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草人文稿-52-生命体…前言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186 次更新:2023-12-21 举报

《精神生命体探索》前言

想编写《精神生命体探索》在我脑子里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2013年4月2日(阴历二月廿二)终于动笔。动笔后才知道后天即清明节。清明节前夕动笔并非刻意,只是自觉有编写点东西的冲动而突然想到要做,也许是受冥冥之中先贤们的正能量激发。于是,吃完早餐便伏案打开电脑,确立书名,撰好目录,开始写《引子》。

我给本书起了两个书名:一个是《一个千百年来在探讨的问题》,另一个是《精神生命体探索》。关于“精神生命体”,它有许多个同义词和许多种说法,但人们习惯都称呼“灵魂”。宗教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它物躯体内,起着主宰作用;灵魂可以离躯体而独立存在;灵魂是不生不灭的,它能轮回流转,无始无终。

早期基督教将灵魂一分为二,即“灵”和“魂”。说魂是血肉的,具有生命力;灵是智慧与理性的,来自上天。自中世纪以来,他们认为灵魂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为每个新人创造了一个灵魂。

伊斯兰教认为灵魂是真主安拉创造的,真主为每个新人创造了一个灵魂;说灵魂是在肉体形成后才受造,但灵魂是永生不灭的。

中国道教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有意识的特殊物质,并赋予新内涵,称之为“元神”。这种元神经过修炼,可以进出于体内,称“灵魂出窍”。

佛教不说灵魂,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对于灵魂与肉体之同异不予作答。教义云:“譬如谷子,众缘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种子,实不生芽,种子灭故,芽便增长。子灭故不常,芽生故不断。佛说受身亦复如是,虽复无我,业报不灭。”佛教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有,缘起则生,缘散则灭。我们的身体也符合生灭法则,但我们的业力不会灭去,如谷子灭了,芽仍在生长。

实际上佛教并不否定灵魂,而用“真我”、“自性”等词汇去作类似的表达(当然,这里的“真我”、“自性”和世俗所称的“灵魂”是有区别的),并作出更细腻的描述。大乘法相唯识学派就将心识分为多个层次,建立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学说;大乘法性宗便建立真心、心体等为宇宙万法本体理论。认为既有俗我、小我、假我,则必有大我、真我;既有生灭无常、生死轮回、烦恼污染的众生界,则必有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涅槃界。

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中华民族祖先的意识根深蒂固,不自觉地给佛教注入灵魂概念,如藏传佛教的“中阴教法”就很典型。在我国佛教的丧礼中,就有诵经超度亡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做法,称之“超度法会”。

然而,民间的说法便更多,有相信人死后有灵魂的说法,也有不相信人死后有灵魂的说法。不相信者,则认为宗教及民间灵魂之说是谬论;相信者,则认为灵魂是客观存在的,鬼魅也是生有的。

关于“精神生命体”,宗教界、哲学界、医学界、心理学界,乃至近代科学界都有其述说与探究。但他们都有自家不同的称谓,如心性、心灵、精灵、灵体、灵魂、神、神识、神我、元神、自性、本性、法性、真我、中阴身、阿赖耶识、佛性如来藏、心灵信息、自我信息、高智能信息、以太波等等,而灵魂称谓最为普

有学者说,灵魂是外维次宇宙空间的一种生命形态,变现于宇宙能量;它跟人类物质世界比是虚幻的,没有实体性,不可触摸,来无影、去无踪。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认为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的,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粹的,是可以轮回转世的。他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将灵魂与心理学一同讨论。亚里士多德把“论灵魂”列为“第二哲学”范畴,并加以研究。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更认为组成人的基本材料有两种原子:一种是普通原子,组成人的身体;另一种是细微原子,可称之为灵魂原子,组成人的灵魂。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认为,人由天地间两种元气组成,即太阴之气主骨肉,太阳之气主精神,身体死亡后,太阳之气便游荡于自然界。

加拿大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潘非特博士也认为“人类并不仅是有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

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澳大利亚科学家约翰·艾克尔斯教授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认知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它使大脑内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我’,在肉体大脑死亡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

英国著名科学家柏颇博士也对灵魂生命作过探索研究,对艾克尔斯教授的结论表示完全同意。英国基勒学院麦楷博士说:“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和实验足以推翻艾克尔斯和柏颇博士的生物有灵魂理论”。

