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六古镇》
江南十六古镇
编写:扬眉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一具僵尸,谁也逃不出扬眉的魔咒!
引子:
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南部;江西东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的部分地区。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地区,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饶著称。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指原江西省、江南省以及浙江省地区。
“水”文化和“古”文化的交点,是江南古镇的魂魄,留存历史风貌、激活现代功能和生态居住。江南古镇,是文化遗产群,主要包括古镇古建筑群、古镇老街区、古镇民俗等。
江南历来是中国最富足的鱼米之乡,体现在古镇小城。它们在生活,文化,建筑,物产等各个方面各具特色,是个集合概念。长江中下游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它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场景之中。
江南十六古镇是:
碧玉·周庄,风情·甪直,水阁·乌镇,富甲·南浔
梦里·西塘,拆字·同里,三乌·绍兴,善缘·七宝
古韵·前童,渔唱·锦溪,延福·千灯,丹露·枫泾
灵秀·木渎,绸都·盛泽,腊味·安昌,应梦·溪口
总论:
江南历来是中国最富足的鱼米之乡,体现在古镇小城。它们在生活,文化,建筑,物产等各个方面各具特色,是个集合概念。长江中下游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这其中“水”文化和“古”文化的交点,是江南古镇的魂,它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场景之中。想要一阵和煦的春风,想要一缕明媚的阳光,想要小桥流水的安逸,走走青石板的小路,在潺缓的河流上驾船摇曳。趁着假期,不如出去走走,去一趟江南古镇,体验一下悠然的生活。春光明媚,初阳灼目,柔风和煦,散去了倒春寒的凉意,吹没了梅子黄时雨,在这个春季,是时候出发给自己来一次旅行了,白墙瓦黛、小桥流水在等待着你的到江南来。
在中国的明清,历史上还真的有一个“江南省”,这个“江南省”非常强大。江南省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南京地区,清朝入关以后,沿袭明朝的制度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是为了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后来在康熙年间这个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就改为了江南省。
江南地区自古繁华,当时的江南省更是繁华。仅江南省一省的赋税就抵得上清朝三分之一的税收了,除此之外每次科举考试,考中的几乎上全部都是这个江南省的,全国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江南省如此强大,自然就遭到了清朝政府的其他人的反对。康熙正好也想拆分这个堪比一国的大省,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正好可以防止这个省的势力过于庞大,危机朝廷,再说了当时清朝政局还不稳定,还有很多明朝余党在江南省活动,于是就将这个省分为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一直到现在为止。江苏省的名字主要是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安徽省的名字是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而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六千年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五千年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我们在文学和历史中经常遇到“江南”这个词,我们说的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江南古镇,是个集合概念,在地理学上,泛指“长江以南古镇”,尤其以江南水乡古镇为典型。江苏、浙江。安徽,这三个省经济实力雄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中国文化兴盛的重要地区。
《江南古镇》
扬眉
三月桃花泛幽蓝,楼阁沉浮欸乃间。
石板拱桥皮弄巷,粉墙黛瓦马头轩;
细雨频敲桐油伞,游丝棚廊落水宽。
软糯香甜中州韵,千年古镇梦里还。
一、碧玉·周庄——碧玉周庄人影熙
周庄,是一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园,总让人有一种安宁和平的感觉。偶尔湖上划来一支橹船,摇橹人有力的臂膀、橹船发出的节奏分明的吱吱声与湖水交织成一曲动静互融的恋曲。周庄,需要你来细细地品,慢慢的尝。
1、古镇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澄湖、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环抱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为吴王子摇及越摇王封地。唐贞观十四年,境域属江南道苏州府。万岁通天元年,苏州府因人口兴盛,农商繁茂,赋役倍增,故析苏州府置县,称长洲县。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公郎在此经农设庄,舍宅庵捐田地建称“泉福”的寺庙,百姓感谢周迪公郎的恩德,改称贞丰里为“周庄”。靖康之变,二十相公金和随宋室南渡在此定居,人烟逐渐稠密。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白蚬江水运之便,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走浏河出海通商贸易,遂成江南大富,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发展成为苏州葑门外的一座大镇。
