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草人文稿之如梦-11【百度】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245 次更新:2023-12-19 举报

随笔:回忆简言录

#&文革时期。1971年,16岁初中毕业。当时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上高中分配名额少,那时是不论成绩而是凭推荐的,所以轮不到我上高中。我休学在家,决心自学高中直至大学课程!——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但决心意志可嘉。

#&1972年,17岁那年。俗话说:“十六岁儿子饿死勿怨爹”,我不忍坐吃山空,于是开始寻找生活出路:大寒天,经人介绍来到瑞安城关,然后坐便车,爬上后车斗,蹲了几小时,到了湖岭灵溪画帘厂。

介绍人了解我懂点画画、写写,还知道当年在校时,校长看我毛笔字写得不差,奖赠我一本行书字帖1969.11.28张校长所赐《毛主席诗词行书帖》可详见本书插图)。其实我的画和字是不行的,仅喜欢而已,来这里只是打算当学徒,学点技能、拿点零用钱过日子。可是厂里不收学徒,这些竹帘国画作品都是出国货。当天夜里,我住在厂里(印象是个旧祠堂)和瑞安画家施美生老师睡一张床,聊了很多。次日,他派学生(记得叫“大周”)送我回瑞安。

#&1973年,18岁那年。上面有推荐上中专、大学的名额分配到公社,我提交了书面申请,公社招生负责人说,交公社领导研究、研究看。但没有结果,原因大概是我的“政治条件”、“家庭背景”之类不及格。这年下半年,我到母校小学级段代课,语文、算术、图画,音乐什么都代,总算找到临时混饭吃的活。代课是临时的,代几个月停下来,停几个月又去代课,能连续代一学期算最长的了,后来去初中代语文课代一段时间,就这样过了两年。

以上岁月中,我对现实生活有了许多感触,曾以小说体写成了关于失学——报考民办教师——代课——推荐上中专技校名额争取不到等等内容的文字稿,标题叫《几片枯叶》,约1万多字。这次我搜集材料时找到了这篇稿子,因觉得留着没用,就把它当垃圾处理了。

#&1975年,代课结束。下半年,父亲让我到仙降找当时区粮管所长高叔叔(父亲早年朋友)给安排个临时征粮工作。我在仙降屿头粮站征粮时认识了一位城里姑娘,乳名叫银姑,年令比我大一岁,扎着长辫子,清秀文雅有知识,会讲历史故事。她知道我非常爱读书,跟我说,明年新华书店有《水浒全传》分配,也许可以帮我买一套,我很高兴,就拜托她买了。年底征粮结束,我们就分开了。

第二年她买到《水浒全传》后,给我写过两封信,让我到她家拿。我到她家拿了,记得当时我给钱,她不要,说送我作个纪念。我后悔走时没把钱留下,在那样的年代能买到这样的书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想想很内疚!为了了却、放下这份欠疚,把她给我的信抄录放这,也作个纪念吧:

“初兴:近安!前信想必早已收悉吧!甚念。相托之事,我已留心。在前月底新华书店有《水浒》全传分配各单位,我已托朋友买一套给你,为此想请你来我寒舍拿取。本我早该去信告之,因近来事务较忙,才至今略草几字给你,望弟见谅。无别事,收信望即来,余言面谈。此致 安康!苏镛屏上 1976.5.11”

#&1976年,21岁那年。开春后,在我姐夫的帮助和厂领导的支持下,终于安排我到当地农机厂工作。这厂是县联社集体企业,归属县二轻局,但我当时是学徒工,被安排到教学仪器厂(厂中厂)学无线电技术。这一年“四人帮”被打倒,文革结束。

#&1977年,22岁那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升学上高中、中专或大学需要文化考试了,我很兴奋!当年我报考了中专。考上了,按规定要通过政审,几个月后才能知道最终是否录取?

这时,我打算先回厂上班,谁知厂方说我去复习考试没正式请假,须作书面检讨后方可上班。检讨我写了,说我检讨不深刻。这时我没去找人说情,心想:如录取,就走了,万一没录取,明、后年还可以考,就决定不回厂了。于是我想到了杨奔老师,1月14日给杨老师写了信,大意是:一说自己考上了,报个喜;二想请杨老师帮忙,找个代课工作(为不录取作准备,到时可以边教书、边复习迎考)。1月24日,杨老师回信了,找代课事没成。

