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大路边
我家住在大路边
我家就住在村东头的大路边,村寨里的人们进出村子,都要从我家门前经过。小时候,这条大路到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旁,矗立着两根长条形的石板,权当作为大门。石板旁,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梨树。梨子果实小如算盘,因此,被我们称作算盘梨。别看这棵梨树结的果小,其实,它的味道很是甘甜。特别是到了入秋时节,小如算盘的梨子在枝头间绽放出金黄的颜色。此时,果实早已熟透,放进嘴里咀嚼,十分的软糯,十分的香甜。
村寨里的人或者在居住在我们村寨上方的人们,每一次出门都需要经过我家门前的那条大路。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躺在床上,就能听见门外那条大路上人们行走时所发出的声响。这时候出行的人们,大抵是出门远行的路人,或者是邻人准备到山涧去取水的。我在被窝里猜想,他们的的发梢上一定是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吃早餐的时候,邻人们弓着腰,背着一桶桶装满山泉的水,从我家门前经过。忽然间,这条路上便多了铜瓢撞击桶壁时所发出的的声响。这时候,母亲总会隔着窗户向门外的路边喊上一声,阿妹儿,进来休息一会儿,喝完茶再走。
那条大路旁总会回应:不了,我们家的饭菜都熟了,娃娃些等着我们回家呢!
等会儿还去背水吗?
要去哦……
人已走远,这尾音还一直在空气中萦绕。
下午,吃过晚饭,我坐在门前大路旁的石块上,等待伙伴们一起玩耍。不知不觉间,月上柳梢头。此时,月色如水,倾泻到地面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银色。大人们坐在场院里,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说着话。而我们呢,分成两个小组,在银色的土地上互掷泥块玩打仗的游戏。泥块带着强劲的风声从我们头顶上飞过,落在地坎的暗影里,发出破碎的声响。有的落在身上,疼得我们嗷嗷直叫,换来的是对方的欢呼声。这声响大概打扰了大人们的谈话,他们一起站起来,向着我们的战场望去,就连银色的月光也在我们的声音中微微抖动着。
那时候,村寨里的路,全是土路,我家门前的路也是土路。这一条土路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母亲就带领我们去清扫这一段路。在清扫的过程中,要将散落在路面上的石块捡起来,堆放在路旁的石墙上。于是,这堵石墙越堆越高。如今,这一条土路的路面已进行了硬化,而路旁的石墙还矗立在那里。这些堆砌的石块里,有着我太多的童年回忆。
下雨天,人们将屋檐水直接排放在土路旁的沟渠里。雨量大的时候,沟渠容不下那么多的水,于是,水便漫过沟渠,冲刷着路面。水流带走了泥土,留下的是大大小小的石块。雨过天晴,我们又得忙上一阵子,才能将这些石块清理掉。下雨时,路面异常的湿滑,人走在上面,脚底便沾上一层厚厚的稀泥。为此,走上一段后,不得不停下来,用路旁的石块将鞋底的淤泥刮下来。这一段短短的路,需要多次停下来,重复着这种动作。
因此,这时候,很少有村民出村活动。下地干农活,是泥;出门,也是泥。在雨后的这一段时间内,我家门前的这一条小路是寂静的,沟渠里只有雨水还在流淌。路旁的两棵杏树,叶片上聚集的雨露慢慢地汇集在一起,不一会儿,叶片因不堪重负,摇一摇,雨滴便滴落下来,发出一声声细微却又入耳的声响。
雨停了,天空之间的云朵忽然之间没有了踪影,太阳便明晃晃的挂在天上,照射到地面上。山间漂浮的水雾遇见阳光后,忽然间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如一座七彩的拱桥,从山的这头搭在山的那头。这时候,我们便一起唱起来:“彩虹彩虹,别样美丽,请将七彩宝石,赐予我等。”彩虹过后,阳光便发了狠似的照射在地面上。一忽儿功夫,路面晒干,且晒得发烫,起了一层硬壳,在人们的踩踏下,腾起一阵阵尘烟,飞扬在空中。
村寨四周,有高大的白杨树、核桃树和梨树等,都泛着绿色的光芒,在白花花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的翠绿.