《碧玉·周庄》
扬眉
吴地唐风尚孑遗,古镇宋水两依依。
临渠水阁相互望,咫尺往来须舟楫;
深宅大院高檐脊,依河成街牌楼骑。
河埠廊坊江南雨,碧玉周庄人影熙。
2、碧玉周庄
周庄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湖水潺缓,虽没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变,却有它独特的味道。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船的梭织连成的周庄,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周庄“镇为泽园,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末明初沈万三成为江南首富,特聘名厨烹调各式佳肴,冠以“万三家宴”。其宴讲究时鲜,选料精致,色、香、味、形俱佳。特色菜有:万三蹄、三味汤圆、清蒸鳜鱼、蒸焖鳝筒、莼菜鲈鱼羹、姜汁田螺、塞肉油包、百叶包肉、炖豆腐干、焐熟荷藕等。品尝“万三家宴”可以去沈厅酒家。它位于富安桥,沈厅边上,至今保留着明清风貌,典雅别致,临河傍水,是极具地方风格的菜馆。水乡周庄,珍馐水产四时不绝,其中最有名的是“蚬江三珍”:鲈鱼、白蚬子、银鱼。周庄还出产鳗鲡,“稻熟鳗鲡赛人参”,这句乡谚尽人皆知。此外还有甲鱼、河虾等。周庄美味不止于此,江南特产的腌菜苋、青团等也深受游人喜爱。数不尽的糕点熟食,犹如四季不败的花市: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椒盐糕、青糕等。腌菜尖:一道酸溜溜、鲜滋滋诱人垂涎的茶菜。
位于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全福路
二、风情·甪直——风情甪直枕河生
被誉为神州风情水乡第一镇,水多、桥多、巷多、名人多,更因塑壁罗汉和水乡妇女服饰闻名。来到这里,你就不用穿越了。
1、古镇甪直
甪直位于苏州市城东18公里处。
它具“五湖之厅”,即:南临澄湖、万千湖、西靠独墅湖、金鸡湖,
北望阳澄湖;“六泽之冲”,即:吴淞江、清小港、界浦、张陵港、东塘和大直港六条流道之称。据甪直地区史前出土文物考证,大约在6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聚居。秦王政二十六年,设立吴县,本境隶吴县。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吴县分置长洲县,本境属长洲县。北宋元丰年间,境域分属依仁乡、吴宫乡、苏台乡。古镇地理位置优越,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景色美好。
《风情·甪直》
扬眉
独角神兽甪端落,直港六处水流形。
仪态端庄古银杏,鸭沼风轻五湖汀;
沿河并行街铺立,垂渠次第弄堂横。
渔莲灯阜髻头女,风情甪直枕河生。
2、风情甪直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是甪直浓厚水乡气息的真实写照。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的街道,深巷两旁为黛瓦白墙、木门木窗、宽梁翘脊的古建筑。或漫步古老的街道,或乘船摇曳于河道之间,都让人如痴如醉。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如“甪”字,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此地,故改名为“甪直”。甪直的特点是水多桥多,桥多而密,有一些桥是建于宋代、明代的桥梁,这里同周庄一样也是很有江南水乡特色。为了保护古甪直镇,镇里规划了四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保护古镇的面貌,并在镇外建了新镇。
甪直古桥老街的古镇百米廊棚间,随处可见旁边的小吃摊,有甪直臭豆腐、青团子、海棠糕,散发着诱人光泽的甫里蹄、甫里鸭、黄灿灿的南瓜糕和八角红菱、甪直萝卜和八角等特色食材。
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三、水阁·乌镇——水阁乌镇尽枕河
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来到乌镇静静享受慢时光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休闲方式。她,似水流年,若诗、亦若画。
1、古镇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
据乌镇近郊的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表明,大约在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该地繁衍生息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史称"乌戍"。秦时,乌镇属会稽郡。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后梁,隶属不变,为吴越国地。宋淳化三年乌镇属乌程隶湖州。
《水阁·乌镇》
扬眉
鱼米之乡雨若梭,丝绸之府织机多。
京杭通达走水路,流水行船且当车;
四栅勾连跑官道,百步一桥出城郭。
横梁架木江南韵,水阁乌镇尽枕河。
