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县大堂,直言尅县令
第一节
乾隆皇帝执政时期,为侍奉皇太后南下游赏,曾仿效圣祖康熙皇帝南巡旧例,先后六次到江南巡视,美其名曰: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对于好大喜功又极爱面子的乾隆屡次南巡,后人褒贬不一,然到处游玩享乐才是其真正目的。
由于前次南巡经验不足、考虑不周,随行只带了他的亲信、内务府总管和珅以及其他主事官员一路陪同服侍;虽然玩得也很开心,然而和珅等人只知一味溜须拍马哄他高兴,于吟诗作对方面却鲜有即兴唱和,这让才华横溢又虚荣心极强的乾隆皇帝常感缺憾,美中不足。此次南巡,既为满足皇家体面,同时也为满足他吟诗作对的需求,随行人员除了和珅、一干主事官员之外,还特意带上了御用文人大学士纪晓岚、刘墉、袁枚等。
这年早春二月,两千多人的南巡队伍又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途中经过德州境内一个小县。县令安平之本是大贪官和珅党羽,年前就接到和珅指令,要他准备一副极其难对的上联,等乾隆一行到来时,好当着乾隆皇帝与众位官员的面出出纪晓岚的洋相。其实这位县令也是书香门第,两榜进士出生,胸中很有些文采。久闻大才子纪晓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极善对句,心中十分仰慕,早就想当面讨教,学习对联技艺。
这天午后,乘乾隆一行在他县衙这一亩八分地里略作小憩之机,躬身向伴驾的纪晓岚说道:“纪大人,久闻您才华出众,堪称我大清国‘第一才子’。下官这里有一副上联,三年来无人能对,不知纪大学士可愿对上一对?”
纪晓岚笑笑说道:“大清国‘第一才子’的名号,恕纪某愧不敢当。不过,能借你手上三年来无人能对的上联对上一对,倒也合咱老纪心意,念来听听。”
安县令听后不禁心花怒放。只见他得意地望一眼主子和珅,然后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念出一句上联来——
“鼠无大小皆称老;”
念完后心想:“这位极富盛名的纪大学士在听了我这副刁钻古怪的上联后,不知会怎么想?会不会因为一时对不上来而被弄得灰头土脸,颜面扫地?乾隆皇帝会不会从此对我刮目相看?主子和珅会不会因此而……”
就在这位县令得意洋洋想入非非之际,忽然听得对面时任“东阁”大学士的袁枚冲他嚷道:“就凭你一个小小县令,以一副貌似刁钻古怪,实则极其普通的上联,也敢妄称三年来无人能对;竟然还异想天开,直欲叫阵我当朝‘第一才子’纪大学士,真乃井底之蛙自不量力。本官问你,你可知道‘天’字如何称呼?”
安县令被他一通呵斥吓出一身冷汗,听后小心翼翼答道:“回大人话,下官以为应称作‘天公’为宜,在民间与‘地母’并列,被古人称之为开天辟地之造物主。”
“知道就好。”袁枚说道,“你不是妄称此联三年来无人能对,想叫阵我当朝‘第一才子’纪大学士吗?本官接着你就是。你的上联是——
‘鼠无大小皆称老;’本官的下联是——
‘天有阴阳俱叫公。’不知安县令以为如何啊?”
袁枚此联一经出口,便博得乾隆与众位官员一片赞赏。县令默然。
时任“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上前一步笑着拱手对袁枚说道:“袁大人,你以‘天有’对‘鼠无’,以‘阴阳’对‘大小’,以‘俱叫公’对‘皆称老’,可谓对仗工整、丝丝入扣,堪称佳作。这位安县令不是吹嘘说这副上联三年来无人能对吗?下官这里也有一联,还请袁大人雅正。安县令的上联是——
‘鼠无大小皆称老;’刘某的下联是——
‘花有尊卑俱是仙。’”
原来刘墉刚才去如厕时,曾看见县衙后面花园中有几树红梅、绿梅正迎风怒放,不由得想起了《今古奇观》中《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故事,此时恰好入联。
安县令听后脸上一红,和珅反而窃喜,因为属对这玩意儿,越往后可供选用的字词就会越少,就越是对纪晓岚不利。
乾隆听后则是龙颜大悦拍案叫好,一干随行官员也觉得脸上有光,交口称赞。
乾隆笑着对纪晓岚说道:“纪爱卿,你今儿个这是怎么啦?人家安县令可是直接向你叫阵呐。到现在你还稳坐钓鱼台,反倒是人家袁爱卿、刘爱卿接连替你挡了两阵。你打算什么时候应战呐?该不会是‘江郎才尽’想挂免战牌了吧?”
