枝、间花等都是有科技含量的。”
有人问道:“花开的越多结的果就多,为什么还要间花呢?”
徐国庆书记笑了笑说:“花太多太密,地力肥力跟不上,营养供应不足,果实不饱满,七大八小,非常难看,没有卖像,产量也低。打掉一些不健康的花朵,剪掉一些过密的花卉,将来的果实长得饱满硕大,晶莹剔透,十分喜人。”
后来余庄每家每户把翻盖洋楼别墅腾出来的土墙茅屋的房基,全部种上了巨峰葡萄。
种植葡萄徐国庆不仅有科学理论知识,而且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年来余庄南山的葡萄园都是他一手搞起来的,也是在徐国庆的精心指导下栽培管理的。余庄南山葡萄园的葡萄的长势很好,挂果多而且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雪甜味美,润喉养胃,产量高,年年丰收,给余庄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指导余庄村民百姓栽种葡萄,对徐国庆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拿的事。
经过三年的精心管理,余庄各家各户的葡萄的长势很好,藤蔓粗壮,枝蔓疏落有致,布局合理,花儿开的很旺盛。
徐国庆看看余庄各家各户的葡萄园里的葡萄树,生机勃勃,从长势上看,他推断今年的葡萄是个丰收年。面对这样的花卉开得如此旺盛的青枝绿叶的葡萄,徐国庆十分开心,也非常满意;面对眼前的这种生态环境,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徐国庆觉得余庄已经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行进在小康村落的轨迹上了。
上一篇: 药草飘香
下一篇: 《成长》第四十六章:推销葡萄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