2、水阁乌镇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乌镇真正是“百步一桥”。清晨的乌镇一如着了古朴素群的少女,静默着等待爱人;最好择一两日在江南的梅雨季节到来。作为典型江南水乡,乌镇是浙北杭嘉湖平原上的一方古朴、清雅之地。气凝而土沃,地厚而人稠,为浙北殷庶之区,历史悠久。乌镇地当水陆之会,四方来水,争流竞秀,纵横交织,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镇内河网密布,港汊纵横。走进乌镇,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携带着中国水墨画的气息扑面而来,雕梁、画栋、石巷、老屋,见证着历史沧桑的风情画卷映入眼帘。千百年来,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静卧千余米的古帮岸、水阁和廊稝透出水乡的悠悠韵味,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乌镇有:杭白菊,桐乡槜李,桐乡蓝印花布,乌锦,乌镇白水鱼,乌镇酱鸡,乌镇姑嫂饼,乌镇红烧羊肉,三白酒,烘豆茶等十大土特产品。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四、富甲·南浔——富甲南浔书香洲
怀旧的麦芽糖,斑驳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是对南浔最贴切的描绘,最繁华的地方,不一定都在都市。
1、古镇南浔
南浔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
南浔境内发现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夏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南浔辖域隶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西晋太康三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七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富甲·南浔》
扬眉
鱼米之乡要冲地,丝绸之府桑梓稠。
小街水巷夹河走,青砖黛瓦马头兜;
廊坊穿梭排河埠,花窗挂落百间楼。
四象八牛金黄狗,富甲南浔书香洲。
2、富甲南浔
春天,水暖花开,阳光明媚,沿河两岸新绿的柳树分外迷人。南浔默默地守候着她浓厚的文化积淀和最淳朴的美。淅淅沥沥的雨,将整个古镇蒙上一层薄薄的雾气,加之白墙瓦黛,游走其中,感受好一个“烟雨江南”。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它的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镇北运河东西横延,镇中市河南北穿镇而过,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间楼民居,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图。
南浔有:湖州太湖鹅,湖笔,善琏湖笔,陈邑加州鲈鱼,湖州羽毛扇,周生记馄饨,诸老大粽子,熏豆茶,湖州绣花锦菜,南浔香大头菜等十大土特产品。
位于上海市南浔区
五、梦里·西塘——梦里西塘光影长
“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而其中的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它是水乡特有的建筑,月夜里的西塘,俺来了,就在廊桥等你。
1、古镇西塘
西塘隶属浙江嘉善县,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古名斜塘,平川,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西塘是一座已有两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就是吴越相争的交界处,故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在元代就已沿河建屋,依水成市,九条河流在镇内交汇,镇区各部分由众多桥梁连成一体,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明清时代西塘发展为江南的手工业、商业重镇。
《梦里·西塘》
扬眉
梦里西塘光影长,斑驳交错映长廊。
粉墙黛瓦幽古巷,花窗格棂亮弄堂;
水磨汤圆盛土碗,桂花老酒就蟹黄。
乌篷小船轻轻橹,夜露凝香坠瓦当。
2、梦里西塘
古镇布局依水而缘,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家家临水,户户舟楫,桃红柳绿,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水乡风光。西塘的水,巧妙地将河桥、街路、宅园融汇成景。镇上街河并行,桥路相接,通幽有径,有"绿意红情,春风夜月;小桥流水,琴韵书声"的意境。若乘舟流连其间,只身徘徊于巷陌之中,无不倾醉于此地的清纯绝世与从容恬淡,并让你深深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潺潺内涵。
这里有:西塘芡实糕,西塘黄酒,荷叶粉蒸肉,西塘八珍糕,汾湖蟹,荠菜包圆,蒸双臭,馄饨老鸭煲,丁记麦芽塌饼,清蒸白丝鱼等特产。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六、拆字·同里——富土拆字为同里
同里是一场梦,一场青葱的梦。自然的、古朴的、富有人文厚度的美,连同那种历史沉淀而来的精致与浪漫,让你无法拒绝与她亲近。
1、古镇同里
同里位于距苏州吴江区距城18公里,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
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先秦已成集市,隶属会稽郡吴县,汉唐日呈繁华。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尚属村市,在九里村。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后,同里属吴江县感化乡、宋代,废感化乡,同里属范隅乡,正式建镇。
《拆字·同里》
扬眉
