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文摘之科学与FO学-9
七、冯德培教授谈科学与佛学
草人文摘-冯德培教授谈科学与佛学-1
冯德培,浙江临海人,中科院生物学部主任委员,神经生理学家。1926年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学院毕业后,留校任生理学助教。193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硕士学位。193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1934年起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1943年任重庆上海医学院教授,1948年后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曾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评议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冯德培还曾是英国、加拿大生理学会,美国神经学会、生理学会名誉会员,美国加州大学名誉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4年后又当选为国际生理联合会理事会理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院士。他是首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员,中国生理学会会长。1954年起由上海市选为全国人大一、二、三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草人文摘-冯德培教授谈科学与佛学-2
在这无边无数的许多宇宙及超级宇宙系统之间,距离都是无限大的。先别说无边诸宇宙间的无限大距离,就拿我们银河系与邻近星云光漩来说:在我们银河系外周围,就已经有大约20个星云光漩系统,有些比我们的银河系大,有些比我们小。其中最巨大的一座,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一光年就是光速行走一“地球年”的距离。“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每秒钟走30万公里。其实光速并非最快,宇宙中还有比光更快的“能”。)被定名为安祖美达王星云光漩(Andromeda Galaxy)。它距离我们的银河系约有两百万光年。其中距我们较近的小麦哲伦星云的直径也有3万光年。
草人文摘-冯德培教授谈科学与佛学-3
中国天文学家在公元1054年7月4日(宋仁宗时代)到7月27日,发现巨大“客星”犯金星。这个光芒闪亮的客星,就是现今天文科学家命名为“巨蟹座星云”(Nebula),它的直径很小,但也有五光年。它的中心辐射着极高速的电子,形成美丽无比的蟹黄般的光芒之团,在地球上便能观察得到。它的一些“闪光星”(Pulsars)像灯塔的回旋灯一般,有规律地回旋着,射出闪光,明灭交替,是正在毁灭中的星体。可是这种势尽的,像陀螺一般地摇摆回旋越来越慢的星体,它的死亡时间,也断非我们人类的短促生命期间所可见得到的。那么,这种星体正处在如佛教宇宙观所称“成住坏空”中所说的“坏”的阶段。
草人文摘-冯德培教授谈科学与佛学-4
距离我们仅1500光年之处,有一团散乱且很小的星云系统,直径只有15光年,被天文学家命名为奥利安“猎人星座”(Orion Constellation)。这是肉眼可见的一团光芒辉映的星群,它弥慢着烟雾似的光芒。旋转不已的光雾,正在酝酿着回旋成为一个强力的中心,也就是说,它已经从“空”的阶段进入了“成”的初步,将来会成为一个新的具体的星云系统。这就是佛家所讲的,从“成住坏空”到“空成住坏”的一个最佳的证明与证据。在晴朗的夏秋之间的夜晚,你可以用肉眼看见它的光雾。猎人座正在形成新的星云光漩系统,证明了佛家《华严经》所说的:“世界之成,先成虚空。”的道理。
像猎人座这样正在形成之中的星云光漩,多得“不可说、不可说”,可惜那些都离我们太远,我们肉眼看不见。但用现代电子天文望远镜能看到它们(按:这种看,不是去用眼睛望,而是搜集太空射来的各种辐射波,由电脑分析归纳,绘出星云系统的形状,判断它的距离、体积和密度,处理成可以让肉眼看见的逼真照片)。这些无线电电子天文望远镜让我们知道,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内,已经有许多星云系统,从“虚空”无一物之中逐渐形成,进度不一。猎人座是已经从空进入了“色”的阶段,但其它还有很多仍在“空”的“无色”阶段形成中。那些肉眼所不能见的,只有从它们放射出来的红内线(无色无形)的“能”,可以观察出来。天文台收到红内线照片之后,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显示出肉眼视之为虚空无一物的天空深处,原来是有如佛家所说的“无色界”的存在。(这种红内线天文照片,可以向天文馆申请借阅)
草人文摘-冯德培教授谈科学与佛学-5
我们的地球,如果用红内线照相机拍摄,就会拍得美丽无比的玫瑰色光罩。巨大的光罩罩住南北两极,还有更大的椭圆玫瑰色光罩,笼罩着地球的东西两边。这些光罩比地球大了很多倍,使地球看来像一个核心圆球,周围的光罩像巨大的肥皂泡。这些奇观,是肉眼所不能见到的。那些玫瑰色光罩,就是地球的磁场。磁力是介于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一种“存在”,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色”与“无色”两界之间的东西,它是存在的,但是它的存在并非欲界的肉眼所能见,我们不能以看不见就去否定它的存在。
色界与无色界,都是经科学证实了的确存在的“界”(Dimension)。在我们的欲界之中,在我们的器世界里,都存在着色界与无色界。科学称之为物质世界与非物质世界,都是互相交错存在的。物质世界之中,有非物质世界;非物质世界之内,也有物质世界,这就是佛经所云“相依而成”。物质宇宙与非物质宇宙,并非是两个分置于不同地点的鸡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只不过我们是欲界的生物之一,纵然偶尔瞥见色界所存在的事物,也不能了解它的意义,更别说对于无色界及更高的“界”有何认识。
草人文摘-冯德培教授谈科学与佛学-6
太空中充满无数不可说、不可量的极微小的微微子,比星尘还小,汇成了迷雾。这些迷雾永远在活动,永远在回旋,有些回旋成为系统,随着速度、热能及光度增加,成为漩涡,或为光漩系统,或为星云系统(当然,也有些未成系统,仍弥漫于太空)。这就是这些宇宙从“空”到“成”的过程。然后继续不停地运动,走向“住”,然后走完“坏”全过程,复归于“空”。这就是佛教的“成—住—环—空,空—成—住—坏”宇宙观。
我们的物质宇宙,及其它的色界宇宙,都在不停地运行,不停地纷纷形成、纷纷毁灭,重归于“空”。“空”又再生“有”,从“空”到“色”,从“色”到“空”,永远循环不停。故此,《华严经》说:“世界此生彼灭,此灭彼生,永无休止”,这是佛教对宇宙的真知灼见之一。
早在2500年前,佛教已经讲出了太空宇宙的生灭原理,人类却要到今日将近二十一世纪的西方尖端太空科学才发现。古代的佛教,如不是真正了解宇宙,怎会在佛经中讲得出宇宙的奥秘呢?难道光凭丰富的想象力吗?所以说,对宇宙太空科学不甚了解,而妄指佛经讲的超自然时空是“神话”的人,最好请先学习现代的宇宙太空天文学再说吧!(下接-10)
上一篇: 草人文摘之科学与FO学-8
下一篇: 收获九月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