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景三章
望景三章(散文诗)
张家界之旅
一路朝霞,一路黄昏。山峰、石道、溪流,走进这森林,远离尘嚣的纯朴、典雅和清新,一如飞瀑直泻,沐浴全身。人便纯真、人便洁净、人便清爽。每一立足,便是一幅美可收藏的风景画;每一放眼,便是欲神欲仙的感觉。
张家界神工鬼斧的美景,车走步行的三天依然望不到边,看不绝际。蛇行山道,人渺如蚁。森林之大,美景之大,赞叹和流连不足以表达,以至所有拾级而上的肉体痛楚,如云烟渐散,失意及失情的酸楚,渺如黄鹤。心境的淡泊和愉悦花般绽开。
沐于山之灵韵,浴于自然灵光。真愿是绝壁上的一棵苍松,随山风天天与美景起舞。
教堂与小庙
遥想火山喷发,浓烟腾空,烈焰喷薄。奔向涠洲的欲念坚挺。
苍海和火山却晃如云烟,唯教堂和小庙让我伫足。教堂哥特式的宏伟立于山头,周遭是低矮的石头屋和漫山的蔗林。纵横观看,教堂与小岛无法协调。游者伫足,偶留钱币却只是忧其倒塌的怜惜。低矮的小庙静卧山脚,一由海风和咸潮的任意抚弄,黄土和着石灰的墙体新迹依然,游客和岛民虔诚的脚步潮般退涨。香火袅袅,弥漫海岛。
教堂和小庙便是历史,便是文化。诸如润洲岛一样的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遍是这种历史和文化。民族的沧桑,民族的渊源,便是民族奋进的最佳理由。
红水河畔的歌声
沿河而上,一路崎岖,一路苍凉。阳光从山与山形成的狭缝直射而下,长着褐色苔藓的石头愈显寒意。忽地,有歌声自山上隐约飘下,逐显清晰,优美而悠扬。抬头寻望,熠熠茅花中一个白头巾蓝布衣的壮家达妮在山崖上砍柴,闪亮的砍刀上下挥动,与歌声和谐地结合。鲜亮的歌声漫满山头,铺绿我的红水河之旅。
有了歌声,穷山也翠绿,恶水也清纯。
(发表于“北海日报”1996年4月27日银滩版)
上一篇: 邯郸正在筹建中华民族信仰共同体平台
下一篇: 北海风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