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松花石砚》——朝花夕拾
引子:世上玩石高手,每每以净水泼石,当看到哪块石头上流下的水呈泪花状时,就知道这块顽石中含有美玉了。
《咏松花石砚》
扬眉
顽石若落泪,当有玉含芯,
栖于幽谷情未了,风雨掩萱草;
一日与君缘,去璞现芳韶,
琢得沉鱼落雁容,伴君到天老。
默默掩泥土,万年情未了,
纵是含春春不晓,落泪润花草;
一日君采携,刀铲斧又凿,
剥去疮疾女儿矫,万世留芳韶。
松花砚
扬眉
(专业学术论文,引用时请署名;本人:吉林省松花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松花砚是由松花石加工而成的用于研磨墨块成汁液,书写或绘画时所用的文房用品。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产于长白山区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江沿的甩湾处,六月时节,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朵朵绽放,给初春的群山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而早期出产石头的色泽和松花颜色一样,故人们就把它叫做松花石、或松花玉。以松花石雕制的砚台就叫松花砚。
一、松花石的起源
实际上松花石的应用可追溯到很远的年代。古时,生活在长白山区的靺鞨、女真、满族等先民们,刮胡须、剃毛发所用的剃刀就是在松花石面上飞快磨削的。到了满清八旗起事,马踏边关、逐鹿中原,手中削铁如泥的弯刀,用的就是茂山郡所产的高品位铁矿锻造的,而研磨它用的就是松花石。如今,在浑江两岸、通化的山凹中陆续发现了多处松花石被挖掘的矿床,当时开采的主要目的就是用做磨刀石,而并非用于雕制砚台,这就是这些地区老坑的数量众多的缘故。
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期,推崇于清朝初期。满清入关问鼎天下,松花砚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以青睐,成为清朝皇帝的文房御用物品。康熙、雍正、乾隆对松花砚都十分赏识,康熙帝还亲封它为“御砚”,专供宫廷使用。但正是由于皇家专宠的缘故,使得松花砚没有能够在民间发展起,成为普及的文房用具。
长白山是满清的发祥地,被皇家柳条封边了二百六十多年,禁止开采渔猎。只能由皇宫的“造办处”单独进入山采集石料,运回宫中研制成砚。做为御用专品,少量的松花砚也赏赐给有功的臣子。康乾时期制有成砚八十余方,以后陆续雕制了八十余方;目前存于故宫两院的御砚有八十余方,以台北居多。
两江镇的松花石就是在这期间,由专司衙门用毛毡包裹砚材,用骡车拉运到北京故宫造办处,被带进宫中加工成砚台供皇帝御用。大清皇帝之所以推崇松花砚,一方面是关东家乡物产的固有情节,使它关怀备至;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松花砚的质地和色泽都是上乘的缘故。
康熙帝评价道:“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端歙名砚相媲美。
砚台做为文房用品,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那几个皇帝如此的钟情于它,并把它做为御用物品。清朝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朝代,虽然满清是少数民族,但他入主中原后,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并加以推崇,稳固了国家的根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谁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割裂或排斥这一朝代,没有了清朝,中国的历史就要断代,因此,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也必须予以接受、传承,并发扬于后世。