其实纪晓岚与刘墉大体相似,刚才在县衙后面闲步时,曾看见一棵树上挂着一只鹦鹉,在听了安县令的上联后心中早有计较,所以并不着急。现在听乾隆皇帝这么一激将,不敢怠慢。遂上前一步,躬身对乾隆说道:“启禀皇上,刚才这位安县令曾扬言说,此联三年来无人能对,臣着实有点儿不信。果不其然,袁大人与刘大人均有佳句对出,令臣十分钦佩。臣本来想听听后面还有无其他佳作,既然皇上发话了,那臣就应对吧。刚才袁大人与刘大人,以‘天上天公’与‘园中花仙’对安县令的‘地下老鼠’,实在是有点儿太抬举那‘地下老鼠’了。臣有‘树上鹦哥’或许还可以凑合凑合,恭请皇上雅正。安县令的上联是——
‘鼠无大小皆称老;’臣的下联是——
‘鹦有雌雄俱叫哥。’”
纪晓岚此联一出,顿时博得堂上一片喝彩。和珅好不尴尬,只能腆着个笑脸随声附和,那位安县令此刻反倒显得很开心,因为这才是他心目中的纪晓岚。
乾隆兴高采烈对纪晓岚说道:“什么叫着还可以凑合凑合呀?简直胜过那‘地下老鼠’多多啦!不过,朕也要说说你们这些大学士,竟然把‘天上天公’‘园中花仙’‘树上鹦哥’都拿去与那什么‘地下老鼠’相对,真正有辱斯文!那个狗屁县令你给朕听好了!从今往后,你要再敢拿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低俗不堪的对子,向朝廷的大学士叫阵,朕就即刻将你革职,发配到边关去服苦役,且永不续用!现在就滚到一边儿去吧!好生伺候着!”
安县令一脸惊恐与羞愧,退到了县衙角落里。和珅趁无人注意之时,悄悄过去对他训斥道:“我让你找一副极难对的上联好难倒他纪晓岚,你给我找的是什么狗屁玩意儿啊?你自个儿害自个儿挨骂不说,害得我和珅也跟着你脸上无光。我这儿也有一副下联,刚好与你的上联相对,你想不想听听呐?”
“和大人请讲,下官洗耳恭听。”
和珅斜瞅他一眼,压低声音说道:“你可听好咯。你的上联是——
‘鼠无大小皆称老;’和某的下联是——
‘虾有青红俱谓白。’”
安县令听后说道:“和大人,按照联律规则,下联的尾字应该是平声,您的尾字‘白’却是仄声,有点儿不对。”
“你以为我不知道有点儿不对吗?”和珅愤愤地嚷道,“‘白虾’‘白虾’,咱们今天可不就是(白瞎)了吗?懂不懂啊?啊?你个蠢材!”
第二节
为了一副对子不但得罪了和大人,惹恼了当今皇上,而且还给纪晓岚这些当朝大学士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这是安县令始料未及、万万没有想到的。孤零零站在县衙角落里的他,此刻心情已糟到极点。他怎么也想不通,天下那么多招人待见的动物、宠物我不用,咋就偏偏用了这个该死的,人人喊打的地下老鼠呢?
正当安县令在一边暗自懊恼之际,猛听得大堂上一位随乾隆南巡的伺驾武官高声说道:“俺最喜欢听的段子是《武松打虎》。”安县令脑袋突然一激灵——“虎?”“老虎?”是啊,我为何不能把“鼠无大小皆称老”改为“虎无大小皆称老”呢?想到此顿觉漫天乌云随风飘散,随即兴冲冲跑到和珅身边,悄声说道:“和大人,请借一步说话。”
和珅一见是他,不由厌烦地低声问道:“你又想出什么幺蛾子啊?你是不是不把我害死你心不甘呐?啊?”
