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家乡的月饼

作者:班祖恒 阅读:331 次更新:2023-09-29 举报

                           家乡的月饼

                               班祖恒


随着中秋节临近,城里大街小巷到处摆满了月饼摊。


“我们到街上走走看看,尝尝哪一摊的月饼最适合我们的口味,买回来给孩子们吃,还有中秋节赏月用,还要摆到神台祭祀祖先呢。”前几天,妻对我说。


来到街上一看,售卖的月饼琳琅满目,精明的客商很会迎合群众的消费心理,根据群众消费需求,进货的月饼应有尽有,包装和价格多种多样,盒子有精致也有普通的,价钱有贵也有便宜的,还有自家制作论个散卖的。


让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走了好几条街,也没有我们家乡那种群众自制的“土”制月饼售卖,即便是群众自制售卖的月饼,也都是模仿各地生产月饼厂家的配方制作,没有“土”制月饼的味道。


“现在生活好了,月饼不再像过去那样图个饱食,现在也只是品品半边,最多不过尝尝个把而已,况且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月饼应有尽有。家乡自制的月饼,制作起来非常麻烦,谁还不图方便买现成的,而费那么多工夫去做呢?”妻说。


的确,家乡群众自制的月饼,做起来工序比较复杂。但以前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做的,那个味道原汁原味,令我难忘。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经常围着母亲,几乎观看她制作月饼的整个过程,那个情景我至今还记得。


一般农历八月十三日晚,主妇们便选上好的糯米,用泉水反复淘洗,直到米色纯净,洁白如雪,然后再加水浸泡。到八月十四日清晨,便起早将米捞出,滤干水分。滤干后用猪油在锅头里用慢火将糯米炒至外黄里脆,放到箥箕里冷却,冷却后再拿到石磨里磨成粉。同时将所需的干八角、桂叶等香料各自炒脆,一起放到小石臼里用小石条舂碎筛成粉。最后,将磨好的糯米粉、香料粉和切成粉末的土榨蔗糖在圆形大箥箕里拌匀,轻轻洒上一些温开水再和匀。洒水这关非常讲究,是制成沙糕还是月饼的关键程序,然后用刚洗净的白布把圆形大箥箕盖住。这个程序,母亲掌握得非常到位,村子里的一些主妇常常向她请教。


到中秋节早上,是把沙糕或月饼制作成型的环节。如果制作沙糕,就用方形模具制作,模具一般用厚硬质木方料雕琢而成,用方型木杵用力压实成型,然后用黄、绿、粉等彩色纸包好;如果制作月饼,模具是现成的,就是用厚塑料管割成的,用圆形木杵用力压实成型。


我的外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木匠,农具、家具的制作样样精通,尤其是家具,外祖父还会在适当的地方雕刻各种漂亮的图案。这样,家具外形看起来就不单调了,非常美观,因而很多邻里乡亲找他打家具。


外祖父不时到我家帮我们做农具和家具,父亲由此经常帮外祖父打下手。由于亲眼目睹,加之外祖父不时指点,父亲又勤于学习,后来父亲也学到一些常用的农具和家具制作方法。母亲制作沙糕和月饼的整套模具,都是父亲自己制作的,压到沙糕和月饼那面的木杵,就雕刻与中秋节有关的花纹......


当我们从街上返回家的时候,在半路遇到了一位亲戚,这个亲戚的老公与我同姓,他刚在我们这个小区购房。一次,我们在聊天中得知对方姓名,就互认了本家兄弟。他的老家在我邻乡,因为相近,风俗习惯都是一样的,我知道他们那里的月饼制作方法和我们的老家相同。


“婶子,你们还没有买月饼吗?”妻子指着自己手里提着的装着月饼盒的袋子问她。


“伯母,今年我们就不在市场买月饼了,孙子他爷爷前几天让我从米店买来糯米,从商店买来香料,还托人带来老家那套制作月饼的整套模具,要我自制家乡本地的月饼,”她回答妻子说,“一下回去就拿糯米到碾米店把它打成粉,到中秋节那早就可以制作月饼了。”


想不到,时隔四十年多年,还有人和我一样,念念不忘家乡自制的月饼。我想,难道这也是一种乡愁吗?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