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两个大妈

作者:班祖恒 阅读:295 次更新:2023-07-05 举报

 〔小小说〕

                           两个大妈

                             班祖恒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题记


10多年前,我从乡镇调到县城的时候,单位分给我一套60多平方米的住房——那是原先其他职工居住,后来参加单位集资建房退出的房改房。由于当时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参加单位的集资建房,我一直居住很多年。


近年,子女已经成年,60多平方米的住房显得非常拥挤,可后来单位已没有可用于建房的地皮,面对日益上涨的商品房价,我只能望洋兴叹。


“大哥,我们参加单位的集资建房,有了新房,你们就搬到我们那套旧房吧?”妹夫说。妹夫还说,至于资金,要回原来的成本就行,可以分期付款。


于是,我们便迁入妹夫家那套旧房居住。


其实,妹夫的旧房居住还不到6年,又是精装修,看起来还很新。这套妹妹单位的集资房,有130平方米,除了离市区中心远些,其他方面都很好。


妹夫他们之所以到市中心购买一套商品房,主要也是嫌那套房离市中心远,来回不便。


这个小区,住户基本都是妹妹单位的职工。刚入住,小区内有两位大妈最先引起我的注意。


据了解,她们都是妹妹单位的退休人员,一个姓郎,另一个姓康。再深入了解,得知郎大妈夫妇有一个女儿,女儿夫妻外出务工,将一对子女托给郎大妈夫妇照看。康大妈也有个女儿,女婿是外地人,是个加工厂的老板,家庭经济宽裕,带着一对儿女跟着到外地读书。


这两个大妈,引起我关注的地方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与捡“垃圾”有关。


县城是座山城,小区位于半山腰的环城公路边,居于与市中心隔山相望的位置,要到市中心去,要么乘摩托或小车或其他交通工具通过左右两头的转盘后再进入市中心,得走一个大弯;要么从小区旁边走小路步行下到市中心,这条路算是捷径了,步行还比以车代步还快,本小区和附近其他小区的很多居民都爱走这条小路。


由于行人不少,有些人又不讲究卫生,经常随手丢弃食品包装纸、餐纸、果皮、烟盒烟头等。我也喜欢步行,经常从小路往市中心走,因而每隔两三天就会遇到郎大妈在送孙子女去学校后,便拿着一个黑色食品袋和一个夹子捡垃圾,捡完后再将整个垃圾袋丢到小区门口旁边的那几个垃圾桶里,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几乎成了规律,很多路人都竖着大拇指对着郎大妈,给她点赞。


她总是说:“看到路上有垃圾,总是觉得不舒服,捡着捡着就成习惯了。”


我所居住的小区附近,还有好几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几个大垃圾桶,因而我在步行运动时,总是碰到好几个拾荒的大妈,久而久之成了熟面孔。


从她们碰面的聊天得知,她们大多是从乡下到县城陪孙子女读书,或家庭比较困难,或习惯于闲不住,送孙子女去学校后,捡些废纸箱、啤酒瓶、破铜烂铁等售卖,攒些零用钱。


令我想不到的是,家庭经济宽裕的康大妈竟然也加入这个行列。她常常坐在小区大门旁边的小卖部,一边与一帮打牌的大叔大妈聊天,一边不时往那几个大垃圾桶观望,一旦有人丢垃圾,便前往扒拉,见到有可回收的废旧便捡过来。


不仅于此,她还经常沿着公路,凡有垃圾桶的地方,都要过去翻找一遍。


有一次,我在步行中,又见到了两位拾荒的大妈。想不到,我竟然听到她们这样的感叹:“现在垃圾(废旧)越来越不好捡了,这几个附近的小区,我们是抢不过那个工作(本地方言,意即有工作职业的公职人员)了,人家闲着没事,整天来回捡垃圾(废旧)。”


听着这两个大妈的聊天,我非常感慨:康大妈虽说不上“与民争利”,但作为和康大妈一样,也是一名公职人员的我,听着那两位拾荒大妈的感叹,心里很不是滋味。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捡金人

下一篇: 抠叔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