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渭密“万元田”

作者:班祖恒 阅读:372 次更新:2023-07-10 举报

 〔散文〕

                        渭密“万元田”

                             班祖恒


在田林县定安镇有一个美丽而富裕的小村,被周边群众称为“小香港”。这个距镇政府只有三公里的小村,名叫渭密村。引起笔者兴趣的,不是这个村“小香港”的称谓,也不是它漂亮的洋楼,而是这个村群众创造的“万元田”。


作为农家子弟,在我的印象中,在我们田林乃至整个广西,农田最多只能种双季稻。听说气候最炎热的海南,最多也不过种三季稻而已。按我们当地现时的水稻产量和市场价格,即使种两季,每亩农田的产值最多也不过三千块而已。那么,渭密的群众是怎么创造“万元田”呢?


2015年5月下旬,笔者有幸参加田林县文联组织的“深入驮娘江流域两岸人民生活,寻访驮娘江流域两岸历史文化”主题采风创作活动,走进该村渭密、洞洋连片八百多亩春黄瓜种植基地。虽然在瓜田的瓜架上看到的只有零零星星的“尾瓜”,但听着村支书黄志明兴致勃勃的介绍,还是足以让我们想象春黄瓜盛产时硕果累累的景象,心中对“万元田”的疑团终于解开了。


近年来,渭密村“两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路子,按照“改造提升、培大育强、品牌带动”的发展思路,以“百色——北京”果蔬专列开通为契机,邀请专家进村入户给群众传授农业新技术,采取“瓜—稻—菜”种植模式,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尤其是这里的春黄瓜远近闻名。


渭密的春黄瓜很有特色,它是用定安镇山黄瓜和白皮黄瓜经过杂交而培育出来的当地特有的瓜种。渭密春黄瓜的种植管理与别处不同,这里的群众使用的不是化肥农药,而是利用沼气池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培植春黄瓜,利用诱虫灯、捕虫器等来消灭虫害,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程专业化生产,全力打造有机春黄瓜品牌,因而这里的春黄瓜清脆可口,清凉解渴,还可以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深受群众喜爱。几年来,每到春黄瓜收获季节,市内各县区及云南省广南县、贵州省兴义市等地的商贩纷纷上门收购。


其实,渭密村实施的“瓜—稻—菜”种植模式就是“春种瓜、夏种稻、冬种菜”。


春节过后开始种植黄瓜,四月底五月初是春黄瓜的盛产期,春黄瓜收完,平均亩产量四吨以上,每吨春黄瓜可收入两千元以上,亩产值超过八千元。收完春黄瓜,把瓜架、瓜藤清理掉,犁耙田,育秧,然后种植一季水稻。水稻亩产量五百公斤左右,产值约一千二百元。秋季收完水稻后,把土晒干,犁田、碎土备耕,入冬后种植蔬菜。按当地群众的种植习惯,一般冬季是当地蔬菜缺乏的季节,因而种植蔬菜的收入也很可观,亩产值不下三、四千元。这样,每亩农田收入超万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渭密的群众就是这样创造“万元田”的,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到那里的春黄瓜种植基地走走,领略渭密瓜农的风采。


美哉,“万元田”!美哉,渭密!


但愿其他乡镇其他村屯的群众都像渭密群众一样,解放思想,跟着时代发展步伐,勤于动脑,因地制宜,在祖祖辈辈耕耘的农田里创造奇迹!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刘瑶

下一篇: 周晓明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