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农村夏季
故乡,一个在我记忆里长满趣味的地方。儿时农村夏季像一首歌,时时拨动我的心弦,儿时农村夏季像一幅画,描绘出温馨和经典,儿时农村夏季更像爹娘的呼唤,让我们有幸福感和亲切感。
小时候的农村是没有电的,炎热的夏季对小朋友们来说是个快乐的日子,白天的时候,小朋友们吃完早饭,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伴出去玩了。雨后捉蝉是个既好玩又解馋的日子,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向家里弄点面粉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好在小伙伴海山的母亲是当时青年下乡的知识分子,享受吃国家粮的待遇,家里可以按月领口粮的,而海山的外婆又是极其和蔼,每到下雨的第二天,我们便到海山家里,央求海山的外婆给我们捉蝉的料引,海山的外婆便把一些面粉放到小盆里,然后倒入水,慢慢搅拌成特别黏稠的面筋,我们把面筋放到瓶子里,捏出一点放到一根长杆上,拿着杆子到有蝉的树上,粘住蝉的翅膀,把蝉变成我们的“俘虏”。时间长了,我们便总结了一些经验,最好不要从正面去捕捉,而应该从老远就要看清它的停留处,然后从树的背后轻手轻脚向蝉所在的树木靠近,到了近处,出其不意伸长杆去抓捕蝉,这样成功率一般是极高的。一上午的时间,我们三四个小毛孩幸运的时候,每人可以分到30多个蝉,回到家,大人会把蝉洗干净,用盐腌制后剁碎和辣椒炒吃,那种滋味是我对童年和家乡深刻的记忆。
家乡的夏季是别有洞天的故事,那时的农村环境不逊于现在的九寨沟风情,一条弯弯的小河围绕村子东部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河里各种“海鲜”是一应俱全的,两岸是高大的梧桐、杨树、垂柳等树木,岸的东部是一条宽6米的大道,两岸都是一望无垠的西瓜地。我们小组看瓜的大爷是个五保老人,队里为了照顾他的工分(当时农村是按照有多少工分,进行一年粮食分配),让他来看管瓜地。那时的农村很淳朴,农民很规矩,不像现在某些人,只要在其位,有机会就能把国家给挖空,可叹可悲呀。看瓜是不用看人的,任务只不过是不让一些动物把西瓜给糟蹋了,外出赶路和流浪的人口渴了,看瓜的大爷都会无偿提供大碗茶,还会给煎饼让其充饥。但是,对待我们这群小屁孩大爷是“束手无策”,每到西瓜成熟的日子,那河那瓜园便成了我们的乐园,几个小屁孩吃完早饭后,一起到看瓜的大爷那里,缠着老人家给我们讲故事,看瓜大爷是很爱小孩子的,只要我们一去,他便把在外漂泊的经历和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也可能大爷一个人太孤独了,只要有一个听众,他便滔滔不绝讲。小伙伴趁着大爷讲故事的时候偷偷溜走,爬到西瓜地里,摘了大的西瓜叶顶在头上当凉帽,看那个西瓜大,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架着西瓜往河里运,小伙伴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每次我们10多个小孩一般都是“偷”两个大西瓜来解渴。一次我们“偷”了三个西瓜没有吃光,剩下半个西瓜扔在河滩上,被家人发现后,那天参加“偷”瓜的孩子回到家里,每个人的腚膀上都挨了重重的处罚。大西瓜放到河里后,我们开始热闹起来,先把西瓜用沙子埋在水里降温,然后打水仗、玩漂流、练习狗刨等,玩累了,小朋友到齐了,我们便享受冰镇西瓜大餐。炊烟升起了,娘喊我们吃饭了,我们才回家。
晚饭后,大家会从家里拿个凉席铺在地上,坐在河边的路上凉快,为了防止受潮,我们都会在凉席下面铺上一层厚厚的麦草,大人睡在两边,小朋友睡在中间,沿着大路能排成200多米,那情形很是壮观的。小孩子跑到会讲故事的老人前面听故事,往往是一边听故事,一边对着故事的神话英雄看看天空的星星,英雄一般是天上的星星下凡,数着星星便进入了梦乡。
那时的农村交通不发达,农村人外出办事都是靠11路车,靠的是两条腿走路,若是有人晚上赶夜路经过我们村,那时的物质虽说缺乏,但是家乡人一直有着好客淳朴的品质,热情的留下那些赶夜路的过路人,让他们填饱肚子休息一晚再走。一个沂蒙山区的干部受到这种“待遇”后很是感动,在调到我们县当县长时,专门为我们村批了一些帆布大伞,让我们村里夏季乘凉时不再受到露水的侵袭。
夏天,遇上别人浇地,孩子会在水渠里玩水,冰凉的井水比现在的空调要凉快多了,虽然父母们会责骂,说这样会得关节炎,不过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保养身体的概念,只是觉得好玩就行。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时节,随便在地里掰上几颗玉米,一群小伙伴们一起在路边把石块磊砌了放在上面用火烧,味道很是鲜美。真的,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坐在空调屋里吃烧烤时,再也没有年少时玉米的味道了,好怀念儿时夏季的那段时光。
远离农村生活已有二十多年,小时候农村夏季那点事始终记忆犹新。随着经济的发展,故乡已经面目全非,和全国的大多数农村一样,水是臭的,天是灰的,更让人害怕的是家乡人的心变了,一切向钱看了,啥事都以经济利益为重了,亲情不浓了,相互帮助的邻居真情没有了。真的不知道,儿时农村夏季的往事还能否重现,我们这些故乡的孩子还能不能再次踏上儿时的“客船”。
下一篇: 光华视频的诗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