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战火中的青春(序曲)
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文/张少军)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国家边防部队对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作战任务。此后,被抽调人员留守戍边。
在这次作战中,二炮所属部队抽调人员参与其中,全基地抽调35人,其中我团有5名战士被抽调参战。这张老照片是时任汽车连指导员张志亭珍藏的,是当时团里组织欢送战友们上前线参战的合影(居中佩戴大红花者4人;另外1人是配属一营施工的汽车驾驶员管士军,四川广汉人,1976年2月入伍,加工连战士)。
前排左起:张志亭(指导员)、杜炳银(后勤协理员)、朱锡鑑(副政委)、吴庚双(连长);中排左起:余庆忠(副指导员)、张怀森(山东平原74.12;据程磊战友介绍:张去参战时他请假从夹皮沟基地医院专程赶往三源浦送行)、陈志勇(安徽蒙城72.11)、孙常壮(河北74.12;战后转为志愿兵)、李景明(安徽72.11;战后转为志愿兵)、吕少灵(司务长,山东70.12);后排左起:巩凡林、谢金民(安徽蒙城72.11,退居宿州)、武绍诗、张少军、何先俊、杜明江。
张少军老排长满怀深情的说:每当看到照片上战友们那年青而又熟悉的面孔,就会想起那场突如其来的战争……
在这之前,连队已接到上级通知,准备抽调一批政治思想好、开车本领过硬的技术骨干去参战。16日傍晚,连队紧急召开赴越参战动员大会,各级首长参加,基地首长作报告。会后,连队上下群情激昂,士气高涨,全体干部战士人人都写了参战申请,有的战士还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坚决要求上战场。18日上午,全连召开誓师大会,指导员张志亭宣布抽调参战人员名单:四班班长张怀森,八班班长李景明,十班班长陈志勇,技术骨干孙常壮。
接下来的几天里,按照连里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各班排召开班务会、排务会进行工作交结和欢送参战战友。我当时在汽车连二排任排长,曾亲自参加了四班的欢送会。当时的四班工作突出,成绩显著,刚刚荣立集体三等功,班长张怀森也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列为连队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为了永远铭记这难忘的时刻,也为了浓浓的战友之情,我们请三源浦照相馆摄影师,为我们排拍下欢送张怀森的镜头,留下这宝贵的瞬间,时间定格在1979年2月20日。
在我的记忆里,班务会刚开始时,大多数战士都低着头一言不发,他们和班长的感情很深,舍不得班长离开。还是张怀森首先打破了僵局,他说:“我很理解大家此时此刻的心情,说心里话,我也不愿意离开大家,但我们是军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能参加对越还击作战是我的荣幸,是咱们班的光荣!也是部队首长和战友们对我的信任。越南小霸再猖狂,也不是咱们中国军人的对手!等打完仗,我还要求回来,咱们还是好战友、好兄弟!”他说完后,大家都开始踊跃发言,倾诉战友之情,共祝班长早打胜仗,胜利凯旋。最后,大家相互拥抱,互道珍重,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场景十分感人。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瞬之间四十年过去,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而生活在改革开放和平环境中的人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曾在南疆浴血奋战过的军人,是否还记得那些长眠在边境上的英烈……
在团史回忆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费尽周折联系到汽车连当年参战的四位战友,心情无比激动,祝贺他们在战火中洗礼,在战斗中成长!为他们取得的战绩而引以为豪!他们没有忘记一二〇团,一二〇团更没有忘记他们!
作者简介:张少军,山东梁山人,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汽车连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机二连指导员,二营副教导员,团宣传股股长。1987年转业,历任梁山县监察局科员、科长、副局长;县纪委副书记;县卫生局长、党委书记,副处级。
评论[2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