菰雨潇潇不生凉,小桥流水枇杷黄。
一园进退思忠过,两堂出入废考量;
三桥太平更吉庆,五湖环抱芡实香。
富土拆字为同里,人杰地灵好风光。
2、拆字同里
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因五湖环绕于外、一镇包涵于中,因此镇上的老百性几乎择水而居,为洗涮方便,镇内家家户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桥,既简单又实用。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木质建筑,幽长回廊,青青石板路,窄窄小巷。一个转角,一个回眸,都美得让人惊呼或者迷醉。
同里有众多的风味佳肴,推出状元蹄、清蒸白鱼、鲈鱼、桂鱼、甲鱼等河鲜水产烹制的水乡名菜,随到随炒,脍炙人口、独具风味。在镇上可尝到百果蜜糕,芡实糕、袜底酥、青烟团、麦芽塌饼、闵饼、猪油年糕等多种风味小吃。
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
七、三乌·绍兴——三乌绍兴清风寒
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这“三乌”为代表,令人神往,人生醉一回,就枕绍兴的乌篷船。
1、古镇绍兴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
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隋开皇九年,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大业元年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三乌·绍兴》
扬眉
曲水流觞兰亭边,钗头凤墙墨迹阑。
黝黑瓦罐乌干菜,三味书屋百草园;
乌毡小帽乌蓬船;古越龙山土碗端。
鉴湖女侠轩亭口,三乌绍兴清风寒。
2、三乌绍兴
毛泽东曾说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因为绍兴从古至今的名人太多了,绍兴的文化底蕴浓厚,具有江南水乡的灵秀,从古至今的名人勾践、王羲之、陆游、徐渭、徐锡麟、秋瑾、鲁迅、周恩来等。他们不仅为绍兴写下灿烂的历史简章,还留下了众多的纪念地,供后人寻访瞻仰,缅怀凭吊。绍兴的著名景点非常多,以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的兰亭,因陆游、唐婉的爱情悲剧而令人叹息的沈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鲁迅故居,以及柯岩风景区、吼山风景区、大禹陵、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庙等。
绍兴的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这“三乌”为代表,绍兴老酒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内
八、善缘·七宝——善缘七宝街市繁
独具风味的小吃在七宝颇受欢迎,老街已成为了"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繁华街市,流传了千年的小吃,就在眼前。
1、古镇七宝
七宝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是一座既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又有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古镇。
佛教有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为至圣七宝之说。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过渡时期。吴越王钱镠在位年代是公元907年到931年,吴越王钱镠到陆宝庵,并赠给陆宝庵一卷由其妃花五年时间,用金粉正楷在蓝色绡纸上书写的莲花经,曰:“此乃一宝也”。吴妃道:“七宝善缘,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此乃陆宝的佛缘,菩萨的慈悲,大王的洪恩,吴越黎民的福缘也”。由此,“陆宝庵”改名“七宝寺”。宋初人口繁衍发展成为七宝镇。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属华亭,元十五年改为松江府,管辖华亭、上海两县。
《善缘·七宝》
扬眉
金字莲经结善缘,七宝代替陆宝庵,
长街犹飘宋时雨,小巷尚把元曲弹。
千年上海看七宝,百年上海看外滩,
十年上海看东浦,善缘七宝街市繁。
2、善缘七宝
七宝古镇同属江南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镇,风景如画,典型的城中之镇,又是离市区最近的古镇。这里不仅风景美,更是吃货的天堂,古镇中七宝街最为著名,整条街有丰富特色小吃,以及古色古香的建筑等,街分为南北两大街,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古镇又以南北两条大街最为繁华热闹,以此为中心一共分布了285家商铺。七宝老街已成为了集“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繁华街市。
七宝有:老街汤团,七宝糟肉,卤味扎肉,酒酿糟肉,七宝老酒,泰康蟹黄汤包,上海蜜汁火方,条头糕薄荷糕,油豆腐线粉汤,三鲜小馄饨等十大特色食品。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
九、古韵·前童——古韵前童乡村画
那沧桑的、憔悴的美丽和最完美的宁静,总是能触动人心灵最懦弱的地方,走进前童,融入如诗的画卷。
1、古镇前童
前童地处浙江省宁海县西南14公里,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
