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一卷涵芬成绝唱,千年继绪少知音

作者:楚国良 阅读:381 次更新:2024-01-30 举报

  《涵芬楼丛稿》是陈湘魁先生遗著。该书由湖南省文联原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训德先生题写书名,湘潭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中共湘潭市委原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赵志超先生作序,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涵芬楼丛稿》《涵芬楼丛稿》

  湘乡自古人文荟萃,俊彩星驰。晚清时期,湘军统帅曾国藩创立“湘乡文派”,开一代文风。湘乡自此文风甚炽,文运昌隆。迨至现代,更是人文炳蔚,人才辈出。

  陈湘魁本名陈湘葵,1972年4月出生,1989年开始古文学研究创作,200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起从事图书馆文献工作。2022年9月30日逝世。陈湘魁生前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学会会员,湘乡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湘乡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

  纵观《涵芬楼丛稿》一书,在写作上主要有如下特色:

  一是题材的广泛性。全书计38万字,原文插图90幅,另配图18幅。体裁多样,旁征博引,熔古铸今,内涵丰富,涉及古文字、地方文史、序赞、校勘、诗联、文赋、论文等,分为八辑:指点书山、地方文史、赋记序赞、校勘例文、国学津梁、德星之光、诗联文苑、芸窗丛话。书中博洽地方史志,宣扬本土文化;感事抚时,建言献策;扒罗剔抉,包罗万象;大雅扶轮,薪传妙诀;涵泳雕琢,锤炼笔力;满纸珠玑,余韵不绝。其闲情逸致、家国情怀,渗透于字里行间;其文字功力、国学素养,于此可见一斑。另有自传、自述、自订年表,记录生平履历和心路历程,令人敬佩;朱训德、余德泉、雷树德诸名家所题墨宝,亦让人眼界顿开。

  二是主题的鲜明性。《涵芬楼丛稿》计200篇,分8类:第一类指点书山,70篇,为解答文坛公案、推翻专家谬论,真知灼见,以沉潜考索之功,成就独到专门之学,以治学之功来指瑕纠谬。第二类地方文史,36篇,发掘地方史志文献,宣传本土文化。第三类赋记古风,27篇,是锤炼文字、养成笔力之文。第四类校勘例文,6篇,校书如扫尘,存记数篇。第五类国学津梁,5篇,弘扬国学。第六类德星之光,17篇,宣传姓氏文化。第七类诗联,又联话等21篇,闲情遣兴。第八类丛话,16篇,发挥志趣,感时抚事。文章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古典文学、地方文史等。其中早期创作的《陈蕃》《直躬》等治学文,定下治学风格;《文塔遐思》等,是钟情地方文化的发端;《镇湘楼赋》等,是古典文学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文化强国》,表达爱国之心;《文化之市》,表达爱乡之情;《新订规训》,敬宗睦族;《地方文献》,传承本职;《自传》等文,以述缘遇与心迹。

  三是风格的独特性。

  (镇湘楼外景)

  第一,携山提川,脱口而出都是大爱。

  镇湘楼是湘乡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古楼,历史上曾先后四次重建,最后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推动湘乡旅游城市建设,湘乡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7月决策异地重建镇湘楼。如今,镇湘楼前临涟水,背倚东台山,由镇湘楼建筑群、休闲广场、庭院等组成,布局以镇湘楼群为中心,沿河风光带方向呈“一”字形带状布置,沿河设观景平台,成为了湘乡市“恢复名胜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靓丽名片。

  登上楼层,放眼望去,纵目四眺,天高地广,千古江城的绮丽风光尽收眼底。一时间,怀古幽思、激昂奋进之情,如川流不息的涟水拍击心扉。镇湘楼,在承载了400多年历史之后,又重新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人们重温历史,品读现在,憧憬未来。