等走到一边,安县令赔着笑脸对他说道:“和大人,下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下官已经把‘鼠无大小皆称老’改为了‘虎无大小皆称老。’老虎的虎,您觉得怎么样?”
和珅一听脸色顿时由阴转晴,笑着对安县令说道:“你老弟要是早这样,咱们何至于在皇上面前嘬瘪子啊?你现在赶紧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好的上联?哪怕是别人的也不打紧,只要稍加改动不就成咱自个儿的了吗?好好想想?”
经和珅这么一催,安县令飞速运转的脑袋里还真就忆起了小时候,爷爷曾给他讲过的一副七字联。据说这副上联出自元朝一位文臣之手,虽历经数百年至今仍无人能对出下联。而和珅听说有这么一副上联,不由得心花怒放,定要安县令即刻写出来让他瞧瞧。安县令领和珅快步来到后院书房,提笔舔墨在一张纸上一挥而就,写出一副上联——“對對时常叁肆伍;”
和珅一看当时心就凉了半截儿:“我说安老弟呀,你这都什么狗屁玩意儿啊?一副再简单不过的数字联,连七八岁的学童都难不住,能难倒他纪晓岚吗?”
安县令连忙笑着解释道:“和大人,这副七字联乍一看的确并不复杂,而且也不怎么高雅,然而其中却暗藏玄机,字字均有讲究,属对难度极高。据下官爷爷讲,别看‘對對’是指对对联,‘叁肆伍’就是三个普通数字;假如将前后两个词组以并列式副词‘时常’一连接,无形中便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文字障碍。数百年来无人能对,就源于此。”
和珅想想后忽然一笑:“你还别说,细一琢磨还真有那么一点味道。这副上联貌似简单,里面还真是有些门道,皇上如果知道了包管一准儿的高兴。只要这次能难住了纪晓岚,你安老弟肯定是名声大振,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恭喜你呀,安老弟!”然后便带着安县令兴冲冲回到县衙大堂。
乾隆此时正闲得无聊想找人说话,见和珅拿着一张纸条与安县令眉开眼笑的快步向他走来。不禁笑着问道:“和爱卿是不是有啥好消息要告诉朕呐?”
“奴才还真是有个好消息啊,皇上!”和珅迫不及待地对乾隆说道。当乾隆听和珅说安县令已将“鼠无大小皆称老”改为了“虎无大小皆称老”,不禁点头说道:“如此一改土生金,看来这个安县令还不算是个庸才。”等看了和珅手中的上联并听了简单讲解之后,更是开心不已。高声对纪晓岚说道:“纪晓岚,你的生意来啦!”说着,顺手把那副上联递给和珅:“让安县令念给他听听。”
安县令听后顿时激动得血脉喷张,浑身冒汗。只见他强抑住突突的心跳,双手从和珅手中接过纸条,清了清嗓子然后恭恭敬敬对纪晓岚说道:“纪大人,下官小时候曾听爷爷讲过一副出自元代一位文臣的上联,虽历经数百年至今无人能对。下官已将此联写在了这张纸上,不知纪大人可有兴趣对上一对?”
“纪某求之不得。”说着伸手接过那张纸条,展开来念道——
“對對时常叁肆伍;”
念完淡淡一笑说道:“安县令,你家祖传这副上联看似平淡无奇,而且也并不怎么高雅,然而中间却不乏耐人寻味之处。就凭你家祖传这副上联,以及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鼠无大小皆称老’改为‘虎无大小皆称老’这种虚心诚恳的态度,我老纪也对你说上两句真心话。
一)对联是一门高雅的文学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流传千古而经久不衰的文字游戏和娱乐活动。对对联当然是难度越高越吸引人,难度越高越能激起人们的属对欲望和激情。但这个难度必须得服从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联句的文学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否则便会流入低俗而上不得台面。出句不能怀有阴暗心理,不能老想着如何杜撰出一副既刁钻古怪又冷僻尖刻的句子把对方难倒,从而名扬天下。如果真是那样,我敢断定,此人总有一天会为自己的幼稚和浅薄而后悔。
二)作为楹联爱好者,要想撰写出一副值得称道和传颂的佳联妙句,首先得博览群书以丰富自己的学识,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也唯有如此,才可以让自己在撰写楹联之时犹如站在高山之巅一般视野开阔、意气风发,选词用字犹如信手拈来任取所需。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说完,让安县令将笔墨纸张在县衙的文案上铺好,然后不假思索提笔舔墨在上面边念边写道:“安县令祖传的上联是——
‘對對时常叁肆伍;’纪昀的下联是——
‘歌歌必定羽宫商。’还请安县令及诸位大人不吝赐教。”
和珅一直站在纪晓岚身边,见他龙飞凤舞一挥而就,刚一写完就想溜到一旁抽烟去,连忙一把把他拉住。笑着调侃道:“老纪,纪大人,这就是你‘天下第一才子’的对句呀?你丢不丢人呐你?这么简单的出句,竟然让你对得驴唇不对马嘴。难道你就不想解释解释?”
