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陪父亲上坟

作者:钱绪彬 阅读:194 次更新:2024-03-23 举报

       2016年腊月二十九,我回到家乡乐园村(原大吉岭),陪同八十岁高龄的父亲给他先生上坟。自始至终,老父亲都显得精神抖擞。

      上坟的地方,距离老家大约5公里路。原来,我都是陪父亲步行去。说来惭愧,上次陪他,还是几年前。这次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长时间走路体力不支,便开车去。正好上坟的地方离公路不算太远,车停靠路边,只需爬近千米陡坡即到。父亲是个细心人,他担心车停路边不安全,特意提醒我少开一段路,给附近老乡打个招呼,将车停在房屋边,才放心地离开。

      父亲说给先生上坟,指的是他学医的师傅。在当地,徒弟跟师学艺一般叫师傅,而父亲对恩师却一直尊称为先生。这次上坟,一共有三处,分别是父亲的先生和他的后代,即儿子、儿媳妇和孙子。三座坟(一座合葬)相隔也就几百米。由于上坟地方多,带的东西也多,除香和烧纸(纸钱)外,还有给父亲先生的后代家里带的礼物。由于东西多,父亲特意带上背篓,便于行走。然而,一个背篓怎么都装不下,于是,剩下的由我抱着走。带好东西,我便跟在父亲后面向上坟的地点出发。我们要到达的地方是山坡上的茶梯田。这个梯田很陡,至少有75℃以上的坡度。路是一条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一年四季少有行人。我还没爬上一百米,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被父亲甩到10来米远。我望着稳健行走的父亲,自愧不如,羞愧难当,自己太缺乏锻炼了。从山脚到达三处坟墓前,我先后歇了5次,而父亲显得轻松多了。到最后,父亲耐心的边走边回头等我。

       需上坟的三座坟墓,有两座在路边,只有先生的坟在田边,也在最高处。每到一处,我们先放下东西,然后,带上礼物去看望先生的后代。先生后代的家住在茶梯田最上面,接近山顶,距离先生的坟墓约三百多米。回想儿时,我陪父亲也就是给他先生一人上坟。而如今,由一座坟变成了三座,人生无常啊!

       由于先生的孙子膝下无子女,收养的女儿,成人后也分开了。先生的孙子死后,只剩下孙媳妇孤身一人,现已年过花甲。从小,我一直叫她大婶。一个孤寡老人独守一个偌大的房子,并且远离邻居,看到那凄凉的场景,心里甚是酸楚。好在有大小两条忠实的狗陪伴,才不显孤单。记得小时候,我经常随父亲到这家玩,一家人特别好客,其乐融融的氛围令人羡慕。没想到,才几年时间,三人相继去世,家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

      在大婶家,我和父亲边喝茶边和她拉家常,待全身的汗水干得差不多后,便起身告辞。大婶挽留不住我们吃饭,便连忙搭上凳子取下熏好的羊蹄子,硬往我手上塞,我只好受之有愧的笑纳,内心充满温暖和感激。

      离开大婶家,我们沿着从上到下的路线,先给父亲的先生上坟,再给他的儿子、儿媳妇上坟,最后给他的孙子上坟。每当烧纸和蜡烛燃起、鞭炮响起,我便闭目祈祷天堂的先生和他的后代,赶快接受我们的一份敬意。当父亲在坟前忙碌时,我脑海里闪现出遐想:父亲已八十岁,还能坚持几年?不敢多想。

       赶在夜幕降临前,我们顺利上完坟。返回途中,才顾及到欣赏风景。脚下的山坡,以螺丝形状的梯田为主,不仅有茶树、油菜,而且有木瓜树、棕树、杉树、枇杷树、板栗树、万年青、黄杨树,同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树,等等,应有尽有。它们共同把这个山坡点缀得更加富有生机。

遥望广袤的故乡,一座座大山紧密相连,一栋栋楼房炊烟四起,一条条公路驰向远方,一辆辆接连不断的汽车和摩托车的汽笛声以及此起彼伏的狗叫声,一次次打破山村的寂静。这些迷人情景在晚霞辉映下,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真让人流连忘返。

       由于边走边观赏风景,几次差点摔倒。走在前面的父亲,似乎受到影响,走错了路,好在我及时提醒,来了个急刹车。心想,父亲真的老了,刚走的路就忘了。因返回时东西少,走得快多了,不一会儿我们就上了公路。回望山坡,未散尽的青烟还在墓地上空盘旋,仿佛在寻找天堂的路。

       陪父亲上坟的感觉真好。既能敬畏逝者,表达思念,看望老人,又能锻炼身体,欣赏风景,还能让父亲开心,可谓一举多得。这种感觉已享受几十年,虽然偶有中断,但是美好回忆是相连的,且每次都有别样感觉。更重要的是,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感恩和孝道的美德,学到了坚持不懈的毅力。父亲的先生去世近30年了,他坚持每年上坟不间断,特别不容易。这是父亲对恩师的尊敬、感恩和情感的守望。

       陪伴父亲的时间很宝贵。今后,我真想每年陪他上坟,次数越多越好!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