它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一段优美动人的江南丝竹调。前童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善以及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始建于宋末,盛于明清,至2005年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
《古韵·前童》
扬眉
村镇回字九宫格,溪水穿梭八卦蹉。
家家雕梁五福至,户户流水财运活;
青藤白墙黑土瓦,纱窗枢户画栋罗。
古韵前童乡村画,江南丝竹小城郭。
2、古韵前童
它是宁海后花园,街径卵石铺就,屋基也大多为卵石垒成。
街巷异常狭小,建筑异常密集,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这里白溪水缘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户环流,为江南集镇独特之奇观。它那沧桑的、憔悴的美丽和最完美的宁静,总是能触动游客的心灵。村落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总不免要和小桥流水相连,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八卦水系、群峰簪笏、鹿山村、好义堂、泽思居、五福临门民俗博物馆等都是游览的热门景点。
前童镇的三种特色小吃,分别为老豆腐、空心豆腐和香干,由于其口味的独特性以及浓郁的历史价值被统称为前童三宝。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十、渔唱·锦溪——渔唱锦溪晓月阑
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水面,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这里,每一扇门前,都有溪水在流淌。
1、古镇锦溪
锦溪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相接壤。
锦溪镇历史悠久,早在55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锦溪就有先民存在。吴越春秋时期,锦溪成为集镇,地属会稽郡。三国到唐代地属吴郡,五代属苏州。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名锦溪,属苏州。宋绍兴元年(1131年),锦溪更名为陈墓,河西(上塘)属长洲县,河东(下塘)属昆山县。延至1992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陈墓镇复名为锦溪镇,属昆山市辖。
《渔唱·锦溪》
扬眉
渔唱锦溪晓月阑,十眼桥廊桃园边。
莲池结社魁星耀、陈妃水冢芦荻帆;
流水穿溪石音客,风亭古井寿碑残。
通神御院画舫雪,樵楼鼓声报平安。
2、渔唱锦溪
锦溪。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以及“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全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都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江南水乡风貌。古镇传统建筑以明、清、民国初为主,建筑特色古朴,具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以民居民宅、四合院为主,另外还有水墙门、吊脚楼、落水廊棚、桥楼廊坊等独特的河街集市建筑,古建筑群面积占镇区民宅86%以上。"锦溪八景"经历代文人逸士反复酬唱步韵,增添许多美色。
锦溪特产有:云片糕、海棠糕、袜底酥,万三蹄、麻饼、巴鱼等。
位于苏州市昆山市
十一、延福·千灯——延福千灯古禅寺
“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白墙黑瓦间,昆韵盎然,如诗如画,知道不?水磨出来的,软糯。
1、古镇千灯
千灯位于昆山东南13.5公里处,东接上海青浦区。
从少卿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地属娄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地属娄县。西汉王莽时,娄县一度改称娄治。东汉建武时,复名娄县。梁天监六年,娄县改置信义县,地属信义。大同二年,信义县分置昆山县,地属昆山。宋嘉定十年,地属昆山县㳌川乡、全吴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茜墩乡,直属昆山县。
《延福·千灯》
扬眉
天下兴亡夫有责,南曲昆腔似水磨。
三桥邀月尚书浦,一塔秦峰铜铃多;
足踩青石当街板,头顶蓝天霉干萝。
延福千灯古禅寺,神州第一卧玉佛。
2、延福·千灯
镇上保留着堪称“中国第一当”的余氏典当行,明清石板街为“江南一绝”,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绵延长达2公里。古镇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激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顾世居昆山,"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被尊为昆曲鼻祖。今昆山千灯镇有顾坚纪念馆。镇上不仅有堪称“中国第一当”的余氏典当行,还有“江南一绝”的明清石板街和名贵的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释迦牟尼涅槃像;顾坚纪念馆、秦望山、少卿苑、延福禅寺、三桥邀月、秦峰塔等景点同样吸引无数游客前往。
千灯的特产丰富,有千灯肉粽、芝麻糖,千灯羊肉、螺蛳佳肴,保健姜汁、老米酒,油煎虾花饼、香糍团、年糕、海棠糕、垫榫糕、糍饭糕等。
位于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
十二、丹露·枫泾——丹露枫泾林木韶
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遍植荷花,清雅秀美,在这里吃了、喝了、就住下,不走啦!