长白山地区的安图县两江镇是松花砚的发祥地,通化市是松花砚的发掘地,白山市是松花砚的兴盛地。
朝鲜半岛亦有松花古砚出现,品色多为青白色,朝鲜朋友叫它们为“海州砚”,其图饰和今天的韩国钱币的图形近似,而韩国钱币的图式又是借鉴于中国唐朝的窗棂花纹创作,因此,海州砚的砚史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松花石的成因
松花石是数亿年前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淘洗、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状石灰岩。基本的矿物质成分是:方解石、石英、云母、黏土以及少量的金属矿物质等。由于区域范围内地质因素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腐化后残留于矿物中金属离子呈色色素的优劣,导致了一定范围内石质呈现出不同的品色。
一般说来,黄色松花石中二价铁离子的含量较高,而红色松花石中三价铁的含量就很丰富了;紫色松花石中锰铁的含量就较突出,而绿色松花石中铬、铜的元素就偏高;发灰的松花石是高岭土和滑石含量比例大的缘故,而发黑的松花石则是硫铁矿物质的混杂。更由于海底有洋流现象,带动了黏稠的海泥运动,成叠布形式覆盖到原来的海床上,形成松花石的多色带型,这类松花石以共生色系的紫袍绿带表现的尤为突出。
由于地壳的运动,太平洋板块插入亚洲板块之下,它们的交汇边缘抬升,沧海桑田,海底变成了陆地或山峦,松花石的矿床就在这些区域显露出来。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区,尤以通化、白山、延边地区的品色优良,蕴藏量大,可持续开采。辽宁的本溪地区,安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海相沉积岩矿藏,但质地相对比较粗糙。
通化境内:通化县--仙人洞、独石坑、湖上坑。
白山境内:江源县--库仓坡、珍珠崖、古峡坑。
延边境内:两江镇--砥石山
在漫长的浑江、松花江流域,江畔亦有山洪冲刷下来的石块,经历了多年的冰霜雨雪、严寒酷暑的洗涤、雕拓,保留了致密的精华品色,具有了天然的皮层是上等琢砚的好材料。
三、松花石的品色
1、外观色泽
松花石的色泽主要有纯色色系、共生色系、伴生色系三种色系形式。
纯色色系主要有:绿色色系、青色色系、黄色色系、褐色色系、紫色色系。而红色色系、白色色系、黑色色系等属于稀有色系。
共生色系主要有:黄绿色、紫绿色、红黄色二色系,紫黄绿三色系及多色系。
伴生色系:伴生色系是由于泥浆沉积过程中夹杂着较大颗粒的重晶石物质、玉石物质、石英岩物质等而形成的特殊的石品色系,如:夹杂着重晶石形成的星月类,镶嵌有条纹水晶体的冰纹类,还有泥浆凸冒时形成的石眼等。
2、精品色系
在松花石的色泽中,红枫色是绝品、栗黄色是孤品,杨黄绿色为佳品,当然多色系列,伴色系列里只要和谐、鲜明亦是上好的材料。
四、松花石的石质
松花石是由海相泥质构成,它的细腻程度是划分石质品级的标准,可分为胨质石品、玉质石品、沙质石品、石质石品四类:
1、胨质石品:
微粒状结构,颗粒度在小于0.1MM,肉眼似乎感觉有颗粒度存在,但难以辨别形态。
2、玉质石品:
细粒状结构,颗粒度大于等于0.1,小于0.2MM,肉眼可微看到颗粒度存在,能隐约分辨出边缘。
3、沙质石品:
中粒状结构,颗粒度在大于等于0.2,小于0.5MM,肉眼明显看到颗粒度,能分清颗粒的排列方式。
4、石质石品:
粗粒状结构,颗粒度大于等于0.5MM以上,含显著的沙性物质,质地坚硬。
五、松花石的硬度
松花石石质的密度是判别石质优劣的标准,太硬和太软都不好。太硬,研墨滑塘,不起沙,不下墨;太软,涩固墨块,墨汁粗俗,不光亮。而松花石的密度,直接影响到石质的硬度。松花石的摩氏硬度在3.0~4.5之间。以摩氏理想的密度是在3.50--4.00G/CM立方之间的砚石,研磨出的墨品质最细腻、油亮。
这一密度感官判断标准是:
1、敲击坚木声为上品:坚木者,坚实缜密,质地均匀,软硬得当;
摩氏硬度:大于等于3.50G/CM立方,小于等于4.00G/CM立方。
2、敲击金属声为中品:金属者,刚强硬朗,难动刀斧,不着墨沙;
摩氏硬度:大于4.00G/CM立方,小于等于4.50C/CM立方。
3、敲击瓦缶声为下品:瓦缶者,质地炱软,内含伤裂,下墨溏泻。
摩氏硬度:大于等于3.00G/CM立方,小于3.50G/CM立方。
