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草人文摘之科学与FO学-18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239 次更新:2023-10-19 举报

书刊封面书刊封面

 

 

我化了一些时间研读了这些大教授的文章,并且摘录下许多片段撰之成册,出资印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知识分子能去接触佛教、研读佛经,明白并且告诉世人佛教并非迷信,不要疑惑于一些寺庙的一些佛事形式现象而全面否定佛教。其实某些佛事也并非迷信,只要认真读一读书中一些章节,会明白一些道理;如有兴趣去翻阅一下拙作2021版《一盏智慧的灯·佛教诞生前及诞生以来概述》第八章之第九节“中阴闻教解脱法/简言”亦可略知原由。(说明:拙作于2021年5月便由温州和瑞安图书馆收藏,同年6月才发现书中有几处差错瑕疵,只能待日后有机会再版时订正了。此自责说明,敬请读者见谅!)

佛教关于人生与宇宙的哲学性和科学性的言教,本册子已经有了许多,此处就不再介绍。而我想借“跋”说一说佛教有关世间教法,亦即佛教基本教法,以充当《跋语》:

儒家有“三纲五常”之训,佛教亦有“五戒十善”之教。

三纲”即君为臣纲为子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重要思想,通过纲常教化来维护社会伦理道德,以达到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

这里的“纲”,既指纲纪规范,也有表率的意思。所以“三纲”就是说臣民必须听从于国君,国君也要为臣民作表率;子女必须听从于父辈,父辈也要为子女作表率;妻子必须听从于丈夫,丈夫也要为妻子作表率。这里的“常”,是时常应该这样做的意思。其中“仁”指善良、博爱;“义”指懂道理、讲情义;“礼”指尊敬别人、讲究礼节;“智”指有学识、有良知;“信”指讲诚实、守信用。 

而佛陀教导弟子正是“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佛家的“五戒”之杀生戒则近乎仁,偷盗戒近乎义, 邪淫近乎礼,饮酒近乎智(避免酒乱性,失去理智),妄语近乎信(不能讲假话,不能讲好听话骗人)

关于为人子女应如何尊奉父母,佛陀在《善生经》中说:“凡有所为,先白父母;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敬爱家里老人的同时,也要敬爱天下所有的老人)在《无量寿经》中佛陀还说:“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佛陀还教导弟子行“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悭贪、不嗔恚、不愚痴等等。(这里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五戒中的四戒,此处不赘述)

其中“不恶口”就是不恶口人,不以秽语侮辱人;不两舌弄是非、挑拨离间他人;“不绮语”就是不花言巧语、不出言戏弄他人。

“不悭贪”即指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不贪求他人的财物对于贫病孤苦者慈心舍施与救济;对于自己不要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更不能侵吞他人财物。

“不嗔恚”即指遇事不顺或受人侮辱时,不要怨恨于心、动怒于人,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远离嗔恚过患

不愚痴”即指不要迷昧、不辨是非,要有智慧、明白事理要懂道理、讲道理,要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与慈悲。

佛教的这些言教,就是教导人们学佛首先要学好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人做好了才能学佛修行,然后修出世间法,了脱生死出三界。 

南山草人2021.6.3于云烟斋

成书成书

上一篇: 草人文摘之科学与FO学-17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