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只在汝心头-----沩山密印寺感悟
题记:虽已七月流火,但星城炙热难熬,闻沩山可避暑,携家父驱车欣然往之。入住密印寺傍一农家,早起晨光中见炊烟袅袅,日间留农舍伏案疾书,晚边推轮椅陪老父观密印风景,得暇,进密印古刹,烧香拜佛,爬梯登顶,乃至毗卢峰观音脚下,一时顿大彻大悟,得写景状物文字一篇,以作纪念。
沩山之大,从山麓驱车,弯弯扭扭要行半小时到山顶。眼前一硕大盆地,笔直的沩山大道延伸千米之外,左边沿马路一字排开三、四层楼房,都统一仿古建筑,朱红色屏廊、琉璃瓦,靠内则是乡民自建房屋,白墙,黑瓦,一排排,整齐有序,均不过四层。右边是密印寺景区,从东往西,一个大广场,依次为佛史雕刻长廊、莲花湖、密印禅寺、万佛灵山。整个盆地在群山环绕之中,四周都是矮矮的山峰,峰峦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究其为避暑圣地,大概与周边凸、中间凹地势有关。
从广场进,一朱红色巨石卧立,上雕“盛世禅都”,过广场,与卧石对应,竖一照壁,刻“密印禅寺”四字。从左进,三座方形角楼并排,两边略小,拱卫着中间大角楼,角楼前直立着十七尊铜像,如真人般大小,步骑相间,呈朝拜状,仰面对着一座高数丈的牌楼,上书“千年密印”,傍边立着裴休石像。史载:灵佑祖师开创沩山密印寺,大唐宰相裴休奉旨助建寺庙,这些铜像描述的应该是唐宣宗年间的佛事盛典。
依台阶而下,两边各排列四尊石像,从汉明帝开始,有唐玄宗、明太祖等,直到清顺治帝,其因应是这些皇帝特别崇佛。再下行,则见一亭矗立,亭中一大香炉,亭顶六角飞翘,名曰御稥亭。据说唐召宗在此烧过香,绕香炉一周,佛香沁脾。从亭下,两边各立三块巨壁,上面雕刻着释迦牟尼、如来等佛,人物姿态各异,应是叙说着佛教的历史渊源。下几层阶梯,又见六块巨型石壁,环绕成圆型,每块璧上雕刻一部佛经,尤以“佛说四十二章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显眼。游客如有雅兴,可驻足品阅,佛心可就。
从角楼到圆廊两边依地势而下,有几条麻石路穿行,路旁有树,有竹,有花,有草,眼前见蝶飞,耳边闻鸟鸣,实是早晚休闲之佳境。默颂佛经前行,眼前现一人工湖,呈九瓣莲花形状,曰莲花湖,水面长宽数十亩,沿边线浅水区有荷叶翘首,但不见莲蓬,湖边杨柳在风中摇曳。莲花湖东西两头连着两座三孔拱桥,东边的曰“普渡桥”,不言而预,普渡众生脱离苦海,西边的曰“三生桥”,意味着凡人都有“前生、今生、来生”。两桥之间有一个四周沾水的广场,中间有一莲花池,池中有一缩微的千手观音矗立,约六米,亦是湖中一亮点。人从桥上缓步,见水波涟漪,绿荷锦鲤,实是悠哉悠哉。
走过湖水,迎面一座数丈高的牌楼,巍峨雄伟,曰密印寺山门,右側立有两块下马石,上有宋神宗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足见皇家之重佛,亦显佛门之肃严。牌楼前则是一巨型广场,放眼望去,可容纳几万人,如在此行佛法大会,则可显沩仰之恢宏。牌楼对面即是密印古刹,金灿灿的墙壁,高数丈,顶上书“密印寺”三字,拱形大门,左右对联为:“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左右各有一张门进,扑面可见一大香炉,青烟渺渺,两边各立一角楼,右边是钟楼,左边是鼓楼,相应拱卫着中间的大殿,角楼上的钟、鼓,翘首可见。
大殿曰万佛殿,金色琉璃瓦顶,长宽数十米,数丈高,内外三十八根柱子,全为白色花岗石,应是此间最大佛堂。进得佛堂,三座如来佛像并坐,一丈来高,两边各立二位黄袍僧人,手敲木鱼,口颂佛经,为前来礼佛者祈福。让人极为震撼的是,佛堂四壁从下到上镶嵌着一尊尊金色佛像,密密麻麻,有一万两千多尊,殿内金光灿烂,令人目眩,据说有几尊为纯金打造,有识得者则是有佛根之人。
