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赏析之三十八《临江仙》(送钱穆父)
临 江 仙
---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是一阕写给钱穆父的词,钱穆父,即钱勰(xié),字穆父。元佑三年,钱勰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末,又奉命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与时任杭州知府的苏轼相会,苏轼作此词以送。
词的上篇写两位朋友的相见。“一别都门三改火”,“改火”一词:古时钻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后来以“改火”代指一年。三改火:即过了三年。《论语集解》里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东坡用“三改火”写两人分别三年,有何妙用呢?“改”字有变动之意, 远道而来的钱勰正在又一次迁徙途中,用“改”字迎合了这种变动,也正可与下一句“天涯踏尽红尘”相配合。“改”字还与后面的“依然”相依仗,形成一种起伏,虽然身不由己屡屡变动,但心性品格依然。而“火”字自带一种明丽热烈,隐含两位朋友相见时的高兴欢畅,与“一笑作春温”中的“春温”形成一种阶梯与场景,读者可以想象,两人一见面时的兴高采烈到落座后款款相叙,频频品茗的温暖如春。“改火”与“春温”还与下篇的“淡月微云”形成对比,相见与分别时的不同心情一阳一阴,正是知心朋友相见与分别时的真实心境。这样看来,东坡用“改火”,寓意颇深,是别的词汇难以比拟的。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此时的钱穆正在从浙江的越州迁徙到瀛洲的路上,“天涯”迁徙路途之远,地域之广,“红尘”宦海俗世。“天涯”、“红尘”中搁一“尽”字,这迁徙、浮沉中的滋味依然浸透。“春温”,不寒不凉,如春天般温暖,只这两句,一位历经人世磨难,依然面含春熙,内心淡定,动作不徐不疾的人物形象就耸立在读者面前。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继续写钱穆父的品性。这“无波”与“有节”,是东坡对钱勰的记忆;是两人甫一见面时东坡对钱勰的第一印象;更是两人相谈后东坡的结论。朋友依然是内心平静、安稳,气节高尚之人。即然是两人相谈后的结语那么这即是东坡写钱勰,也是词者自况,是惺惺相惜。
过片写离别。“惆怅孤舟”,“惆怅”是因朋友的离别,“孤舟”指钱勰独自成行旅途寂寞,也表达自己在朋友离去后心理上的孤独与伤感,两人知己不言而喻。“连夜发”,有一种不得不分别的紧迫,以“连夜”强化了两人相谐相欢,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含义。“淡月微云”心情的暗淡使得月亮都没有了光彩,云彩也停止了浮动,老天似也在暗暗神伤。
“樽前不用翠眉颦”是转折,一扫前面的沉闷、哀伤。“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故称,此处代指女子。“颦”意皱眉,此句是说,我们不必如多愁善感的女子,愁上眉梢,悲欢离合本是人世常情,让我们尽情饮酒,忘却这离别的感伤吧。这是东坡的豁达与人生的识见,体现了久经宦场历练而就的看透与成熟。“人生如逆旅”,“逆旅”按道家思想是“客舍”, 人世间不过是人暂住的客舍。也可以直接理解,人生都有违逆不顺之时。“我亦是行人”,我也一样,这是对钱勰的安慰,是东坡以往宦海经历的写照,也是苏轼对自己未来将屡屡被迁徙的预见,含有一种担忧和疑虑,因此只用一个“我”字“我亦是行人”,若单纯安慰钱勰,可以用“你我皆行人”,似乎更合上一句的意思。
这篇词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蕴含哲理,亲切生动,写钱穆亦是写自己,读来格外动人心弦。
这篇词用语易懂,除了写作背景及“改火”一词外,掌握“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竹筠”是化用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是秋竹”句。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以及“逆旅”有客舍之意,就基本可以读懂了。
下一篇: 河里无风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