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诗词   

关于旧体与新体诗-102-1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223 次更新:2024-02-07 举报

附一:关于旧体诗歌与新体诗歌

按:本文所谓“旧体诗歌”,主要指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及元曲;所谓“新体诗歌”,主要指仿旧体诗词及元曲所写的(包括汉俳),不受旧格律约束的一种新体诗歌。   

一、关于古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风,是与后来出现的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体裁。

大家知道,我国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型诗体,叫近体,也叫今体当时而言)近体诗讲究平仄变化,讲究押韵、对仗,而且押韵只能押平声韵,对诗篇字数句数都有严格规定,是受平仄韵律严格限制的一种诗体。古体诗不一样诗篇字数句数不作严格制;以每句字数论,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多种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较宽,平声、仄声可通押;篇中可以换韵,可两句一换、四句一换、六句一换等;同字可以重复出现,等等。现对古体诗作如下简述:

四言古体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的“风”、“雅”篇基本上是以四言体为主;还有如《史记》中的“麦秀歌”、《左传》中的“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到了魏、晋时,仍有人在写四言诗,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如陶渊明的《停云其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其二:“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这些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但到了近体诗产生时,四言诗几乎停止出现。

五言古体诗——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即在句子结构上增加了一拍,形成词组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由于不同节奏在诗歌中交替出现,使得句子更富于变化,更具音乐旋律感,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古诗的传统地位。五言古体最早产生于汉代,较为有名的有《古诗十九首》:“(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二)《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汉代以后,至唐代之前,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这个时期,尽管七言古诗产生较早,但写七言的仍不如写五言的多;至唐代及之后,虽然写的人少了,但仍有人在写。这种五言古体诗,后人简称为“五古”。

六言古体诗——最早仅是散句,散见于《诗经》,连续两句以上的六言句似乎还没有出现过;后诗人才偶尔写六言四句的短诗。到了《楚辞》,六言句短诗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如其中屈原的《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楚辞》中大量出现的六言句,可以说为六言诗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完整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如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的“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后,便有不少六言诗传世,如曹丕、曹植等人的六言诗

七言古体诗——七言起源于民间歌谣,《诗经》、《楚辞》中就有七言句出现。尔后,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不断产生。至汉代七言通俗韵文为数更多。据说现存文人创作的较为完整的第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当时的七言诗基本上是句句用韵的,《燕歌行》就是句句用韵。至汉代,这种诗被称为“柏梁体”。据说是因汉武帝建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而句句用韵,所以句句用韵七言诗被称为“柏梁体”。

至南北朝,隔句用韵的七言诗开始出现,据说把原来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始于南北朝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一)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仍有人在写,成为一种特殊的诗体在延续,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至唐代,随着写七言古体诗人的增多,七言古体诗便大量地出现。这种七言古体诗,后人简称为“七古”。

杂言古体诗——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三字以上的,通常以三、五、七言相杂,一般以七言为主,所以习惯上把杂言诗归入七古。《诗经》和汉乐府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是配乐的,体裁有歌、行、曲、辞等。尔后,乐府诗逐渐脱离音乐,至唐代,唐人乐府诗就不配乐了,于是唐宋时期的杂言诗的形式便多样化:有七言中杂三言、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有七言中杂二言、三言、四言、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言、六言、八言为主杂以五言、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等等。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