六、松花石各坑口的特点
1、仙人洞:
绿色系列,紫色系列以及其伴生系列。
绿色中以深绿为主,有少量的兰绿色;紫色以葡萄紫为主;伴生系列是紫绿色,俗称紫袍绿带。质地细腻下沙快。
2、独石坑:
主要是绿色系列。
有油青绿,菠菜绿、杨黄绿,鹅黄绿、灰皮绿等。有变化的纹理如腾云驾雾,气象万千。质地柔软,发沙细腻。
3、湖上坑:
绿色系列,黄色系列,稀有色系列。
主要是浅绿的色泽,如杨黄绿、鹦哥绿、豆青绿、瓜皮绿;土黄,栗黄,明黄;尚有稀有白色色系出现。石质适中,下沙快,发沙好,出墨油亮。
4、库仓坡:
青色系列为主。
有瓜皮青、江水青、蛋白青等。石质细腻,温润恬静,纹理分明。发沙性能好。
5、珍珠崖:
青色、褐色系列为主。
褐色系列里有赭石色,栗子色、黑褐色等,常有胆石出现。石质坚硬,滑墨塘,起墨慢。
6、古峡坑:
紫色色系为主,尚有褐色系列出现。
紫色中有葡萄紫、罗兰紫、藕粉紫并伴有紫绿相间的春带彩,以及多色的福禄寿。褐色色系里有栗子色,熟锗色等。石质较软,易雕刻,发墨。
7、两江镇:
绿色色系,杨黄色系,青色色系为主。
多为菠菜绿、灰皮绿,瓜皮青等。原来的老坑已经发掘采集了很久,杨黄的材料被挖掘枯竭,当前的新坑石质含沙量大,多呈现板石状,可雕刻观赏工艺品,多数呈碎石小块。
8、江捞石
漫长的松花江水系里可采撷到江捞石。
其特点不一,多皮层,质地坚硬、细腻,可雕琢成随型砚品,多出奇品。
七、松花砚的雕琢风格
砚台的设计上,要保证砚塘的比例度占七成左右。这样,一能体现出砚台的实用性,二能在审美视觉上舒服。而且要讲究深浅砚塘的搭配在一比四的比例度,便于砚出的墨汁收拢。砚塘周围的花草树木以及景色人物是起烘托作用,不要喧宾夺主,更切忌把松花砚作为摆设的玉件来雕制。
当前松花砚的雕刻有个不良的倾向,就是雕刻的方向趋于玉雕的加工方法,把松花砚制作成了玉雕件,抛弃了砚台研磨墨块的功能。给研磨的空间很小,而不厌其烦地在繁文缛节上下功夫,这是松花砚发展过程中的误区。砚台,必须保持砚在研墨过程中的实用性,违背了这一点,就只能把它化分到石雕件了面去了,而在石雕领域里,松花石的商品价值并没有普通玉石名贵,这就会造成整体商品的低价位抛售,给松花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
现代的砚台虽既是文房用品又是工艺品。但它首先是研磨的工具,其次才是这种工具的艺术修饰。砚的主体性必须保持在七分以上,不能过度地强调它的修饰性,毕竟砚石不是玉,不能把砚台当玉件来雕琢,来迎合文化品位低俗人的喜好,使整个民族审美品位下降。过度的雕琢会失去砚台的本性,弄的不伦不类,更失去了它的收藏价值。
一块上品的松花砚石上手,要多动脑,少动刀。先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结构,色泽变化,不要先急着把它磨平磨光,做成成品砚料。先要看所要雕琢的松花石料能不能在自己手中妙笔生花,再仔细思索、研究它两个月,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雕琢,用寥寥几刀就出山现水,画龙点睛,这才是雕刻艺术所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
目前,松花砚的风格已从原来宫廷定型加工,走向自由发展的阶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整合,基本形成了仿制宫廷风格、关东大气风格、江南婉约风格、自然随型风格四个派别。
1、传统宫廷画稿的仿制宫廷风格:
这是依据故宫两院收藏的宫廷松花砚的版本高仿复制而成的,它保留了传统御砚的所有风格,但在刀法和刻工及色泽上有差异。原始的宫廷御砚选料十分苛刻,以杨黄绿为选定标准,雕琢时都采用原始的手工制作工艺,讲究刀法的稳健、流畅。
现代制品则选料普遍,追求数量;复制品,都是以机械加工琢磨而成,有其型而乏其味,难步古法。
2、高浮雕民俗形式的关东大气风格:
吉林省原来并未有砚台加工企业,更没有传统的手工作坊加以传承。八十年代初的通化工艺品厂出品的砚台,也只是借鉴了民间个人收藏杂砚加以仿制,后期,为开发这一文化产业,通化,延边地区的生产厂家,聘请了河北的制砚师傅来厂指导砚台生产,他们的到来,也把燕赵浑厚、大气的风格带来,加上关东人豪放的秉性,形成了早期高浮雕形式的燕赵风格。
这一类的砚台,大多受京华习俗的影响,表现题材以盘龙舞凤,喜鹊报春、福禄寿喜等祝福类题材为主,却有着普遍的群众基础。
