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将军庙
祭拜将军庙
信奉土地神、崇拜祖先,是广西田林县壮族群众宗教文化品位和历史文化沉淀的标志。
在田林县壮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屯的村头或寨尾都建有一座土地庙。土地庙壮话叫“亭祖”,即社神、土地神,壮话里“亭”就是“庙”、“祖”就是“主”“神”的意思。同时,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房屋的正堂中央设置神台,用于祭拜祖先。
壮族群众认为,社神主管本村本寨水旱虫灾和人畜病疫,具有制止野兽鬼怪进寨伤害人畜的权威。土地庙与土司神信仰有关,元、明、清时期,广西壮族地区土司众多,经过一定的民间信仰形成机制,各地民间形成了相应的土司神信仰。就广西壮族地区的土地庙而言,各个地方供奉的土司神各不相同,有的供奉岑大将军,有的供奉韦大将军,有的供奉侬大将军,有的供奉瓦氏夫人。这些“大将军”其实就是壮族群众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岑大将军指的是元朝的怀远大将军岑仲淑;侬大将军指的是北宗时期的壮族农民起义军领袖、壮族民族英雄侬智高;瓦氏夫人指的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韦大将军则是韦氏土司,也是明清重要的土司之一,对壮族历史的进程与发展曾产生重要的影响。田林的壮族地区,土地庙主要供奉岑大将军或韦大将军,因而土地庙又叫“将军庙”。
拜庙是田林县壮族群众每年不可或缺的重要集体祭祀活动,虽然各乡镇祭祀时间大同小异。
在我的老家者苗乡、八渡瑶族乡一带,除了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或清明节扫墓祭祖以外,每年除夕至初一、“三月三”、农历七月十四都祭祀祖先,目的在于慎终追远,体现源远流长,寄望于后裔的繁荣。祭拜将军庙是在每年正月初三和“三月三”进行,各家各户一般由户主参加,寨老主持祭祀,祈求土地神显灵,保佑本屯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除有特殊情况外,凡是在屯子里有住所的家庭,都应该参加一年两次的将军庙祭祀活动。
父亲在世的时候,我们家都是父亲参加将军庙祭祀活动的。父亲去世后,我们兄弟一直在外读书、工作,老宅也因年久失修而推倒,因而我一直没有参加过将军庙的祭祀活动。
去年,我和弟弟在老家起建了新房并在春节前入住,参加将军庙的祭祀活动成了我今年一项约定俗成的“义务”。虽说今年我们在老家过春节,但正月初三我和弟弟都有要事外出办理,无法参加拜庙活动,到“三月三”再不参加是说不过去的。
祭祀将军庙每年由几户轮流组织入户收集鸡鸭、鱼肉以及糯米等祭品,通知各家各户参加祭祀,周而复始。每户一节腊肉、半斤糯米必不可少,鸡、鸭、鱼和蔬菜由组织者负责。收集的糯米必须是用稻杆灰或植物嫩叶加工染过的,这些糯米正月初三包粽子,“三月三”蒸五色糯饭。
祭品收集完后,组织者随之通知各家各户的户主(也可安排其他男丁)参与祭祀活动,各自带着香烛、纸钱或锄头、铁铲、菜刀等相应的劳动工具。当然,妇女和未成年人是不能参加的。
“三月三”一早,我的邻居卜红(壮话“阿红爸”之意)和其他三名收集祭品人员便上门逐户收集祭品,收到我家后他们特地交待我随后跟着他们到将军庙去。
由于我是第一次参加将军庙拜祭活动,有很多忌讳是不知道的。恰好寨老老良哥与我一路同行,他边走边对我说,祭祀将军庙着装很讲究,在衣着颜色上与喝喜酒一样,白色衣裤是不能穿的,到庙里也不能捋起衣袖裤脚;在劳动中各人都要自觉,不能互相推脱;祭拜过程中要保持欢乐和谐气氛,不得吵架打骂,不得大声喧哗,也不得随地吐痰、吐口水,否则被视为对供奉的大将军之大不敬,受人谴责,更重要的是怕“惹怒”供奉的大将军,招致祸端。
