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死字僵尸字
我跟文字打了半辈子交道,发现汉语言文字,不仅外观美,而且内涵特别丰富。它们也有生老病死,一些字活在当下,正处青壮年;一些字垂垂老老,半死不活如同僵尸。我能从它出镜频率,感受其在当下受宠程度。
每每读到好文,字还是那些字,词还是那些词,但为什么我们的作者把它们进行重组,就富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你是位个性张扬的读者,肯定会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脱口叫绝,但我不会。尽管我内心很激动,身心很愉悦,常常也只是抿嘴而笑。
近些年,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汉语言文字,深感其纯洁与规范,但也十分担忧,我们的文字正在遭受肆无忌惮的迫害。长此以往,汉语言文字的精妙与健康,将日渐式微,变得邋遢病态。我不止一次微信刷到一些所谓的“书法大家”,肆意泼墨,桃符难认,心里很不是滋味。这种情况,我暂且不论。就当下甲辰"龘龘"说起,央视春节这次无疑带了个坏头。
在央视的影响下,社会上刮起了一股让一些早就被时代淘汰了的古异体字死灰复燃。这些突然冒出的三叠字四叠字,其面目不仅生疏恐怖,还散发着陈腐的尸臭味。
春节期间,微信上,常见大家祝福用语,“龙腾四海庆新春,春风万里送祥瑞。我衷心祝愿您及家人节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顺遂!龙行龘龘!前程朤朤!”从除夕到新年,祝福语中,像“龘”“朤”这样的死字僵尸字还真不少。为了弄懂他的祝福语,我还须百度半天,然后长长的叹出一口“嗨”!
无意中在微信里刷到一段对央视发问的句子:“莫非孔乙己借尸还魂又穿越回来了?鲁迅大先生若在世,一定会把始作俑者骂得狗血喷头。”我痛心的发现,有的人是不动脑子的,喜欢照单全收,图的是轻松,不加思考地就转给他人。也有的想啊,我又认字了,转给他人,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我属于前者,喜欢不动脑子,别人转给我的祝福语,往往是不假思索囫囵吞枣。如“新年快乐!凤翥龙祥!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事业燚燚!”啊,四条鱼的叠字,都陈腐的在我电脑里找不出尸骸,可以想象腐朽成啥样了。
说句实话,我们现代汉语里表达祝福的字词极其丰富,明明它们中间有许多大家熟知通俗易懂的,且准确贴切的,为什么他们不用呢?为什么非要到上千年的故纸堆里去翻捡那些陈腐的死字僵尸字呢?
请问,当下有这个必要吗?
我前面说过,文字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寿命的。寿命的长与短,也是要随时代的需要而定。我有时竟然纳闷,有的字已成了“木乃伊”,你还把它搬出来干嘛呢?是为了炫耀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呢,还是想在人前卖弄自己有文化?做人做事可不可以正常些?时代已不同了,那些死字僵尸字,它们早已完成了它们那个时代的使命。如今把它们放进博物馆里,展示给我们后人,让他们瞻仰瞻仰,这也无可厚非。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还想着把它们满血复活。说得客气点,这是很浅薄无知的故意卖弄,是自卑心理在作怪,是无聊的低级趣味;说得不客气点,这是对文字的肆意亵渎侮辱,是对文化的毫无自信,是对文明的大步倒退。此风一旦开启,不但不能变腐朽为“神奇”,反而让死字僵尸字大行其道,会污染我们的视听。到那时,我们的头就要大了,大家互相问个好,或看你的文,还须翻古汉语词典,或搜半天百度。
历史悠久的汉字,说来意味深长,博大精深,本来就很完美。大浪淘沙,淘汰些不符合当下时宜的,大可不必从故纸堆里翻。网上有人说:“国家劳民伤财搞什么简体字,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至今不都用繁体字吗?不是也用得好好的吗?也没见繁体字影响了他们的现代化文明。”
我个人认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字简化是必须的,便于书写,更能适应于当下快节奏。其实,文字简体与繁体,与现代文明发展的确没什么太大影响,但你书写时,你会发现简体快捷。社会快速发展,繁体已渐渐不适应社会需要,渐渐落伍,也会慢慢垂垂老老,奄奄一息的。