1、古镇枫泾
枫泾地处上海西南金山县。历史上,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
枫泾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已有百姓生息。1500年前,已成集市,名白牛市。唐宋以来,这里寺院道观遍布,人烟渐多。在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正式建镇,谓白牛镇。从明代开始,枫泾镇就南北分治,南属浙江省嘉兴府嘉善县,北属江苏省松江府华亭县。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地跨吴越两界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丹露·枫泾》
扬眉
丹露枫泾林木韶,古镇多圩风荷摇。
一望十条宋元港,三步两座明清桥;
木楼斑驳露本色,丁蹄红亮酒旗招。
老街狭窄棚廊罩,天香豆腐状元糕。
2、丹露枫泾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枫泾古镇民风淳朴景色优美,真正是处处小桥流水人家。
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黄酒和一百多年来盛销不衰的枫泾丁蹄、桂花状元糕、天香豆腐干,被人称作“枫泾四宝”。上海枫泾丁蹄是上海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选用猪后蹄为主料,佐以绍酒,冰糖,桂皮,丁香等辅料烹制而成。选料注重活、生、寸、鲜;调味擅长咸、甜、糟、酸。成品具有冷吃“香”,蒸熟后“糯”的独特味道,色泽红亮,卤汁浓厚,肉质肥嫩,负有盛誉。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隆安路
十三、灵秀·木渎——灵秀木渎冠江南
临水人家加上四周的风景,让人如同进入了一幅写意的水墨画里,情不自禁陶醉其中,她骨质里的秀气,没有人能取代。
1、古镇木渎
木渎位于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设吴县,木渎隶吴县。王莽新朝,木渎属泰德县。其后,木渎均为吴县辖地。《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
《灵秀·木渎》
扬眉
姑苏城西太湖畔,繁华商埠历朝延。
积木塞渎姑苏台,管娃宫殿建山岚;
虹饮山房花木胜,严家花园文风端。
乾隆南巡六驻跸,灵秀木渎冠江南。
2、灵秀木渎
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柔,又有苏州园林的典雅,它的名气不响,游客太多,反倒凸显出这里的宁静来。搭乘着乌篷船顺水而行,一路走一路看。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春秋时期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管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木渎风景秀美,幽然静谧,让人心神向往。
枣泥麻饼是中国传统名点,苏式糕点。主产于吴中木渎。丝绸、刺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驰誉天下,深受中外游人青昧。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十四、绸都·盛泽——绸都盛泽天下衣
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它没有斑斓的色彩,却有斑斓的世界。
1、古镇盛泽
盛泽吴江市吴江区南部偏东,与浙江省嘉兴市接壤。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该地时而为吴地,时而为越境。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吴越交战之槜李,即在今嘉兴县南部,为吴之南境。盛泽地处嘉北,当属吴地。周元王三年(前473)亦即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吴为越所灭,此地属越境。此后,归属屡有变更,唐中期后盛泽为嘉兴之澄源乡地。后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割吴县南地松陵,嘉兴北境之绮川、平望、震泽、澄源、范隅、久咏六乡,置吴江县,盛泽始属吴江县。
《绸都·盛泽》
扬眉
前门临街后门渠,弄堂七十二条一。
河网密布条石护,拱桥叠加马头骑;
日目澜洲四面水,月笼寒纱万架机。
绫罗丝缎集散地,绸都盛泽天下衣。
2、绸都盛泽