最后,我中考因政审不过关,没录取。说我家台湾有亲人,是我二伯解放前随国民党军去了台湾。

#&考上没录取,我心不甘,不能从此自暴自弃。我知道家庭政治背景不合格,想在批评“四人帮”运动中干些什么,创造点政治条件。于是便鼓动三位同学及朋友(都是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号称“曹村四青年”,在公社卫生院空墙上开辟了大批判专栏,自己编稿、抄写,然后出刊。内容有诗歌、小议论、报刊文摘等。出过专栏多期,得到公社领导肯定,更深受群众好评。

#&1978年,这年23岁。这年没考中专,决心考文科大专试试。我一直有个梦想:读大学文科,将来拿笔写写东西。于是我想找个可以边工作、边复习的活。后来找到了,到瑞安县水文站做临时工。这年3月份到碧山屿头测量水文,据说是作为一个点,给建造飞云江大桥提供水文资料,生活虽然艰苦,但真的可以边工作边复习。

几月后,工作结束了,高考也开始了。这年我报考大学文科。考了,没考上,我去马屿区教办查询成绩,教办说:文史成绩很好,其它科目考不好,总分被拉下了。教办主任让我去江溪(常宁寺)农高代课,我去了,教高一语文,兼教高毕班史地及政治,教了整整一年,因县脱产干部招考在即,便离开了。这年我24岁。

#&24岁那年,1979年10月,经公社文化考试选拔,推荐参加县脱产干部考试。考三科:政治、语文、数学(好像都还有附加分题?)。试卷题不深,我三科总分是270分,听说这次录用最底分数仅150分(?)。我的口试和体检也都合格。最后县委组织部来政审后,结论除跟1977年中专政审一样,还多出一项:说我爸过去犯过错误,又是国民党三青团员,最终不予录用。

其实“三青团员”这事是子虚乌有的,不是三青团员,而是替地下共产党送过信。后来我想帮我爸平反,曾找过当年和我爸一起给地下党送过信的证明人,证明人说是给地下党送信的,不是三青团员,肯定弄错了。记得后来平反的事还是不了了之。

关于没被录用,我想不通,我激动过,曾给县委组织部写过信,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过信,但没用。这两封信草稿还在,写完这段话后,我准备作垃圾处理了。

#&我准备死心塌地争取回厂上班,谁料这厂停工停产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1980年,这年我25岁,去马屿岩头租了个店铺,又向自家老邻居阿姨借来一口店柜台,雇辆板车,带上工具,到马屿岩头开无线电修理店去了。

记得第一趟生意是给顺泰公社拖拉机修电机,赚到“第一桶金”,我很高兴。本打算一直开下去,谁知这年年底,县文化局会同马屿区党委决定创办“瑞安县马屿区越剧团”(据说如果办成功,作为县办第二越剧团),由区文化站具体负责筹办。不知谁推荐,区里来人找到我,叫我先给区越剧团帮忙画舞台景,给工资;说时间紧,开春后全区全县巡演等着用;还说以后组织会想办法给按排工作的。后来区里决定把我从曹村农机厂借用到区文化站,落实到剧团负责舞美、电工及音响工作(这叫“一人三用”)。最后,我终于由区公所出面,过了县二轻局手续,被借用了。

#&1981年,这年26岁,我随剧团在本区、本县,甚至去外县到处演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当时旦角演员,两人可算相知相爱,虽然演出时居无定所,工作比较辛苦,但也觉得快乐幸福。到1982年春耕时节,演出基本停下来了,外因是春耕在即,戏路难开,内因大概是内部管理不善?不多久,剧团就解散了,区里把我安排到曹村公社当文化员。

1983年,这年我28岁(虚令29)和爱人结婚。婚后,适逢国家招考文化干部,经全国统考,我被录用了,终于成为一名正式国家干部,正如恩师杨奔先生所说,“吉人自有天相”。苦难的生活自此结束,新的生活开始……

#&1985年3月,组织调我到马屿镇担任文化员。当时我爱人还在曹村中小学担任音乐代课教师,后来辞掉了音乐代课工作,随我住进了镇政府。二口之家自开炉灶,生活工作可算其乐融融。我正是从这年开始离开家乡曹村,而在曹村整整生活了30年。

1986年,这年31岁。县文化局调我担任马屿区文化站长。这一年,我们的明儿诞生了,真是喜上加喜,喜上眉梢,我们两家大人都很高兴,可算人生时来运转了。

1989年,我34岁。这年2月份,我被调任瑞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全家随之迁居城关。

#&关于读书回顾:1982-1985年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首届/三年)结业;1985-1986年中国民间文学刊授大学结业(一年)1995-1997年中国书法教育刊授(首届/二年)结业;至2000年才获大学学历,还是成人高等教育,实在可怜兮兮。

 

林初兴2021.1.记于云烟斋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