老良哥还介绍说,进入20世纪50年代我们屯从“洞麻”(地名,最初的屯址)迁到老寨,将军庙就位于老寨的寨尾,老寨处于后龙山的半山腰,当初之所以在那里建寨,是为了像过去那样预防土匪袭扰时躲避到深山老林里。后来迁移的原因主要是老寨远离水田和水源,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按风水的说法,老寨“容量”小,仅能容纳八户人家。随着人口、户数的增加,1962年初不得不迁到现在我们所住的新寨——后龙山山脚,但将军庙没有迁移。
将军庙为典型的砖瓦结构,看起来古色古香,庙内宽敞明亮,可以在庙里架灶立锅煮饭菜,还可以同时摆一个饭桌。将军庙前面,有一个半边篮球场大的“小广场”,是前几年各户集资修缮将军庙时买来砂石、水泥硬化的。“小广场”前面,有两株高大的榕树,榕树自古被当地群众奉为神树,保村庄佑社稷,与将军庙相得益彰,拜庙那天老良哥还新种一棵小榕树呢。“小广场”周围是几十株高大的原始树木,整个将军庙显得庄严肃穆。
人到齐后,不用安排,大家都自觉行动,有的打扫“小广场”、清理庙院,有的找来柴火洗锅架灶,有的杀鸡宰鸭、烤洗腊肉,有的烧煮茶水蒸五色糯饭......
老良哥则带着两三个寨老摆起供桌,供桌比我们常规的八仙桌稍小,设一个主桌和两个附桌,一一摆好杯盏,烧香点烛,然后先供奉茶水。待祭品煮熟后,再把茶杯茶碗撤出,摆上酒杯饭碗,摆上祭品,老良哥主持祭祀,说了很多保佑家家户户平安、祈求年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词。与各家各户祭祖的祭词是不同的,老良哥说得很多,可惜我没有记住。虽然屯里还有好几个寨老,但祭词不是每个人都会说的。我想,庙内那副“祖德无私家家旺相,皇恩有感户户平安”的对联完全体现了那套祭词。
老良哥敬过两遍酒后,他点着三支香走过来递给我说:“你是第一次参加祭祀将军庙,按规矩要鞠躬叩首三次后,再把香插到将军主位的香炉上,以示对大将军的尊敬。”
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老良哥再次敬酒。酒过三巡,才算祭毕。老良哥照旧带着两三个寨老收拾祭品。然后年轻人动手做菜,有鸡、鸭、腊肉、青菜“四菜一汤”,由于今年正值禁渔期,缺了河鱼。
饭菜做好,摆了满满四桌,其中庙里的那桌,人数有讲究,一般六或八人,人数一定双数。全屯参加祭拜将军庙的人就这样吃饭喝酒,猜码行令,不亦乐乎。
饭后,剩余的饭菜则按户数平分打包回家,因故不得参加的农户,照分一份,以示家家户户年年有余。
我特别留意将军庙大门那副对联:“怀远功高耿耿忠心安社稷,将军德厚绵绵今古扶苍生”。回来的路上,我问老良哥:“哥,我们这个土地庙供奉的是哪位将军呢?”
“是韦大将军。”老良哥不假思索地说,“具体叫什么名我也不知道。”
以前我也曾听到一个老人家说过,我们屯的土地庙供奉的是韦大将军。
但我还是有些疑惑。从大门的对联镶入的“怀远”“将军”看,应该是岑大将军。也许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辈人记错了供奉的将军?或者是某一后辈的人用错了那副对联?我最终没有说出来。不管怎样,对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举行纪念祭拜是一件好事。
文革时期,将军庙被视为封建迷信而被“破四旧”拆除损毁,祭祀活动停止。改革开放后,群众重新组织修建,祭祀活动也作为一种民间非物质文化而受到政府保护。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
上一篇: 岳麓彩虹
下一篇: 春天之歌(九)/徐业君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