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八渡古镇

作者:班祖恒 阅读:765 次更新:2023-06-29 举报

 (散文)

                        八 渡 古 镇

                            班祖恒


八渡位于广西田林县西部偏南,原属广西西林县,壮语意为“渡口”,是田林县最古老的圩镇之一。一九五一年八月,撤销西林县建制后,县域七个乡并入西隆县(后改隆林县),八渡和其他三个乡划归田西县(后改田林县)。


八渡有广东会馆。谢贤修在《城中文史》就这样提及八渡及八渡的广肇会馆:“粤东会馆也称广东会馆。广东人同乡观念深,都是广东人,但同府或同一语言的又多亲近些,笔者在桂西最偏僻的万山之乡西林县八渡圩,一个二三十家的圩场,居然也有一座广肇会馆。”据老辈人说,当年来八渡经商做生意的,除了南宁、贵县等本省籍外地人外,还有广州、肇庆等外省籍人。这些商人主要把外面的食盐、烟丝、布匹、日杂生活用品等和煤油、火柴等“洋货”运进来,再把本地的桐果、云耳、八渡笋等土特产和首乌、灵芝等药材运出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八渡这样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怎么会在清朝就有远至广东的客商到这里经商做生意呢?我想,那只能从驮娘江找到答案了。


在广西版图最西端,有一条细柔而绵长的清流,蜿蜒在滇桂两省区的边缘,这就是神秘而古老的驮娘江。驮娘江古称文象水,史上又称渌驮河、同舍河和剥隘河。驮娘江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流经广西西林县八达、普合、那劳和田林县的定安、八渡、八桂等乡镇后与同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的西洋江汇合,便又进入云南富宁,流经达板、剥隘等地再度进入广西,流入右江,最后注入珠江,流入南海。


据说,当时驮娘江沿江圩镇均有货船通航,上百吨的船只能溯江而上,直抵剥隘、八渡,以上江面逐渐窄小,仍可通航小型船只和独木舟。因而沿江圩镇成了各种货物商品的集散地,码头船只如梭,岸上商贾云集。


《西林县志》记载:“清至民国年间,西洋江、驮娘江水量较大,小船只可在江上自由来往,清康熙年代,有广东商人溯江而上,至境内的达下、八渡、定安、那劳、普合、八达、土黄等地经商,把食盐、布匹、棉纱、火油、火柴、烟丝等商品运进来,又把山区的农副土特产品运出去”。


这里提及的那劳、普合、八达、土黄等几处地名都在八渡的上游,当时也有广东的客商。千百年来,驮娘江畔的古圩镇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演绎着兴旺与衰落。


可见,像八渡这样当时陆路交通十分不便的广西内地,广东客商以及本省籍外地人进入经商,主要靠水路了。八渡作为驮娘江边的一个圩镇,广东客商顺江而上,经商做生意建会馆,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久前,笔者前往八渡探访,所看到的驮娘江和当时八渡的渡口已今非昔比。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陆路交通上的便利和丰盈的驮娘江日益变“瘦”,八渡圩老渡口昔日热闹非凡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虽然老渡口那株数百年的大叶榕依然苍翠,今天的八渡比往昔更加繁荣,但想起那句“今人不见秦时月,今月何曾照古人”的古诗,还是令人心生诸多感慨。


说到八渡,不得不提到八渡笋。八渡笋,因最早产于八渡乡而得名,具有悠久的历史,八渡笋又以其脆嫩无渣的口感闻名。


据《镇安府志》记载,明代万历初年,广西朝贡官员向朝廷进贡八渡笋;清代《珠几幼学故事琼林》一书中提到了田林(时为西林)八渡笋被列为了朝廷贡品;嘉庆年间的宫廷菜谱中也列有八渡笋的名字。说明在清代之前,田林(时为西林)不但种植有八渡笋,而且种出的八渡笋富有盛名。


据《田西县县志》记载:“本县原为凌云、西林、西隆三县辖地,旧隶泗城府”,也就是说,田西县(今田林县)当时属泗城府所辖。《幼学珠玑》首卷《各省学校土产备览》中,记载了各省下属各州府的学校数和土产名称。书中泗城府一栏记有“土产:降香、缜砂、八渡笋、草果、鸟药、蜡”的字样。这六种土产虽不全是田林所产,但八渡笋是田林出产无疑。此书全卷记下当时全国19个省(含京城)250个府的土产贡品几千种,其中进贡竹笋的只有福建省的福州和延平、江西省的吉安、广西的泗城四个府。福州贡的笋叫“莱笋”,延平府贡的笋叫“笋”,吉安府贡的笋叫“浮笋”,泗城府所贡八渡笋的名称沿用至今。


是谁把八渡笋引上朝廷?有人认为,产于偏远山区的八渡笋,之所以能成为贡品,与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有关。他就是岑毓英。岑毓英(1829——1889),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先后受任云南宜良知县、路南知州、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都察院右都御使、贵州巡抚、福建巡抚、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等职。田林八渡乡当时与那劳乡同属西林县治,八渡、那劳两地相距不过几十公里,均位于驮娘江沿岸。


在清代的同治、光绪年间,岑毓英活跃于我国东南、西南地区,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官至一品顶戴花翎。因为他的崛起,驮娘江畔一时涌现岑春煊、岑毓宝、覃修纲这样一批“花翎人物”。据说,慈禧太后每一餐的膳食不少于120道佳肴,其中一道是八渡笋。不少当地人认为,只有岑毓英这样的人物才能走进北京紫禁城,才有机会将八渡笋引进清朝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宴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镇安府志》记载,明代万历初年,广西朝贡官员就已向朝廷进贡八渡笋的记载;早在清朝嘉庆年间,清王朝的宫廷菜谱上也有了八渡笋的名字。那么,是谁最先把八渡笋引上清廷并使之成为贡品的呢?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还没有答案。


但是,八渡笋原产地在八渡,八渡笋早已名声在外,这是毫无疑问的。


田林历代县志都将八渡笋列在其中,作为田林县的特产记载流传。因为八渡笋的品牌效应,2009年田林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为“中国八渡笋之乡”,2010年八渡笋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几百年来,八渡笋以其独特的风味闻名,并逐步走向了国际市场。


古镇八渡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田林茶油香

下一篇: 家乡的油茶树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