我们常说,文字是文化的主要标志。繁体字能保留下来,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敬重它,它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把它请进博物馆里,供后人观赏,让他们知道我泱泱大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简体当下已很好地从繁体手中接过了班,担起了振兴中华这个重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复古繁体。说句实在的,简体都简了几十年,大家都用的很顺手了,也就没有必要去那故纸堆里翻僵死字了。然而央视这次又刨出那些连繁体字系都抛弃了的“出土文字”,搞的我身边的人“龘龘”“朤朤”“鱻鱻”“燚燚”……
文字本是有生命的,也有新陈代谢。这些死字僵尸字,在其任期内已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本已失去生命,没有必要让它满血返阳。这么浅近的道理,央视岂能不知?所为何来,也许只有央视自己知道。
我不是文字学家,只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些僵尸叠加异体字的本源和意义。不过很巧,我从网友那里正好看到有位专家的一个说法,说的我毛骨悚然,现在拿出供各位评判评判。专家是这样奉劝大家的,“千万不要用‘龘龘’‘朤朤’‘鱻鱻’‘燚燚’这几个字来祝福好友,除非他跟你有仇”。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是根据“训诂学”里面的“构字法”作出了解释的,说:“‘龘’字是草丛里漫山遍野的一窝窝小蛇,‘朤’字是月光下荒郊野外的鬼火;‘鱻’(四个鱼,我电脑没这字)字是刚从鱼卵中孵出来的极小的鱼,‘燚’字是打火石打出来稍纵即逝的微弱火花。”如果按这位专家说的,今年祝福语里的这几个高频字,细思极恐。不过我不是这么想的,新时代了,新思想,对这些高频字也要有新的解读。“龘龘”,满山遍野的小蛇,可见生态好了;“朤朤”荒郊野外的鬼火,大家都知是虚的,如荒郊野外真有了“鬼火”,说明我们居住的环境好了,到处都是节能的太阳能路灯;“鱻鱻”孵出极细小的鱼,说明我们在生物繁殖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燚燚”,稍纵即逝的火花,能启迪我们的思想。就算是我赋予它们新的内涵,我还是认为这样的死字僵尸字还是不能用,毕竟时代不同了。
说到这,我身边有写诗的朋友,因喜欢绝句律诗,他们喜欢仿着写,写好了喜欢把故纸堆里的平仄规律翻出来评判。我有时笑而不语,有些字,如今它们的读音都发生了变化,你还拿它去衡量,岂不谬哉?
我的这些观点,也曾得到一些朋友支持。巍巍不老松(网名),是我的同学,与我有同感。他在微信上说:“近几年高考作文,也有很多学生追求生僻死字僵尸字,且有泛滥之势。这些学生凭此显示有阅读有文化,而被有些老师赋予高分。这样的行为,我也认为是一种倒退,此风实不可长。”随后他还发了一篇考生高考原文。我从中摘录两段,供大家鉴赏。
“君不見斵[zhuó]楩[pián]焚樟,岵[hù]之為屺[qǐ],睇眄[miàn]之下,萬山盡屼[wù],百尺篔[yún]簹,化為竹著。於彼幼蛇,匌[gé]不盈寸,巴蛇王虺[huǐ],盡化柈[pán]饈。玈[lu]氣烰烰,上格瑤池,貧地徠賈,以豐其貲[zī]。然千丈方圓,萊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見。”
“嗚呼!漫山設棙,遍地盡罘。此天災也?人禍也!河海黟[yī]然,濁水仍傾,此天災也?人禍也!斵木[算刂]竹,彍[guō]弮[juàn]待獸,以至鹿不得走,翬不得飛,蟻不得宭[qún],髬髵不見。此天災也?人禍也!”
看了此文,我头皮发麻,脑袋发蒙,不知所云何物?不知你有何感想?如果我们老师都教出这样的“书呆子”,我问你这样的人有何用?他根本就不知学文言是为什么?
文言文,我们能读到的,都是不同时期的文学经典作品。由于时间久远,文字的新陈代谢,很多当时鲜活的字,如今有的被淘汰,或被打入冷宫,有的甚至意思现在全没了。因此文言学习,是为了帮助我们很好地去阅读古代经典作品,而不是要我们去复古文言。然而这位同学,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我认为其精神可嘉,但不值得提倡,更不能打高分。
学习文言,传承文化,没有错,但有些人忽略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今有人喜欢翻故纸堆,我认为万万要不得。尤其是对那些死字僵尸字,我们要学会放弃,才可能拥有更多的符合时代潮流的鲜活字;要懂得借鉴,吸取精华,才可能长足进步。希望大家携起手来,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和规范性,把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字学好用好,为当今时代服务!
上一篇: 中国人民的信仰
下一篇: 公溪河畔抹不掉的那人那事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