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面叶子
掐面叶子
张文科
题记
记忆,属于自己生活碎片,也属于社会历央,它像面魔镜,折射时代变迁的痕迹。
暑天又临,在扇子的凉风下,璀生孩童甜梦苏醒,七十年前“掐面叶子”往事悠悠……
到我大脑细胞长到能记事的时候,掐面叶子就刻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伴我一生。别的事都忘了,这件事不会忘。人老怀旧,“掐面叶子”不断涌上心头,我就着阳光,下笔诉说那悠悠的童年岁月。
陕西地处黄黄土原,家乡韩城乃关中北部的一个小县,沟沟壑壑,坡坡峁峁,多干旱地贫瘠。家乡西河川少有的一点水浇田,要种小麦、种玉米,少有种蔬菜的水地。长安大城市给陕西弄娃编的“陕西人不吃菜,一碟辣子就是菜”,虽多是风俗,但也是吃菜难的真实写照。
县城南二十里大川有一澽水河,水流清清,缓缓潺潺,滋养了千两岸千亩水浇田,地肥水足,宜种各种蔬菜,辣子、茄子、大白菜,样样具全。城里小商贩,从川里有水田的苏村或涧南村贩得一担菜,徒步挑担,一步步上坡爬步到山脚下旱塬上,见村子就吆喝:“鸡蛋换茄子啰!小麦子换韭菜啦!”这吆喝很时宜,很贴切。那时商品生产不发达,农家少有流通货币,进村卖瓜、卖糖瓜子、卖菜,不是用钱币“买卖”,而是鸡蛋换韭菜、小麦换小瓜子、烂铁换洋糖。农家主妇,养鸡下蛋,舍不得给孩子吃、给老人吃,攒三五个七八个,隔上几天,从小菜贩担子里,换几个茄子、几根黄瓜、一把韭菜、菠菜,就是一家人几天的青菜。更有就着辣子就是菜并不是流言蜚语,童年的吃菜就这么熬过来的。
冬过开春,雪化地开,农家多不换菜,而是吃地里野菜过日子,麦地的野菜比麦子返青还快,油勺儿,芨芨菜,遍及麦行间、场里、地边。西北眉户戏《梁秋燕》唱的好,“油勺儿青卷卷”,青年向恋人篮子里放野菜,那是农家吃菜的真实写照。
春末夏初野菜没有了,小菜贩也少来了,农家就多掐面子当菜。鸡蛋卖了钱,供了孩子的书本钱,吃了几天的甜面(无盐无调料的纯面条)蘸蒜(蒜油辣椒)也吃腻了。主妇一边捍面条,一边吆喝孩子“去!到麦场掐几片面叶子,等着下锅哩!”
“面叶子(儿)” 就是油菜的幼苗,只五六片叶儿,可食当青莱。初夏大户人家种的油菜在麦场上收打,零散油菜籽场边、路边、落下少许,它不甘寂寞,在干旱瘠贫的麦场路边汲取营养根向下扎,地面上冒出了片片绿叶儿,叶肥肥,青葱葱,就是下锅的面叶子莱。孩童听呼唤,出门拐个弯出了巷,不几步就是麦场。清风拂动,日照丽丽,那面叶儿似在摇着头,向人们问候。孩童不用刀割掐面叶子
张文科
题记
记忆,属于自己生活碎片,也属于社会历央,它像面魔镜,折射时代变迁的痕迹。
暑天又临,在扇子的凉风下,璀生孩童甜梦苏醒,七十年前“掐面叶子”往事悠悠……
到我大脑细胞长到能记事的时候,掐面叶子就刻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伴我一生。别的事都忘了,这件事不会忘。人老怀旧,“掐面叶子”不断涌上心头,我就着阳光,下笔诉说那悠悠的童年岁月。