3、小桥流水、细柳深潭的江南婉约风格:
随着松花砚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的波及,江南柔细的婉约风格也应用到松花砚的雕刻中。一些有绘画基础的雕刻师,开始尝试把古典诗词所描写的场景,应用到松花砚的雕刻之中,表现出砚中有画、画中有景,景中有情,情里赋诗的江南婉约风格。
实际上,砚台作为文坊四宝中最能赋予思想情感的物品,是需要它不仅有实用性能,更需要它具有艺术的审美情趣,这才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内涵和修养。这一题材的发掘,正符合历史和今后松花砚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后应在松花砚雕刻者中大力提倡和引导的。
4、保留皮层少动刀斧的自然随型风格:
玉石的把玩品,讲究自然、随型,在雕琢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的风化皮层。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喜爱玉石人士的介入,也将和田玉的把玩理念输入到松花砚的雕刻技法之中。人们领悟到,松花石天然风化的皮层,是最完美的大自然产物,是任何工匠也雕琢模仿不了的。所以在得到好的砚料后,一些艺术修养达到高深境界的雕刻师,就要在保证突出创作意图、创作思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原始的风化皮层和肌理,形成了自然随型的风格。
这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最高境界,放荡形骸,寄情自然山水,以不动达多动,以少动应万动。这就要求雕刻师傅不仅要历练好手中的硬功夫,更要修炼好心中的绝活。俗话说:“功夫在功夫之外”,这功夫外的功夫,就是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广泛地涉猎和雕刻有关行业和领域里的知识和文化,启迪自己思维空间的广度和深度。特别要加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品读,理解、融会古典诗词里所包含的意境,把诗人、词人所描绘出的空间图画,转变到实景上面来,创作出融诗情画意,更赋予深刻内涵的艺术品来。
《松花石琢砚三法》
扬眉
其一:
顽石有性非等闲,彰显其志盼圣贤,
凝神把玩股掌上,妙笔生花一念间。
其二:
去璞留皮自然边,少动多静若悟禅,
两山一景七分水,池阔塘深晚渡船。
其三:
天高地迥雁阵连,江清水阔柳如烟,
垆边晓月添新色,冰绡佳人把琴弹。
八、松花砚的人格魅力:
1、含蓄内敛、不张不扬。
松花石系海相沉积砚,亿万年在低温海水的浸泡下,滋养的温润含蓄,不燥不涩,平和淡雅,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以手覆盖砚面,停留十秒左右抬起手来,就会发现砚面凝结着一层的水汽。这种奇特的现象,在水雾浓重的烟雨江南表现的尤为突出。将松花砚置案台之上,墨汁凝塘,久日不干,提笔舔墨,光亮如初。
2、稳健务实、功业显著。
松花砚的质地系海项淤泥沉积而成,细腻润滑,并含有丰富细微的石英类物质,起到骨架作用。石英类物质结理透彻,断茬锋利,墨块研磨过程中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这一点,是其它任何火山岩浆凝结的石料板材和砂质挤压板材所研制的砚台、以及人工滔洗出泥浆烧制所得的陶匹砚台所不能匹敌的。
3、青春靓丽、朝气活泼。
松花砚色系色彩众多,在现有砚系中表现的最丰富,尤其以健康向上,具有青春朝气的绿色为主,给人以蓬勃的生机。纯色色系色泽雅致,没有艳丽浮躁的感觉;共生色系主次分明,相互兼容的相得益彰;伴生色系群星托月恢弘大气。这些都是现有其它砚品所不具有的。
九、松花砚的鉴赏
松花砚的鉴赏要本着石质,石色,石意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1、石质:
这是松花石的内在本质。颗粒度的越细小的,质地越致密,研磨出来的墨也就越细,墨的光感也就越强烈;反之墨质粗糙,色泽暗淡。以指叩砚,敲击坚木声为上品,敲击金属声为中品,敲击瓦缶声为下品。
