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东北方言

编辑:admin 阅读:4006 次更新:2019-04-03 举报

      【篇一:东北方言】

  东北人注意啦啊,咱这疙儿眼瞅要降温了,大家出门多注意啊,别扬了二正的到处撒磨,跩一跤,埋了八汰的。

  工作上也别老突噜反仗,半拉咔叽的,有点敬业精神。虽说这年头挣点钱都不容易,但也别老买那便宜娄搜的破玩意儿,对自己好点儿。

  家里头家务活也多干点,别总整得屋里屋外皮儿片儿的,墙上也魂儿画儿的。工作一天回来看着多闹听啊!

  性格外向的,稍微收敛点,别老跟欠儿登似的,二虎八叽,毛愣三光的,说话办事有点谱,败总武武玄玄的瞎忽悠,武了豪疯的,时间长了,也让人咯应。

  性格内向的呢,多和人沟通,说话别老吭吃瘪肚的,做事要七拉咯嚓,麻溜儿利索儿的。

  年纪轻的呢,不要嘻里马哈,得得搜搜,跟老人说话客气些,有点耐心,别总鸡吃掰脸、个个棱棱的,多和人唠嗑,别动不动就支把起来,虽然东北人都不是囊囊踹,也不能惹毛了,要不干仗也贼讷。

  年纪大的呢,也不要jiao(觉)着自己已经老天扒地,老么喀嚓眼了,要保持年轻心态。

  总之,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多上gai(街)溜达溜达,别老趴家里把自己整得罗锅拔象的,时间长了屋脊六兽的!

  另外,提醒大家一句,下雪天就败出去了,省得一不小心卡到马路牙子上,再把菠勒盖卡突鲁皮了,就有你闹心的了!


  【篇二:东北方言,我的古朴乡音】

  新年刚过,春节也即将来临。想发点能让网友们一乐的东西,增加点喜庆气氛,就根据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写了《宁歪嘴子和王二混子》一文。我小的时候家乡人说话东北味很浓,真的像文章中所写的那样。这样的“味儿”现在想起来还很亲切,所以就按照当时人们的说话方式写了那篇东西。没想到反响十分强烈,东北的网友自不必说,看到了家乡味的文章觉得像那么回事;而南方的朋友也很喜欢,只是有些方言看不懂。

  我知道,大家喜欢的并不是我的作品本身,而是风趣幽默的东北方言,是火辣辣的东北汉子,是朴实率真的东北民风。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随着家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增强,农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普通话的全面推广,使得地地道道的东北话逐渐隐退了,成为一种历史文化。人们在相互的交流中都尽量地使用文明规范的普通话,使得南北之间,东西之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科技、思想的传播更加顺畅。

  但是,很多人对家乡方言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它的乡音、它的韵味儿、它的朴实、它的情趣儿、它的豪爽,它的坦白,总是萦绕在心里不能忘怀。

  东北方言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的土生土长,有的来自满语、朝语、俄语或其它少数民族语,我不是搞民俗研究的,说不出太多的原因,反正从打我记事的那天起,就在叔叔大爷婶婶姨姨的东北嗑中长大。

  东北方言其实是很形象的,除了音译过来的外来语,它对事物的描述都很有特点,掌握了它的规律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说“盯把(bà)儿”,意思是经常。你看,如果被一个人盯住了你并成了你的“把儿(尾巴)”,你一准跑不了。就曾有个笑话说某一乡长去县里要拨款,县长不愿给;乡长就说你要不给我就盯把儿来。县长是个南方人,没听懂,他说你来我都不给,这丁爸来了也不行,别说是丁爸,就是我爸来了也不好使。

  再比如“奔(bér)儿搂巴相”,意思是难看。东北人管大而突出的额头叫“奔儿搂”,大奔儿搂的人自然长得就难看。也有的人灰谐地把爱犬叫奔儿搂,所以形容一个人长得“奔儿搂巴相”,也都是开玩笑的说法。

  再比如“些恨巴查地”,意思是喜爱,不忍释手。“些恨”是希罕的谐音,希罕的东西自然招人喜爱。

  就不再打比方了。东北方言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我下边就把我在《宁歪嘴子和王二混子》中涉及到的方言作一下注释,以方便网友们阅读,也算在这里对给南方朋友带来的阅读上的不便赔个不是。同时也让大家对东北方言有一点点的了解。

  巴锔子:一种两头带利钩,用来连接和固定房屋木头框架的铁器。

  损种:缺德的,不干好事的人。胎(tǎi)歪:瘫痪。

  班对班儿:一般大,一样的大小或一样的年龄。

  拔犟眼子:对一个事较起针儿来。嗄牛:处事较特别,独出心栽。

  白眼狼:白吃白喝,不讲义气的人。整个浪儿:全部

  包圆儿:全部拿下。逮个屁嚼不烂:反复磨唧同一个事。

  丁壳儿:能耐,有力度。贴晌儿:临近中午呲哒:斥责

  坑吃瘪肚:很费力的样子。呵碜:丢人。埋汰:使你没面子

  叽咯浪:很激烈的辩论或口角。鸡头掰脸:很激动地与人争吵

  老鼻子:很多很多。跋(bà)哧:很费力地走

  五脊六兽:原指房屋顶上六只兽的雕像,引伸为寂寞难耐的意思。

  奔儿咕:完蛋了。体登:报废。咯应:反感。尿唧:耍熊,哭唧唧。

  刺毛厥腚:挑皮掏蛋,耍横。甩剂子:生气走人。

  卡把拉(là):树叉结合部,有时开玩笑也指人的裆间。啥摸:四下张望。

  嘎拉哈(hà):动物关节处活动的骨头。有猪的,也有羊的。这是个最有意思的方言。东北人常开玩笑说:“这事儿可要了嘎拉哈了!”你瞧,要是把一个人的关节弄下去,这人不就废了吗?另外,嘎拉哈还是可以做玩具的骨头,也叫“猪子儿”、“羊子儿”。小时候常玩“欻(cuǎ)嘎拉哈”,很有意思,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另发文介绍给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拆庙与搭桥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