  辛卯年初,湘乡镇湘楼面向全国征联征赋,湘魁作《镇湘楼赋》,六字连珠韵,分六段构思全文,紧扣主题,遣词缀句,在当地或为首开先声,并于众多应征辞赋中脱颖而出,先后发表于《湘潭日报》《台湾文献》等报刊。“拾级登楼,神怡心旷。鸣舟频听,平畴弥望。铃阁音传市肆,燕莺呢语帆樯。楼中杨泗擒龙,镇住四方邪魔; 阁上魁星点斗,射来文光万丈。农勤垄亩,士乐缥缃。沐彼尧天舜日兮,享诸乐土吾湘。” 该赋“汇萃湘楚精神”,彰扬百万湘乡人民忧乐关情、以天下为己任之胸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大气磅磚,实为骈文之佳作。

  第二,有感而发,信手拈来都是精品。

  关于诗词,在接触这门课之前我几乎是一窍不通,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也只能说了解了其中九牛一毛而已,可以说距离这座圣殿的路途还很遥远,只能远远眺望,想象着其中的华美。

  正如陈湘魁先生所说: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交换情意的工具。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却也是很多人所忽视的。

  阅读诗词,第一就是感受其情意和诗境,将自己融入那个年代那个场景,仿佛就与诗人比肩而立。

  诗词有别,虽殊途同归,都是情感的流露,但两者在意境上还是差别很大。诗的意境阔,词的意境窄。诗,用来承载浓烈的情,深沉的感;词,则是需要用来吟唱,内容和意境都要简洁明了,情感偏向于清淡。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诗与吟诗,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多读,只是在诗词的圈子里打转转,写不成。我作诗填词也无非是附庸风雅,想叫人看看我也能写诗填词。要动笔写,首先自己要有内涵,肚里要有墨水;其次要有情,“强说愁”不可取,即使写完了读上去也是生硬。

  押韵,对偶是路人皆知,但严格来讲,此中要求也是十分严格,没个几年功夫也是悟不出的。陈湘魁先生之诗作,看似简单,却十分有底蕴,气势雄浑,功底深厚。试举几例:

