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八百冷娃》
《八百冷娃》
扬眉
黄黄的泥土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出冷娃,
十六、七岁的年纪正如花,
抗枪保国上战场呦,
离别了爹娘走出了家。
黄黄的大河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帅冷娃,
宽宽的皮带腰中扎,
三尺的长枪比肩头呦,
红扑扑的脸蛋俊脸颊。
黄黄的天空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酷冷娃,
浓眉大眼不住地眨,
不惧顽敌抗倭寇呦,
中条山上把锯拉。
黄黄的山岭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血冷娃,
一身泥土战壕里趴,
枪林弹雨全不惧呦,
同仇敌忾把敌杀。
黄黄的皮肤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孝冷娃,
呼唤爹娘泪哗哗,
高亢的秦腔山岭上吼呦,
二十年后枪再拿。
黄黄的肩膀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义冷娃,
童养的媳妇兰花花,
尚未入洞房把亲成呦,
今夜郎就要把命挂。
黄黄的泥水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好冷娃,
弹尽粮绝全不怕,
不当俘虏受屈辱呦,
义无返顾跳下了崖。
黄黄的河水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棒冷娃,
滚滚的黄河浪天涯,
民族的精神传万代呦,
血染的军旗敌寇上插。
黄黄的太阳金颤颤的沙,
三秦大地八百冷娃,
气贯长虹辉彩霞,
是咱中华的好儿女呦,
父老乡亲人人夸。
(写于:2010-11-08 15:17)
引子:
从1938年7月至1940年10月,国军第四集团军仅以三万多人先后粉碎了日寇11次对中条山的大扫荡,他们在中条山前赴后继英勇牺牲了两万多人。在11次反扫荡中的“六六战役”中,国军17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三秦壮士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绝壁之上。“陕西冷娃”,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啊,何惧死生”!歌完,纵身扑向滚滚黄河,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
在关中方言当中,“冷娃”的这个“冷”字,其含义相当丰富,说话办事不善察言观色,直来直去出人意外的冷不丁,是这种“冷”;认死理,一根筋,八头牛也拉不回,倔劲上来敢把天戳个窟窿,也是这种“冷”。称一个人为“冷娃”,其实多有,惊叹,欣赏,赞许的含义。这些从三秦大地这家那户的柴门或窑洞走上抗日战场的娃,单是一个“冷”字,岂能概括得了。
这是一段虚构的传说呢,还是一幕沉钩久远的悲壮画卷,我们姑且不做争论,但这些从三秦大地这家那户的柴门或窑洞走上抗日战场的娃,单是一个“冷”字,岂能概括得了。
上一篇: 朝花夕拾:《巫山神女》
下一篇: 深秋登永年佛山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