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艰难坎坷的求学之路

作者:闫应科 阅读:507 次更新:2024-05-01 举报

▲艰难坎坷的求学之路

(沈阳  闫应科

 

老闫桥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早在明清时期在村里就有私塾学堂,贡生庠生,秀才举人,人才辈出,乡村教育曾一度出现“知识唯美、书香闫家”的文化氛围由于某一个时期的特定历史环境,这里学无长进、虚度时光,使村民学业荒废学习劲头锐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的历史条件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但村里教育环境却与之前大不相同,村里的年轻人重新焕发了极大的求知热情。四十年代出生的青少年,不辞辛劳徒步地走,到周边村庄和集镇求学者与日俱增,一批批、一茬茬的陆续在江梨园和江集读完小学和初中,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初。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江梨园小学开办六年级,我们几个上到五年级,学校安排转到村西北方向四五里外的李营农中就读,虽然离家不是太远,但我们觉得农中的名气和教学质量不是太认可。于是舍近求远,转到正北方向六公里的江集小学,村里四名学生是:闫孔义、闫化芝、闫化领、闫应科。

1964年9月至1965年7月,我们四人在江集小学上六年级,走读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星期天晚饭前返校。没有食堂,学校为照顾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学生,专门支起几口大锅,说是做饭用的,实际上只是馏馍烧开水,很少用来炒菜,就着从家里带的酱豆子和咸辣椒吃饭,当时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极为艰苦。有时候阴天下雨没有柴火烧,只能靠喝生水、吃凉馍充饥。时间长了,从家里带的干粮一放五六天,容易霉烂变质有“si气(丝气)”味,一掰都扯粘条,不吃还饿,吃吧真的很难下咽……

尽管这样艰苦,但还是阻挡不了这些年轻人渴望学习、追求知识的欲望,发愤读书、放飞梦想的远大志向!无论在哪个阶段,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能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努力为闫桥人争气争光!

1966年8月“文革”开始,学校全面停课,在江集初中就读有七名本村的学生,大都回农村参加生产劳动。1970年夏学校复课,闫孔法由于年龄偏大原因休学,闫化芝、闫化领、闫化杰、闫应科等四人到新建的刘集高中(现为城北镇中学)求学,闫孔义、闫化平到江集读高中。

“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成就梦想”,高中毕业后他们放飞梦想,各奔前程,到部队提干三人,在地方执教二人,回村里担任领导干部一人,大都离开那祖辈生息的黑土地,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