纪晓岚笑笑答道:“你和大人弱智,不懂对联,不等于人家安县令也弱智,不懂对联。我想先听听安县令怎么说,假如安县令也认为我的下联对得驴唇不对马嘴,或者说对得不怎么样,那时我再解释给诸位听。你就别在这儿搅和了。”
“你骂谁弱智呐?我告诉你纪大烟袋,虽然对对联我和某不如你,但对联的联律规则我还是能倒背如流的。比如对联讲究上下联之间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拗,联意相通;要求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安县令这副上联后面三字明明是数词,即便你不用数词也可以用量词来对。你这‘羽’‘宫’‘商’三字算什么玩意儿?还我弱智?我呸!”
袁枚与刘墉等随行官员对这两位你来我往的斗嘴平素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乐得在一旁权当看戏,且看安县令与纪晓岚怎么回答。
第三节
其实安县令对于纪晓岚的对句也不甚了了,根本不知该如何回答,又见和珅与纪晓岚为他这副上联而斗嘴,内心愈加不安。一位是他主子而且权倾朝野,他根本不能得罪也不敢得罪;另一位是他心目中最为崇敬的大才子,他更不愿得罪;而且斗到最后,无论两位谁输都极有可能会怪罪到他。于是赶紧陪着笑脸低声对和珅说道:“和大人,皇上和太后老夫人休息好了就得启程,时间不等人,不如就请皇上指派一位大人对此联做个点评。您看这样可好?”
和珅这家伙普天之下谁都不怕,就只怕两人,一是皇上,再就是皇太后。见安县令提到了皇上和皇太后,果然不敢再争。连忙躬身走到乾隆身边笑着说道:“皇上,奴才觉得安县令说得对,为了不耽误时间,还是直接让纪晓岚自己解释一下来得便捷。奴才全听皇上的。”见乾隆点头表示认可,和珅咯咯一笑,神气地对纪晓岚说道:“纪大人,这可是皇上的意思,你就麻利儿的解释解释吧?”
“这有啥好解释的?”纪晓岚不屑地撇撇嘴,“我这下联就是以‘歌歌’与‘對對’相对,以‘必定’与‘时常’相对,以声调‘羽’‘宫’‘商’与数词‘叁’‘肆’‘伍’相对。如果哪位认为不妥,不妨当面赐教,纪昀洗耳恭听。”
“你不要胡搅蛮缠,前面四字没人和你计较。”和珅不耐烦地说道,“我且问你,对联的联律规则中有要求声调词与数词相对的吗?你对此又作何解释?”
纪晓岚朝和珅脸上喷了一口烟,笑着对刘墉等人说道:“咱们和大人的对联常识就像是急性子师娘教的,有点儿半生不熟,我犯不着在他面前瞎耽误功夫。你们哪位是明白人,站出来说句话,评评我老纪对得究竟怎么样?”
乾隆见堂上诸位并无一人接腔,虽然他也觉得这两位斗斗嘴挺好玩的,却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不说两句。只见他干咳一声对袁枚说道:“袁爱卿呐,你学识渊博,不知你对纪晓岚这副下联怎么看?”
袁枚早料到乾隆会点他的将。虽然都是当朝大学士,纪晓岚敢得罪和珅他却不敢,因为得罪不起,所以早就想好了说辞。只见他躬身抱拳笑着对乾隆说道:“回皇上话,和大人正跟纪大人逗着玩儿呢。微臣此刻说话恐怕不太合适吧?”
