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三部曲》之一
我的《人生三部曲》之一
路在脚下 无悔军营
人生之旅,路在脚下,一路走来,转瞬已过半个多世纪。蓦然回首,已近暮年,虽然五十多年过去,但依然难忘当初来时的路……
1972年11月28日,是安徽省利辛县武装部批准我入伍的日期。12月3日集结后住在刘集公社(现为城北镇),不再允许请假回家。6日,接兵首长张常根(时任排长,河南林州人,农场第三任政治委员)为安全起见,决定采取人员步行、行李装车方式前往西潘楼转乘火车。下午17时许,北去的列车缓缓开动了……
我的军旅生涯先后经历“三下三上”的艰苦历程,即:“三下”盘锦农场,从连队文书、场部书记员、政治指导员到政治委员,肩上的担子一次都比一次重;“三上”机关,从基层连队到团机关、基地机关、最后从第二炮兵后勤部机关转业,一级更比一级高。
1973年初,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到四营十四连,第一次来到盘锦农场。这是一个担负军农生产任务的连队。在三排九班,从平地、插秧,到田间管理结束,共有五个月的时间。7月底,被任命为连队文书(相当于班长职务),成为几千同年兵中第一人,建军节后调任连部文书。1974年8月10日,经勤杂班长、前任文书王保银、卫生员周成良二人介绍,加入党组织。
1975年春节过后,团政治处陈家贵副主任到连队蹲点,他了解到我利用业余时间给报社写稿反映农场官兵典型事迹的情况,其中有几篇被《盘锦日报》、第二炮兵《长缨》杂志、沈阳军区《前进报》采用,并被《盘锦日报》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记忆最深的是“送医上门 主动为贫下中农服务”一稿,反映的是卫生所军医陈树森、卫生员周成良送医下乡、主动巡诊、为当地百姓治病的感人故事,在《盘锦日报》发表,荣获钢笔和笔记本等奖品,受到营嘉奖。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区发生7.3级地震,盘锦震级为6.9级。场领导派我前去团部汇报灾情,一报平安,二报生产自救情况,张团长、孔政委对农场派专人汇报地震灾情的做法非常满意,对全场指战员表示亲切慰问,并做了“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重要指示。我利用在沈阳中转的机会,把震区同乡全部安然无恙的消息写信告诉家里尽快转告他们的家人,二三十名同乡战友的家人都担心震区自家孩子安危,收到我的信后都非常感激。地震后,我第一次调离盘锦,到团政治处当放映员。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相继逝世,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的“七六记忆”。通过一次次布置追悼哀思会场,使几位伟人的高尚风范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四位领袖(包括先前病逝的刘少奇)各怀奇才,而又性格各异。毛泽东开阔而少言,思事着大处而不拘小节;周恩来开朗而豁达,事无巨细而行必有果;朱老总淳朴无华,与挚友掏心,宁忍辱而不毁言;刘少奇则稳重而不随流,重内心修养而行之于表。
1977年3月,随着农场隶属关系变更,由团办农场交由基地后勤部管理,我从三源浦带领20名被移交人员第二次来到盘锦。1978年3月提干场部书记员,兼电影放映员。有一次,驻地云家生产队侯队长家的上海“红灯牌”收音机坏了,他通过彭场长找我帮助修。由于学业不精,我对无线电知识不是很了解,虽然有些为难但也不敢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结果很幸运歪打正着,经过检查发现有一个电子管烧了,我自己花钱买个新的换上就修好了。
1979年2月,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二炮部队也进行相应的战备动员,主要任务是防止前苏联趁机从三北地区入侵,时任连队一排长的我,报名参加了农场组成四十人预备队。我们每人都写了请战书和留给家人的信,也可称之为“遗书”,显得很悲壮、特伤感。虽然没能亲自上战场,但报名参加预备队人员都得到了三件慰问品:枕巾、茶缸和钢笔。
1981年3月,任连队副政治指导员,去通化参加政工干部培训班。1981年8月,代表农场参加基地后勤部“学雷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经验交流会”。1983年12月,被基地后勤部党委荣记个人三等功。1984年5月,基地召开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原定由我代表连队在大会发言介绍经验,因遇到农场库房雨后倒塌伤人突发事件,我立即从会场提前退出赶回农场处理善后。
1985年1月,我调到解放军第531医院政治处任副营职干事,第二次离开盘锦。较长时间里只有我一人在岗,组织、干部、文化、宣传、群众、保卫等,我一个人要同时完成几个人承担的工作任务。有时候为工作,连续几年假期都没能休完就赶回去上班,从没有计较个人得失。1985年作为优秀干部受到基地后勤部的通报表彰,1986、1987连续两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本人参加了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的在职函授学习,取得大专文凭。
1988年6月“三下盘锦”,由531医院政治处副营职干事调任农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88年9月1日实行军衔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颁发命令,司令员李旭阁、政治委员刘立封签署命令状,本人被授予少校军衔;此后晋升为中校,转业时享受文职四级待遇(预备役为上校军衔)。
1989年,成功筹办了建场二十周年庆典,使之成为农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上图为与申东仓场长研究谋划全年生产安排,商量二十周年场庆事宜)大洼县县委书记徐景富、县长许志强带领电视台到会祝贺采访,进行新闻报道。第二炮兵后勤部和基地后勤部机关首长,历届场领导,辽河油田共建单位和新立农场党委领导,参加会议庆贺,庆典大会热烈而隆重。1990年,被基地评为先进个人。
1990年12月,我第三次离开盘锦,调基地后勤部担任正营职助理员,第二年晋升为副团职。1992年9月,部队由吉林通化移防至沈阳市内,我担负的工作任务是负责基地生产经营管理。1993年,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到沈阳军区视察工作,接见二炮五十一基地全体机关干部并合影留念,与前排同志亲切握手,本人很荣幸地就站在迟浩田部长身后,深感无比光荣和自豪。
1994年成立第二炮兵后勤部沈阳企业管理局,统管全基地生产经营企业和项目:煤矿、铁矿、养鸡场、宾馆服务、煤炭经营等。1994年12月,在全军劳动人事干部培训班学习进修,住在北京市通州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干部学校。
1996年1月,我晋升为第二炮兵后勤部沈阳企业管理局政治处主任(正处级)。此后,被派往第二炮兵天津节能设备厂代职,任工厂党支部书记和第二炮兵天津农场政治委员,为期两年。在天津工作期间,时任第二炮兵后勤部政治委员罗东进(罗荣桓元帅之子、后任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中将军衔)、部长谭悦新到厂视察,对厂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此后,中央电视台派员到该厂采访,第7套军事频道对该厂做过“腾飞之路”的专题报道,短片大约10分钟,本人有幸参与其中,首次走入中央电视7套节目(责任编辑是翟树杰)。这张照片非常珍贵,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频道栏目记者翟树杰拍摄的。
1998年8月13日,我从沈阳乘车去天津、北京办理转业手续和人事关系。8月19日回到沈阳,20日去基地开具供给关系。至此,长达二十六年的军旅生涯正式结束了。
回顾自己在部队成长进步的艰难过程,或是说做一点对人民有益的事,但党和人民却给了自己很高的荣誉。其实工作中也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组织上总是以教育为主,宽大为怀,个人没有受到任何处分。特别感动的是,党组织把我这样一个不懂事的农民儿子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组织领导能力的部队中层领导干部,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上一篇: 迎春花《五绝.新韵》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