濒死体验便是“灵魂出窍”一种经验。在国外科学家对濒死体验展开研究几十年后,中国也出现了介绍濒死体验的书籍。比如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濒死体验访谈录》从不同角度探索死亡,作者例举了大量濒死体验的个案,濒死者以引人入胜的语言,陈述了人在濒死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37年前,唐山大地震后,天津安定医院院长冯志颖教授偕同刘建勋主任医师到唐山随机找了100名死而复苏者,进行“濒死体验”调查采访,收回有效调查数据81例后,撰文在《大众医学》发表了研究成果,引起学界极大反响。此后,在官方大报上也看到了有关濒死体验的文章,例如中国青年报在2000年6月7日,曾刊出了系统介绍濒死体验的文章《人是如何辞世的》。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也开始对濒死体验进行研究。

而在国外濒死体验研究报告便更多。濒死体验者所描述的“飘浮起来,然后看见自己肉体”、“通过遂道”、“看到光,然后与光或光中人对话”、“遇到已故亲人”、“在光中感到无比的平和、轻松和愉悦”、“能穿越墙壁和其它任何障碍物”、“无法用语言与现实人交流”、“一生往事如电影般放过”等等,令人惊奇,也令人憧憬。

虽然在有着100个濒死体验故事的《天堂印象》里,有真实性、能根据体验如实描述的一面,但也有“加油添醋”描述的一面。但这些有点水份的描述,不会影响大是大非问题,因为濒死体验本身是客观的、非杜撰的,我们没有理由质疑

这些濒死体验者的故事告诉我们:也许真的有一个非物质世界,它是人死后灵魂的寄寓之所,而那些濒死体验者曾在那里驻留过,然后返回人间。人类精神活动有许多不能被科学所证实的存在,而且也极有可能说明生命在感官所触及的范围之外仍有另一种世界。

世间不知道的事多着呢,宇宙未知领域多着呢。天文学家说,地球仅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而太阳系仅仅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也许银河系在宇宙的所有星系中,同样不起眼……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我们还可以推想,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

宇宙之大不可想象,宇宙之迷不可想象。但科学已经证明宇宙空间存在着“反物质”。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相互吸引,组成中性的原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和中子组成,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则围绕原子核旋转。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研究一种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射线,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粒子”,这种粒子的质量和电量与电子完全相同,而唯一不同的是这种粒子在磁场中弯曲时,其方向与电子相反,这说明它是带正电荷的电子。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为“反粒子”,或称“反电子”。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反质子”。于是,宇宙存在“反物质”的观点就有了依据。根据这种观点,宇宙应该是一分为二,即由正物质与反物质构成。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暗物质”。2009年,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在明尼苏达州北部一个0.75千米深的铁矿中发现并捕获到暗物质。科学研究表明:暗物质占宇宙物质含量90%以上,我们平时能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物质含量的10%不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更认为暗物质占了宇宙总物质量的99%。他说,暗物质无法被直接观测,但它却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因而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

台大李嗣涔教授认为,世俗所称的“灵界”(科学称之“信息场”)应该就在宇宙的暗物质空间,所以不能被科学所直接观测到,至少目前不能。李嗣涔教授经过十几年的科学探索实验,利用“手指识字”,对儿童进行训练,竟让部分儿童打开“天眼”,甚至能与灵界“意识体”进行沟通,里边也涉及到外星生命信息。李嗣涔教授指出,人的意识能突破身体的障碍,出去与外界物质发生交互作用,说明宇宙的实相应该是双重的,既有物质世界,也有精神世界。其实人类对宇宙的了解非常有限,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和所研究的领域,对宇宙而言,是十分浅薄与局限的,因为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正常物质只有4%,即我们所看到、所了解的只是宇宙4%的物质,还有96%隐密的宇宙物质为人类所不知,至少目前还不了解。2004年李嗣涔教授受邀在台北市市立图书馆举办了两期关于“身心灵科学”专题讲座,引起学界强烈反响——这些影视资料我都看过,为之诧异。

在近代生命科学兴起时,出现了生理学、心理学、心灵学等三类研究目标和方法不同的科学。然心灵学没有采用“灵魂”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在科学界很敏感。心灵学认为:心灵运动的物理本质是“以太波”。而“以太”是一种比原子小得多,存在于原子之间空隙中的,以振动方式传递电磁波的物质。心灵运动之所以独立于生理运动,是因为“以太波”运动独立于原子、细胞的运动。所以,作为心灵运动的“以太波”,在一定情形下能脱离身体在周围空间传播、发生影响。出现心灵感应就是“以太波”在发生作用,也可以说是“意识信息”在超越感官、超越肉体的传播在发生作用。

作为灵魂“不信者”的我,也常常问自己:难道是我书读多了,成为书呆子了?难道灵魂之说是古今圣贤学者弄错了,智者聪明人都变糊涂了?——然而,我信了!于是下决心要编写《精神生命体科学探索》这本书,以期能给后来的“不信者”带来启发。

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将来的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物质体之外的意识体,来证实它的存在

南山草人-2013.08.16-云烟斋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