陕西地处黄黄土原,家乡韩城乃关中北部的一个小县,沟沟壑壑,坡坡峁峁,多干旱地贫瘠。家乡西河川少有的一点水浇田,要种小麦、种玉米,少有种蔬菜的水地。长安大城市给陕西弄娃编的“陕西人不吃菜,一碟辣子就是菜”,虽多是风俗,但也是吃菜难的真实写照。
县城南二十里大川有一澽水河,水流清清,缓缓潺潺,滋养了千两岸千亩水浇田,地肥水足,宜种各种蔬菜,辣子、茄子、大白菜,样样具全。城里小商贩,从川里有水田的苏村或涧南村贩得一担菜,徒步挑担,一步步上坡爬步到山脚下旱塬上,见村子就吆喝:“鸡蛋换茄子啰!小麦子换韭菜啦!”这吆喝很时宜,很贴切。那时商品生产不发达,农家少有流通货币,进村卖瓜、卖糖瓜子、卖菜,不是用钱币“买卖”,而是鸡蛋换韭菜、小麦换小瓜子、烂铁换洋糖。农家主妇,养鸡下蛋,舍不得给孩子吃、给老人吃,攒三五个七八个,隔上几天,从小菜贩担子里,换几个茄子、几根黄瓜、一把韭菜、菠菜,就是一家人几天的青菜。更有就着辣子就是菜并不是流言蜚语,童年的吃菜就这么熬过来的。
冬过开春,雪化地开,农家多不换菜,而是吃地里野菜过日子,麦地的野菜比麦子返青还快,油勺儿,芨芨菜,遍及麦行间、场里、地边。西北眉户戏《梁秋燕》唱的好,“油勺儿青卷卷”,青年向恋人篮子里放野菜,那是农家吃菜的真实写照。
春末夏初野菜没有了,小菜贩也少来了,农家就多掐面子当菜。鸡蛋卖了钱,供了孩子的书本钱,吃了几天的甜面(无盐无调料的纯面条)蘸蒜(蒜油辣椒)也吃腻了。主妇一边捍面条,一边吆喝孩子“去!到麦场掐几片面叶子,等着下锅哩!”
“面叶子(儿)” 就是油菜的幼苗,只五六片叶儿,可食当青莱。初夏大户人家种的油菜在麦场上收打,零散油菜籽场边、路边、落下少许,它不甘寂寞,在干旱瘠贫的麦场路边汲取营养根向下扎,地面上冒出了片片绿叶儿,叶肥肥,青葱葱,就是下锅的面叶子莱。孩童听呼唤,出门拐个弯出了巷,不几步就是麦场。清风拂动,日照丽丽,那面叶儿似在摇着头,向人们问候。孩童不用刀割、也无须莱篮,不费劲儿,手轻轻儿一掐,那又绿又嫩的面叶儿,就掐满一大把,足夠几碗饭的青莱。便蹦跳着回到家,水一淘,则赶上妈妈下面条。白白的条面,绿绿的面叶子,红红的辣椒,点缀农家的饭菜,虽平淡,但也不乏香味。孩童时,我不知被唤过多少次去掐面叶子,吃白面条伴着绿叶子,香喷喷,乐悠悠。
逢大旱少雨时,本不很绿的面叶儿,昆虫钻上来,咬了很多小洞,但那也是青菜,农家没有那么多的卫生讲究,虫咬有洞的面叶子,也是水一淘刀一切就入锅,吃上同样香。面叶子,不只下锅充蔬菜,且雨水多时,麦秸周卫、场边陇畔,面叶子生长快,掐上一菜篮,淘干净,清水一煮,拌上盐醋调料,是农家早饭、晚饭的好凉菜。
掐面叶子,吃面叶子的年月,延续到五十年代合作社时,土地归集体所有,基本上不种油菜了,就没有了面叶子。况且生产队有了条件在西河川的水地种菜,供社员家用。买菜,不用现金,只用社里的小票,年终从劳动工分里扣除,吃菜既方便又省心。其时我已读完初中,奔到大城市上学,再也没有机会吃到面叶儿。但掐面叶子那情结,已铸入了骨髓,七十多年日月,掐面叶子,乐趣丛生。。
如果童年的幽趣似一颗小树的话,“掐面叶子”,那是童年小树的一截呀!
上一篇: 草人文稿之如梦-44
下一篇: 草人文稿之如梦-45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