万佛殿后紧接警策殿,据传灵佑祖师在此写成《沩山警策》,告诫僧人修心向善,故佛界有云:《沩山警策》、《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为佛徒入门必修功课。从警策殿出,迎面是一面约四米高的人造石壁,上书 “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斗大的字,笔锋遒劲,系毛主席1956年题词。史记:1917年毛泽东曾到此地,与方丈彻夜长谈,顿悟出救国救民之理,“事”是如此,“悟”可未必,或实或虚,人可自判。
过石壁沿阶梯上,仰见毗卢峰顶,俯现一巨大广场,曰“吉祥”,有半个足球场大,中间两个围廊围着古树,左边是白果树,树大七围,枝叶茂盛,向天数丈高,因中间寄生一檀树,曰“白果含檀”,据说为灵佑祖师栽种,如此说来有一千二百多年的风雨。右边也是白果树,少了些年轮,疑是移植而来。
从吉祥广场仰望,万佛灵山上,一排排宽阔的台阶,两边是矮矮的松柏,呈菩提树状往上,一直延伸至毗卢峰观音脚下,好似瀑布倒挂。从广场上攀近两百级台阶,即到“如意”广场,中间立着一个双面佛韦陀,佛教中韦陀是佛的守护神,安在此处亦是为观音护法。再往上,又爬近两百级台阶,气喘吁吁,至“莲生”广场,两边各有两尊面目狰狞的西方神,曰广目、增长神也。又蹬台阶近两百级,精疲力竭,上至“平安”广场,坪中两边各一形态可掬的童男童女作揖,显然是童子拜观音。好不容易,终至山顶观音脚下,一个大坪,有足球场那么大,四周立着各样姿态的观音石像,每尊约三米高,神采各异,共有三十三尊,诉说着民间流传观音的三十三个故事。
坪中则是十里之外可见的九十九米高的观音铜像,底座有三层,呈莲花形状,花瓣上观音菩萨直立其上,几十双手向外伸展,慈详的面容俯视着寰宇大地,似在护佑着人间生灵。这尊千手千眼观音巨佛,远去观之,已是震撼,近去触之,更是顶礼膜拜。观音金身,新塑不久,据说至今为海内最大者,因酷暑季节,游人不多,但上攀下行者,一拨一拨往返不绝,假以时日,密印寺观瞻,万佛灵山拜观音,将会络绎不绝。
人在山顶驻留片刻,四周景色风光,一览无遗,左边山峦叠翠,右边叠翠山峦,居民房屋鳞次栉比,仿古建筑错综排列,莲花湖水波涟涟,密印寺香烟寥寥。一到夜间,观音头上放出四束强光,远射千米之外,加之园景内各处灯火齐亮,整个密印好似一个精巧别致的小都城,但又处在乡间山中,万籁俱寂,静谧无声,真是一处人间仙境,盛世禅都。
余在密印度留十数日,行走于山水之间,避暑于无形之中,览湖光山色,阅经书无数,常以佛徒自诩,悟得密传心印,一则游山玩水,二则驱热避暑,三则尽人之孝道,四则礼佛净心,可谓一石四鸟,何乐而不为?向佛数日,今徒然欲离去,心尚存疑,试问:佛在哪里?古人曰: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2016年7月记于沩山密印,2023年7月修改于湖南师大学堂坡
附“沩山密印寺简介”:
沩山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距长沙84公里,自古以来就有“大沩凌云”之壮观,“衡岳之下,山之大者数十,而沩最著”。公元807年,晚唐灵祐禅师建“密印禅寺”于沩山毗庐峰下,创宗立派。密印寺规模宏大,气度不凡,正殿四壁镶嵌12988尊鎏金佛像,为世界佛寺之奇观。宋朝时期密印寺曾与杭州灵隐寺齐名,不仅在我国宗教界有较大影响,而且在印度、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宗教界享有盛誉。如今万佛灵山上矗立一尊千手观音,高99米,乃世界第一大佛。
上一篇: 山东:难忘农村夏天下雨的日子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