“要听他俩斗嘴,今儿下午谁也别想走了都。别管他们,你讲你的!顺便再分析一下,就这么不起眼的一副上联,为何会数百年来无人能对?”
“微臣遵旨!其实和大人早已看出纪大人的下联对得还是挺工整的,只是他俩老爱斗着玩,所以才故意反着讲的。微臣以为,纪大人先以叠词‘歌歌’(歌唱歌谣)对仗上联的‘對對’(对对联)”,可谓十分贴切,因为这两个词组均属于动名结构,且都为历朝臣民所喜闻乐见。接下来再以并列式副词‘必定’来对仗上联的‘时常’,也十分工整。至于后面以声调词‘羽’‘宫’‘商’与上联的数词‘叁’‘肆’‘伍’相对,直观上看去好像并不和谐,然而它们却属于传统属对规则中的‘句中自对’,即:上联的数词‘叁’和‘肆’‘伍’形成自对,下联的声调‘羽’和‘宫’‘商’形成自对,如此就完美和谐且顺理成章了,而且皇上与诸位大人都知道,数字入联是常有之事,那么上联中‘叁’‘肆’‘伍’三个数词‘时常’出现在‘對對’之中,便显得顺理成章;而乐曲歌谣离不开声调也是众所周知之事,那么下联中‘羽’‘宫’‘商’三个声调‘必定’得出现在‘歌歌’之中,同样显得合情合理,而且上下联之间词性相当、平仄相拗、联意相通,对仗十分工整。所以卑职认为,纪大人的下联与安县令祖传的上联堪称珠联璧合,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说就这么不起眼的一副上联,为何会数百年来无人能对?微臣以为原因有三——
一)诚如纪大人所说,这副上联看似简单,其实属对难度极高。它的难度一是难在‘對對’二字上。因为这个词组既属于重叠动名结构,又属于重叠量词结构,在所有汉字中能与之相对的词组几乎没有。二是难在‘叁’‘肆’‘伍’三个相连的数词上,因为在汉字所有数词中唯有‘叁’与‘仟’是平声,其余均属仄声,所以能与之相对的数词组合仅有‘拾’‘佰’‘仟’。人们能对上前面的动名词组,却对不上量词词组以及后面的数词组合;而对上了后面的数词组合,却又对不上前面的动名词组以及量词词组,与其这般左右为难,还不如选择放弃。
二)这副上联也许流传并不广泛,所以不曾遇见高手。
三)或许其间也曾遇见过高手,但并非真正高手。属对之人不但忽略了上联中‘句中自对’形式的存在,而且为免遭他人非议和诽谤,一味狭隘追求所谓工对,并在工对不可得的情形下选择了放弃。
其实‘句中自对’这种属对形式,在历朝历代先贤的笔下均有运用。比如我大清朝刘墉刘大人父亲撰写的一副自勉联,就是最好的例证。
上联:淡饭粗茶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
下联: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由儿辈担当。
上联中的‘淡饭’‘粗茶’‘布衣裳’与下联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属于典型的‘句中自对’。如果有谁硬要说下联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上联的‘淡饭粗茶布衣裳’词性完全不同,不能形成对仗,那微臣就无话可说了。不知微臣这样解说妥当与否?还请皇上开导。”
乾隆听了袁枚这番解说一抖手中折扇,高声说道:“袁爱卿讲得非常明晰、透彻,虽然有些绕口,但朕还是听明白了。简而言之两句话——
一)虽然这副上联难度极高,但纪晓岚对得非常好,不愧大清‘第一才子’。
二)两朝元老,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刘统勋刘大人也是一位属对高手,而且他的自勉联感人至深。
朕要说的是,安县令祖传这副上联虽然也算不错,而且属对难度极高,但与刚才修改后的那副‘虎无大小皆称老’的上联相比,还是略显逊色。朕希望下次再见到你的时候,能拿出点儿像样的东西来。好了,现在点心也吃过了,茶水也喝足了,安县令也辛苦了。和珅呐,趁天色尚早就抓紧时间赶路吧!”
上一篇: 《大清第一才子奇闻轶事》
下一篇: 第二章 计上心头,佳句了心愿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