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源
古 井 源
刘 辉
每次回到村里,走在青石板路上,都不忘过去看一眼那口心心念念的“仙人井”。只为着那里蕴藏了太多的乡村故事,沉淀了太多的童年记忆!
从村头的古槽门沿着青石板一直走,到大门塘往左,便是椿公房的槽门。仙人井位于祠堂的右侧,不必特意寻找,一条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延伸到那里。仙人井形状非常独特,呈不规则的长条形,一米多宽两米来长,一头大一头小,中间略凹,像极了一个人的大脚板,此造型直达井底。在夏季枯水季节,水位下降的时候,连脚趾也隐约可见。井边上摆着一个系着麻绳的水桶,桶里有一只勺子,方便来往的人们汲水解渴。听老辈人讲,那是当年八仙之首李铁拐为了解救深陷瘟疫中的人们,化出的救苦救难的仙水:喝一口,清凉爽滑,沁人心脾,能解百毒,可祛病灾。
井水冬暖夏凉,甘甜可口;我们小时候,经常在巷子里追打嬉闹。渴了,跑到井边,舀一勺凉水仰头灌进去;燥了,脱掉衣裤,打一通水,往头上一浇,透心凉 ,好不惬意!夏夜降临,附近的人们,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摇着蒲扇,来到井边纳凉。在这里,妯娌们家长里短,老人们谈古论今。凉风习习,蛙语虫鸣,一幅祥和温馨的乡村夜景!这附近,仙人井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图腾!
那么,这口“仙人井”是怎样来的呢?
传说很早以前,当地瘴疫流行,民不聊生,有个准备赶考的年轻书生,为避大疫,在龙王岭脚下结芦苦读。那地方是从前山到后山的必经之道,过往行人在路边歇脚,常向他讨水喝。书生因自己有时外出游学访友,于是就在草棚边挖个小水潭,做只木勺放在潭边,方便行人自舀自饮。可是,碰到旱天,小水潭干得像黄泥盆,一下大雨,水又浑得像黄泥坑。
一个大热天的晚上,月明星稀,书生正在月光下诵读。忽然,龙王岭上下来个一瘸一拐的赤脚道人,衣衫褴褛,汗流满面,拄着拐杖,腰间挂着个葫芦;他径自来到水潭边,把拐杖在潭边一插,说:“施主,躁热,讨碗水喝!”书生忙从潭里漂一勺清水,递给他,可是跛脚道人只当没看见,指着放在书桌上的一只钵盂,瓮声瓮气地说:“那只!”
书生楞住了,心想:这个邋遢道人,喝凉水还这么讲究,我这钵盂是专门盛饭吃的。但见那道人伸着一只又黑又脏的手等着,不好意思回绝,还是将钵盂递给他。跛脚道人接过钵盂,到水潭里舀水,舀一碗,喝一碗,只一会儿,将一潭水全喝光了,抹抹嘴巴要走。书生心里奇怪,但仍然客气地说:“老师父,下次路过,再来喝吧!”跛脚道人一听,笑了,他向书生合十道:“小施主,你不嫌我喝了你的水又弄脏你的钵盂吗?”书生忙说:“不不,解人之渴,怎能吝啬一点水呢!”跛脚道人从腰间解下葫芦说:“施主,多谢你。我这葫芦里有半壶水,送给你吧!”说着,却一个踉跄踩在那个水潭里,葫芦里的水洒的满地都是,赤脚道人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没拿拐杖就一瘸一拐走了。
书生心里好生奇怪,望着那道人的背影呆了一阵。回过头来,咦!拐杖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杨梅树;再看看道人踩过的小水潭,已经变成了一口深井,月光倒映井底,晃晃悠悠;一股碧清碧清的水流源源不断的涌出来。书生舀一勺水喝下去,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躁意全无。四里八乡的人们听说了这个事,都来这里取水,神奇的是,自从喝了那水以后,很多患了疫症的人都痊愈了,当地的瘴疠之气也慢慢消散,井水的神奇效果一时间被传为佳话。为了纪念那跛脚道人,人们便给原来的小水潭取名“仙人井”。
如今,斗转星移,多少年过去了,仙人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乡民。
她见证了古村的兴衰,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情感。每当月华映照在井口——那温暖的光芒留在了多少人的梦里,她穿越时空,梦幻般点燃了人们内心的乡情和思念,激发着游子对故乡的挚爱与眷恋!
下一篇: 书、文字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