好的砚石结构坚实,质地细腻,手感凉爽,抚摸略有滑涩的感觉。表现在以手掌扣砚面,十多秒后,砚面就有水滴凝聚,翻开手掌水雾转瞬既飞散。
2、石色:
这是松花石的外在表象。红枫色是绝品、栗黄色是孤品,杨黄绿色为佳品,这些都在收藏家手中,爱砚人一般绝不会轻易出手。
绿色是松花砚中的主体色调,讲究色泽均匀、润亮和谐。按照绿的浓艳明亮程度,依次可划分为:杨黄绿、翠青绿、苹果绿、菠菜绿、青灰绿、淡灰绿、暗灰绿七个绿色级别。前面三种绿色是绝好的砚色,为广大收藏家喜爱。现在市面上最多的是青灰色和杂花色的松花砚,也不乏出奇制胜的艺术品出现。
3、石意:
即是松花砚的艺术表现形式。砚台是文房用品,是文人雅士,丹青墨手用于研磨墨块的工具,而在使用这一工具时,可以观赏和把玩到它所附载的艺术形式,怡悦自己的身心,陶冶自己的情感。书画家在研磨墨块时,既是思考的过程,又是构思的过程。画竹先要成竹在胸,这样才能一气呵成运笔出神韵。所以,一块有品位的砚台,一定会把深邃的艺术表现形式凝缩在方寸之中,寄托雕刻者的情感,彰显使用者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品位。
4、综合评定:
松花砚色系丰富、变化多端,以绿色为主,尚有其它色系,青春靓丽,健康活泼,是其它砚品无可企及的。石质系海泥沉积而成,含细微的石英质物质,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石质沉稳,内蕴含蓄,粘露凝结,不固不涩是砚石中的上品。在现有的四大石质名砚中,端砚是老者,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后,而松花砚是王子,具有无限向上的朝气。
十、松花砚的研制方法
按照使用工具的性能划分,有以下三种:
1、机械生产的产品:
机械加工,可批量生产的松花砚产品。这类松花砚以机械加工,把电脑绘制好的图案输入台式雕刻机中,按照程序即可以批量加工成图案相同的,数量众多的工厂化产品。
2、半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以机械加工为主,辅助雕刻机雕刻的工艺品。这类松花砚用角抹机等机械,全方位处理了整体砚台,再用手持雕刻机手工雕琢砚台的图案、图饰的数量单一的工艺品。
3、纯手工的艺术品:
只以机械简单处理表面泥浆、皮层,而用手持雕刻机、辅助砧骨手工雕琢砚台的艺术品。这类松花砚篆刻出的线条明晰,人物生动,景色独特,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的石质皮层,只在关键部位开光露脸,凭借自然功力和人文点化出现神奇效果的艺术品。
十一、松花石的衍生产品
由于松花石和玉石一样具有可加工性,所以用松花石可以加工成笔洗、砚滴、笔筒,印合、镇纸,笔架等,这是松花砚的配套产品,它的市场需求量很大的。板石材料的松花石,还可以开发出茶桌、茶台、茶壶,茶盅等茶文化用品,这是个新型项目,它的市场有着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做载体,市场前景也是巨大的。
十二、松花砚专家鉴评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女士鉴评道:“发墨益毫、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贮墨不固”。
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词:“松花江石砚与端砚齐辉”。
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写诗赞美它:“色欺洮石风漪绿,神奇松花江水寒”。
文物鉴赏家傅大卤称颂它:“洮河无此润,端溪无此坚”。
十三、松花砚赞颂诗文
色欺洮石风漪绿,神夺松花江水寒,
重见云天供割踏,会看墨海壮波澜。
—— 赵扑初
鸭头春水浓于染,柏叶贞珉翠更寒,
相映朱坤山色好,千秋常荡砚池澜。
—— 启功
悠悠天地久,凄凄岁月惆,
往事如烟墨,都付一砚中。
—— 扬眉
上一篇: 《最后的色彩》——朝花夕拾
下一篇: 《秋夜小篆》——朝花夕拾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