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王红梅:襄阳管家巷里出管家

编辑:admin 阅读:2301 次更新:2023-09-11 举报

1.巷里没有人姓管,因出管家而得名


在北街东边有一条与之平行的巷子,名叫管家巷。说起管家巷,人们自然会认为,这是管姓人家居住的巷子。襄阳管家巷是否真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呢?

其实,管家巷的名字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这条巷子人烟稀少,后来来了一个姓管的大户人家定居在此,家里有一个人考取了进士,有了名气,因此将这条巷子起名为管家巷。

另一种说法是,明清时期,因巷子周边官衙众多,有襄阳县衙、守备司等官府及鹿门书院,这些官府官员都有管家,而管家大多居住在这条巷子里,所以叫管家巷子。这里也成了没有管姓人家居住的“管家巷”!

居然能给官府人家当管家,就不是普通人,一般都是殷实富裕之家,精明强干之人。据说,这条巷子里还有严家、李家、喻家等名门望族。

小时候,管家巷里有我不少的同学。一个同学住在姥姥家,我们经常去她家玩。她姥姥家房子前后一大片,前面为店铺,后面为生活居住的地方。


2.退休教师张明贤,管家巷里好管家


管家巷里住着一位热心快肠,乐于助人的张明贤老师。她退休后省吃俭用,用微薄的退休金买了2000多册图书:一部分用来给巷子里一个困难户上街摆书摊;一部分支援别的街道办文化室;留下一千多册在家义务办了图书室。她买回小凳子、小桌子供巷子里的孩子来这里看书、学习、做作业,她也帮着家长们照管着这些孩子,深得巷子里群众的喜爱。

这个巷子南出口斜对着襄阳日报社大门。一些家长为感谢张老师,就跑到报社反映情况,请记者去采写她的事迹。

当时任报社总编室主任的父亲接待了来访者,欣然同意亲自去采写张老师的事迹。经过多家走访,找多个当事人座谈,以《管家巷的好管家》为题,用“她真是个‘家务清官’”“街坊邻居的贴心人”“少年儿童的好奶奶”等三个小标题,写了一篇通讯,发表在1984224日《襄樊日报》上。

父亲常利用节假日,带我和弟弟到张奶奶的图书室蹭书看。


3.教育世家好家风,儿媳当上“书状元”


张明贤老师家可谓教育世家,有几代人住在这条巷子里。她的祖父张玉衡曾任过鹿门书院的院长,还是悬壶济世的名医;她的二儿子刘星是襄阳七中的数学老师。

鹿门书院是清代至民国襄阳一带响当当的、最负盛名的书院。文渊阁大学士、宰相单懋谦丁忧居乡时,曾在书院讲学。1898年,光绪皇帝接受康有为建议,发布上谕:“即将省府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鹿门书院这所道一级主办的书院,随后改为襄阳府中学堂,即后来全国百强名校襄阳五中的前身。父亲王化容、小弟王卫华、我的儿子唐楚寒祖孙三代都是襄阳五中的学生。儿子还调侃说:“我和爷爷是校友!”

张老师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婆媳关系非常融恰。她的二儿媳妇郝桂萍是国家一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襄河道坠子传承人。1982年,她在河南宝丰马街书会上夺得“书状元”,后获得德艺双馨曲艺表演艺术家荣誉称号。

她在家具有孝敬长辈的孝德,在社会上具有讲究诚信的诚德,对工作具有认真负责、做事想他人的仁德,处处事事有爱心的爱德;她没上过一天学,但记忆超强,过目能唱;即兴演唱,张口就来,给人鼓劲,为党和政府纾困解难。因德艺双馨,她十八岁就享受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当了多年的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二十年的市政协副主席。

一次,她请我父亲给她编写《郝桂萍艺术生涯》一书。父亲对她十多万字的录音译文逐段逐篇编辑整理,拟定标题,对遗漏部分又重点采访了她的同事、亲友,补写了七篇文章;逐篇拜读每一篇报道她的资料和专家评论文章,花50多天把这本书的主干部分整理完毕,并写了一篇《德高艺精的奇女子》的评价文章,除收入《郝桂萍的艺术生涯》一书外,还分别刊登在2013725日出版的《襄阳老龄》和86日《襄阳日报》上。


(注:来源《游踪遐思》一书)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