2000年,村寨里来了一支施工队,拉来了水泥和砂子。几日功夫,那一条土路上多了各种机器的轰鸣声,山寨忽然间热闹了起来。那些潜藏在路旁的野鸡,因为受到这突然的惊吓,发出急促的叫声,煽动着翅膀飞向更远的山林。几个月后,那条通往村外的道路,全部硬化,马路旁也装上了蓝色的护栏,并修了边坡,挖了水渠。从此以后,人们们出行时,不再受雨天一身泥之苦。
原来,经过我家房后的那条马路,大多是冒着黑烟的拖拉机。后来,有了三轮车,再后来多了越野车和小轿车。村民们在经过我家门前时,总会将车停下来,与父亲摆上一段龙门阵。他们总会掰着指头跟我的父亲讲,村寨里,毛家买了一辆货车,孙家买了一辆长城越野车,张叉家买了一辆全自动的丰田越野车……算下来,十几户人家,就有十五辆汽车,七辆摩托车,三辆大卡车,平均下来,每户达到一点八辆,已是一个不少的数目。村民们出行时,不再赶时间,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大多都能开到家门口。只是,这样一来,我家门前的那条小路却逐渐冷清下来。
自从水泥路贯通后,村寨里的老人们也有了散步的地。每一天下午,老人们相约走上水泥路,一边讲着陈芝麻烂谷子的故事,一边颤颤巍巍的走着。阳光照射在路旁的树上,泛着绿色的光芒。一些阳光便从叶片的缝隙中穿透下来,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怪陆离、大大小小的光圈。有时候也照射到老人们饱经风霜的脸上。那一道道细密的皱纹,忽然间舒展开来,反射出醉人的光泽。
再后来,村寨里的那条水泥路旁,安装了路灯。这些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夜幕降临时分,这些路灯便一盏盏地亮起来。这时候,水泥路上就多了消食散步的人群,他们说着话,爽朗的笑着,搅乱了乡村的寂静。
千百年来,村子里的人们在夜行时,完全借助月光照亮前行的道路。人们行走在昏暗的月光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大多都是靠着记忆而行。而在月黑的时候,只得借助家中的火把。有时候,没有火把,只好从火塘里抽出一根燃烧着的“柴花子”,不停的左右摇晃,在微弱的光中向着远处走去。第二日,在这一条路上,你会看到到处都是散落的灰烬和燃尽的黑炭。条件好一点的家人,使用一种可以防风的马灯。马灯的外面罩着玻璃罩,在使用前,先将玻璃罩抬升起来,将里面的火捻点燃后,再将玻璃罩放下,再不断的转动调节火焰高低的旋钮。再后来,村寨里的人们买了手电筒。不过,那时候的手电筒都是用干电池供电,由于电池价钱较贵,为此,大多数时候都不使用。再后来,村寨里通了电后,人们便用上了充电式手电,一到晚上,出门前,都将这种手电放入怀中。在路上行走时,将手中的电筒对着远山和远空照射,是那样的明亮。走在路上也仿佛有了底气,再也不怕路旁的草丛中那些夜宿的鸟雀发出渗人的声响。
如今,那些电筒早已成为历史。村寨里,也安装了路灯。白日里,这些路灯的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到足够的光后,将其转化为电能。夜幕降临时分,路灯便自动开启。天光渐亮的时候,又自动熄灭。夜晚,村寨里的几位老人常常聚集在路灯下谈天说地。他们都从头上的灯光谈起,讲起他们所看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腊月的一天,我回到了老家。夜幕降临时分,我踏着朦胧的月色,向着远处的马路走去。站在一处制高点,我遥望远处的村寨。村寨里,几十盏路灯在山间摆成了一副壮丽的图案。这些灯盏首尾相接,像九曲黄河十八弯的样子,又像是318线上蜿蜒崎岖的马路,一直向前延伸,最后竟然与天空中的星星连接在一起。那些光亮,就环绕在村寨四周,让村寨变得更加的温暖。
再回首,我的面前,是一个灯火通明的世界,原本在我心中黢黑了半世纪的村寨竟然以这种样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得我忽然间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走向了遥远的未来。微风习习,吹动我的发梢,暮然间,我才发现,其实,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未来和当下相互交错的故乡。
有了水泥路,有了路灯,没过多久,村寨旁的山巅上忽然间多了一座铁塔,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炫目的光彩。几日后,村寨里年轻人的腰间多了黑色的皮包,里面装着手掌大小的手机。于是,村寨里更多了铃声和隔空对话时所发出的的声响。如今,手提电话已普及。村寨里每一户人家都有两三部手机,就连那些在路灯下摆龙门阵的老人们,只要一闲下来,就掏出手机,不断的用手指在屏幕上上下滑动。一时间,抖音、短视频等发出的优美乐声在村寨里荡漾。
我家门前的那一条土路,早已被硬化,唯一不变的是道路两旁的石墙,依然矗立在那里。只是,由于硬化路面上再也看不见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石墙也就再也没有增高。因为村寨里通了路,人们再也不需要步行出山和进山了,这段路上,便多了一丝孤独和寂寞。
门前的那两扇石门,还有那一棵“算盘梨”树,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只有门前的那两棵杏树,还是那老样子,伸出如伞的枝叶,遮盖在路面上,就像是一位老人俯瞰着脚下这条路的变迁。在它们的心中,早已知晓了村寨未来变化的模样吧,只是不能言说而已。
我想,下次回家时,我一定会带上一瓶美酒,在门前的那两棵老杏树下,邀约旧时的伙伴,一边畅饮,一边讲诉过去的故事。
下一篇: 月色万州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