  芭蕉山馆有怀

  纷然篝火又狐鸣,还看芭蕉聚德星。

  闻得鼓鼙思劫局,讲求忠义习刀兵。

  出山筹运馆中学,誓志撑来天下宁。

  我辈登临瞻旧迹,风声犹作诵声听。

  注:芭蕉聚德星:曾国藩诗:争说湘中聚德星,当时罗泽南设馆左家,门下有王錱、李续宾、杨昌濬、康斗山等皆一时俊彦。

  观刘锦棠故居

  飞将军出此湘乡,帕首靴刀定一方。

  忠爱抚民棠荫在,忧勤治政绩勋扬。

  边陲万里复新土,梓里数间倾老墙。

  表柱巍然凝毅魄,月明归鹤唳声长。

  注:刘锦棠,字毅斋,称飞将军,谥襄勤。其茔前曾立华表柱,上镌二句:皓月团圆蟾有曜,金风淅沥鹤归来。

  怀方孝孺

  此身岂肯媚强权,家姓宁方不事圆。

  国士当时称正学,孤忠何地避云烟。

  拼将十族苌弘血,撑得一朝离乱天。

  应是书生存浩气,祇今台畔草芊芊。

  注:方孝孺,明建文帝时名士,靖难之役燕王篡位,命方草诏,方坚拒不从,被诛十族八百人。

  悼 林 昭

  忠魂近处是芳魂,春暮来瞻草木深。

  为令光明开俗眼,遂昭真理启尘氛。

  吁天一掬忧时泪,和血万言侠女心。

  子弹有价人无价,今朝犹自雨难禁。

  注:林昭名彭令昭,茔址邻韩世忠墓。

  台归郎封发妇卌年乍逢

  曾经劳燕负情恩,郎去澎台妹土村。

  独守闺房思蜜月,每临佳节倚闾门。

  一千里地君同梦,卅八年间被未温。

  花貌铭心还似昨,相逢犹认旧啼痕。

  注:有台胞归,访得卅八年前旧人,惊其封发长守,感泣欲安家长居,而女子劝其勿弃在台家人。

  瞻禇公祠有怀

  批鳞犯怒陛阶前,耿耿精忠可鉴天。

  群小当时逢一欲,孤臣去国贬三千。

  犹倾赤胆挥椽笔,应见清池蔼瑞烟。

  残碣摩挲芳泽在,憩棠深处几留连。

  端阳观龙舟竞渡

  五月湘波怒不平,一倾热泪吊先生。

  清操励雪孤臣志,浊世怀沙去国行。

  遗恨时艰鸣瓦釜,痛陈天问论昭冥。

  而今竞渡欢腾处,更有几人能独醒?

  注: 瓦釜: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昭冥:《天问》:昭冥瞢暗,谁能极之 。

  文尚武烈士纪念地有感

  剑指苍穹花自开,杆杆劲节掩忠骸。

  当时柱石倾丹血,此日碑身缀绿苔。

  芳烈已湮人世换,繁华谁念坎轲来。

  鹤归乡国风淅沥,应是精灵动九垓。

  咏南岳二贤祠

  济世还凭大雅扶,两间元气在斯儒。

  感时忧事同冰鉴,挥策泛舟共玉壶。

  风雨鸡鸣诸子会,雷霆蛰振万民苏。

  祇今湘水衡云处,犹有文光耀太虚。

  咏一代诗僧八指头陀

  惜花顿悟向空门,抱道孤襟自不群。

  燃指犹然撑国柱,嚼梅直可摄诗魂。

  一腔丹血煎沧海,四顾青天愁片云。

  侠骨禅心飞法雨,红羊劫里感同殷。

  庚子有感

  感于尘世每敲壶,元气斯文仗大儒。

  韬隐方期成豹变,激扬应欲作轮扶。

  致心学海书坛事,放眼春山秋水图。

  愿得抡才常格破,神州遍地骋良驹。

  注:敲壶:晋王敦每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句,击壶欲缺。 豹变:玄豹隐南山雾中,七日不食,润泽而成其文采。语曰:雾山文豹、文以豹变。

  辛 丑 抒 怀

  早岁曾经世路艰, 年将知命任承肩。

  同兴文运初心在, 独到精神国学研。

  一贯激扬勤蛾术,皕篇著述作薪传。

  今朝犹抱轮扶志,欲放毫光照大千。

  第三,遣词造句,起承转合都是真情。

  关于对联,陈湘魁先生亦是名家,并有《谈谈对联的变格九例》一文见解独到,兹录如下:

  1、当句对

  清柳正笏挽曾文正公联:

  志安社稷,忠炳日星,可以托孤,可以寄命

  位极人臣,功盖天下,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此一联,“可以”二句、“其、也”二句,均句内自对。不是上下句对,更见灵活。

  又,左宗棠挽林则徐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此一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为句内自对,“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为句内自对,上联重字“公者”,下联重字“之”,重字不在同位,重字的数量上下联不一样,且上下联的语法结构、节奏点位置都不一样,作为句内自对,这是可以的。

  2、词性宽对

  《对联话》载清朱彝尊题山晓阁联:

  不设藩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此一联中,“拘束”是两个同类动词连用,“襟怀”是两个同类名词连用,上下联相对时词性分别从宽。

  3、借义对

  清左宗棠《盾鼻余渖》载有挽徐宗幹:

  老去怕伤心,那堪万里长征,严装更哭同舟侣

  人生如寄耳,剩有卌年清德,令名付与史臣书

  这一联中,怕伤心=如寄耳,这耳字是借耳为人体一名词之义,句意却是人生如寄蜉蝣于天地的感叹。此耳=心,借义相对。

  有古句联语:

