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的控诉,历史的见证
血泪的控诉,历史的见证
——拜谒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我应邀中华作家网,中华长江文学奖组委会的邀请,赴山城南京维也纳国际酒店参加李白杯全国诗人节南京诗会,获奖者来自全国各地都如约而至,有来自黑龙江小城——抚远与俄罗斯一江之隔,据说是中国最早看见太阳的地方;有来自称之为:天之涯,海之角的海南三亚,那里四季风光旖旎,令人神往;有来自我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新疆喀什市,那里建有许多民族特色清真寺院,非常精美且壮观,尤其是香妃墓遗址更充满神奇,充满诱惑;……因文学结缘,大家相聚一刻,彼此间有说不完的话语,此时我想到了这样的一句话:灵魂相似的人,总有一天会在路上相逢。
组委会领导事先就发出通知,要求所有获奖者提前网上预约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翌日清晨,我们吃完早餐在主编王伟老师的带领乘坐上中巴车驶向目的地。车随心驰。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已经到了,请各位作家,诗人注意下车安全……”车厢里传来导游姑娘甜脆的声音。我随大家下了车,只见人山人海,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按照工作人员的指令,打开手机预约网页和个人健康码有序进入。当步入纪念馆大门参观时,走到一尊巨大的塑像前,抬头一看只见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长天哭泣。让我的心情陷入悲伤之中。再向前走,看到一池碧水中放置许多迥异不同塑像,其中有:一位母亲被惨遭杀害,一个婴儿依然在母亲的尸体上吮吸着乳汁;有一组雕塑:一个五六十岁的男子,搀着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在慌不择路中逃难。母子俩的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有一组雕塑:有一女子受玷污意欲以死洗刷耻辱,恨透世间凶残者的暴戾,失去人性良知;……一组组雕塑,一桩桩耻辱史,据导游介绍,这一组组鲜活的雕塑作品出自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之手。(身为家乡的人我内心感动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他将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感融为一体,让人的情感走进历史,仿佛聆听到遇难同胞们内心的呐喊,此刻我理智的堤岸已阻挡不住思潮喧嚣澎湃,泪已爬满脸庞。
“——姜老师走快点儿到史料展厅……”一个贵州籍的文友对我低声道。
“好的。”我连忙向他招了招手。
纪念碑正大门左侧镌刻着一代伟人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黑色大理石上标有: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让人感到庄重,肃穆。
步入展厅,暗淡灯光,照射着大屠杀中殉难同胞们生前遗留下的(部分)照片,三面墙上已贴得满满,凝望他们的眼睛,一个个都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因战争而失去生命。一面墙上张帖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这是历史的见证人,他们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离开人世,所剩下的人已屈指可数了。头顶上密密麻麻的一闪一闪灯盏,就夏夜空中刹那间香消玉殒的流星,喻意之深邃。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份份史料,控诉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有几幅画面使我无法淡忘,其中有日本两个军官各持一把进行军刀进行屠杀比赛,令人不寒而栗;一幅图上有许多泯灭人性的土兵站在门外轮流奸淫妇女,可谓是无恶不作;一幅图上日军端起机枪猛烈地向手无寸铁的同胞们扫射,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有一孩子爬了出来,那凄厉的哭泣声震撼人心;……这一段屈辱史,凡有民族气节,有血性的中华儿女当镌刻在记忆的殿碑。此时已看到许多参观者与我一样不停地在拭擦腮帮上晶莹的泪水……
抬及而上一片黯淡,只有几束灯光聚焦在万人坑中,那一堆堆白骨,姿态不一,横七竖八,有反绑活埋的,有刀刃下杀害的,更多的是枪杀,这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无不催人泪下,连上苍也为之动容。漫步之中还目睹了日军轰炸南京城时的场景,满目疮痍,房倒屋塌,墙上还沾有人殷红的血渍,可谓是惨不忍睹。
随着人流走出史料厅,看到一个诺大墓地广场上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的断垣残壁上有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每一浮雕充满残暴,可以看到日军野兽般的狰狞凶狠。导游向我们讲述道:这是南京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的缩影和集中陈列。这里是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构成了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像。不远处还看到一口大钟,上面铸有图案和文字,据当地游客介绍每年12月13日撞钟,举行祭祀在南京大屠杀中殉难者的相关活动,以告诫人们“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有几处由于扩展等原故暂未对外开放,而我独自跑到一景区从大门的空隙间望见一堵墙上刻满密密麻麻名子,有一例似灶具发出的熊熊热焰,也许是为祭奠殉难同胞,也许象征革命之火永不息灭。
“快走别掉队……”一位文友对我招呼着且打着手势。
我在惚间醒来,急快迈开步伐追上一群文朋诗友们。一路走来,天已近中午,我们在勿忙中走过和平公园,大家不约而同聚集一起拍影以作留念。
我凝望着广场上高大的十字架,读着大礼石上写有:300000时,每一个数字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一段怆然故事,一页屈辱的血泪史,义愤填膺的华夏儿女,当不忘初心,勿忘国耻,立报国之志,用我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里每一个死难同胞的眼神,每一块遗骨,每一件实物,每一幕场景,每一个文字……永远定格在我幽蓝的记忆之中。
【作者简介】
姜超,职业教师,别名吟诗,网名:微信名:濯灵客。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成员。
上一篇: 陆丰赋
下一篇: 长篇小说《白马风光》(6)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