盛泽镇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主要观景区位于乌新桥至南新桥一带,深弄长巷为数众多,有“七十二条半弄堂”之称,民居大都前门临街、后门临河,纵横密布的河道上有20多座桥梁,其中有建于晋、唐年间的东庙桥、龄嘉桥、善嘉桥;建于明初的登春桥、观音桥等。交通极方便,拱桥多、弄堂多是特色。
盛泽绸产,自古及今,名目繁多。桑丝绸类产品,明代已有绢、罗、绫、绸、纱、棉布、苎布、缣丝布等多种。现代,由传统的桑丝绸发展到交织绸、人丝绸、合纤绸4大主要门类。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盛泽镇
十五、腊味·安昌——腊味安昌腊月燎
店铺林立,两廊相连,行着成群的"毡帽",飘扬着社戏的曲调,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烟熏火燎,永远是年的味道。
1、古镇安昌
安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北部,与杭州的萧山相接,南靠柯桥城区,北邻杭甬高速公路。
安昌境内现存白洋新石器时代越族先民遗址。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公元896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因命其乡为安昌。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现存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弘治年间,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蔚为越北大市重镇。
《腊味·安昌》
扬眉
绿水贯街百家铺,石梁跨河十七桥。
仁昌酱油露天放,安昌腊肠穿成条;
箬竹宽叶裹粽子,石臼木杵搡年糕。
乌篷小船乌毡帽,腊味安昌腊月燎。
2、腊味安昌
古镇石板铺砌的三里老街,座座造型各异的石桥下穿梭着乌蓬船,那水是碧绿深邃,微波不兴,仿佛陈年的老酒,荡漾着往事,弥漫着乡绪,它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是绍兴师爷的故乡。最有特色的是安昌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虽经千年岁月,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生活习俗,处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
腊肠是安昌的特产,一到了腊月里,一串串腊肠挂在门前,自然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安昌人十分会用酱油,其中仁昌酱油最为出名,香肠的调味品就是它,扯白糖也远近闻名。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十六、应梦·溪口——应梦溪口雪窦山
历史悠久、水绕山环,景色秀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厚重,是人们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历史,曾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古镇溪口
溪口系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所辖建制镇,为蒋介石的出生地及蒋氏父子的故里。
唐代贞元时期(794年),“唐右相樊泽致仕卜居...子孙世居此焉”。樊泽就是今溪口镇沙堤村樊姓的始祖。监察御史樊良忠因与王安石不合,弃官归里,隐居溪口沙堤村。至宋景德五年(1006)溪口建村。据宋宝庆年间统计,人中口已近八千成为重镇。
《应梦·溪口》
扬眉
奎阁凌霄武岭边,应梦溪口雪窦山。
三潭隐忍天下事,一佛常笑心头宽;
徐凫溅雪清幽地,妙高烟霞千丈岩。
屏山雪霁雪寺皎,镜池梅腊梅花炫。
2、应梦溪口
溪口镇是千年古镇,它历史悠久、山川灵秀、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溪口镇。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著名景点有雪窦山、千丈岩、蒋家祠堂等,雪窦山上有张学良第一幽禁处,中国历史在这留下了深重的痕迹,自然风光也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溪口盛产千层饼、奉化芋艿头、奉化水蜜桃、奉化曲毫茶、奉化草莓、羊尾笋干、锅烧河鳗、腐皮包黄鱼、溪口笋竹、翻簧竹刻等。
位于溪口系浙江省宁波市
上一篇: 江南六大古镇之《富甲·南浔》
下一篇: 暮年之路(组诗)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