  翰墨图书皆成凤采

  往来谈笑尽是鸿儒

  此一联,凤采=鸿儒,鸿儒,硕学大儒,鸿=凤,借鸿为羽类之义,此鸿字亦借义相对。

  陈湘魁先生作有贺湘乡创楹联文化之市联:

  两间钟元气,俊采星驰,还看塔光冲斗宿

  一帜领风流,联坛日盛,应知湘水漾文澜

  此一联中,星驰=日盛,星、日皆天文之象,句意则指一天天兴盛,日字也是借义相对。

  又,陈湘魁先生《湘乡创楹赋》中句:

  海粟声传百咏

  曾公望重京城

  百=京,也是借义,因为,百千万亿兆京…均古代计量词。

  唐杜甫有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也是计数量词,所以,寻常=七十。

  清有人送曾国藩联:“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麟对蔡,也是借义。

  4、借音对

  双峰原文联主席朱剑宇先生八秩华诞,陈湘魁先生作一联以祝:

  长剑倚南天,著述等身,一瓣心香光梓里

  大名高北斗,丝纶钓渭,武陵春色乐遐年

  此一联中,一瓣心香对武陵春色, 一=武(五),即数字相对,武借五音。

  5、交股对

  交股对是指两对词语在上下联同语法位置上交错相对的格式,又名错综对。

  如,题黄鹤楼联 :

  曾是当年觞月地

  而今又作上台人

  此一联中,“曾是”、“又作”交错相对,“当年”、“而今”交错相对。

  又,古句:“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句中,“六幅”、“一段”对仗,“湘江”、“巫山”对仗,但位置不同。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始闻秋风》)“君”、“我”,“与”、“却”位置不同,交错相对。

  山西五台山菩萨顶联 :

  百里青山谁做主

  白云千载此为家

  上句中,“百里”、“千载”,“青山”、“白云”,皆交错相对。

  使用交错对,是为适应平仄而颠倒词序,有时也为了文理通顺等原因。

  6、拗救对

  为词句顺畅,而平仄不合,就用拗救。如曾国藩联:

  天下苍生待霖雨

  此间风物属诗人

  霖字位宜仄用平,则前一待字位宜平改仄,这样就不觉失律,读来通畅。

  彭玉麟题:

  公去社已屋

  我来梅正花

  社字处宜平而用仄,梅字处宜仄而用平。

  7、固定对

  因为词为固定,又顺条理,对仗不合也可,如湘乡陈赓故居联:

  华夏土圣贤书可耕可读

  天地德祖宗恩当报当酬

  上句耕读定了土书字位,下句德恩字位本不合律,但常用句是“天地德、祖宗恩”且天地宜置前,所以此联成立。

  8、仄声尾

  有些对联,并非仄起平收,这要根据联句语意来定上下句。如上一联,下句尾字毕,平起仄收,不合联规。而按句意、落款,上下联又应如此排。

  9、三叠对

  此一类联语古来即有,如胡林翼挽罗泽南联、王礼培挽刘锦棠联等。陈湘魁先生也试作过几首,如,挽湘潭联家李寿冈先生句:

  著学者之诗,哲人之联,史家之文,北斗望高,四海扬芬称典范

  忆惠我以书,赐我以信,励我以语,南天星陨,一腔遗憾寄哀思

  此一联中,前三个节句,皆当句自对,连用三叠,以记周全且语气加强。这也是作联时可用的变格联语式。

  变格联,除上述九例,还有一些,有兴趣者可多学习,时加揣摩,则能自成机杼,得作联之佳趣,运用之妙高出一般。

陈湘魁陈湘魁

  (陈湘魁先生遗像)

  捧一卷经典,墨香犹存,读一本好书,唇齿留香。就像穿梭于万千方块结构中,或浓墨重彩,或淡雅相宜,在字里行间中回溯历史的经典,守望那些无法忘却的永恒。 "一卷涵芬成绝唱,千年继绪少知音",应谭美玉女士之约,写下些许文字,是谓陈湘魁先生遗著《涵芬楼丛稿》品读。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