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黄花浅淡竞风流

作者:谭希诗 阅读:283 次更新:2023-06-24 举报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沐浴浓浓的秋意,伴着落叶的静美,我走进了青州,走进了宋代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具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故居。在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望见了千年前的文坛女神,她孤独的倚在窗前遥望天宇,落日的余晖,播撒大地,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的记忆,在冷漠孤独中企盼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惆怅的心情,在落寞的岁月中飘零,万千心事向谁诉说,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出生于济南,世袭的文化传承,让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芳华妙龄便有佳作问世,诗词造诣已受远近瞩目,胸藏万卷,笔下如神,万千情恨,借词舒展,一词一句,如诗如画。到了十八岁时,正是青春绽放的时节,由于机缘巧合,她与赵明诚相遇、相知、相爱。婚后的这段时间里,她把赵明诚作为情感表达的知己,如影相随的夫妻二人,趣投意和,夫唱妻随。他们品茗畅谈,饮酒赋诗,挥毫泼墨,鉴赏书画,可谓恩爱有加、其乐融融。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身为官宦之后的赵明诚毕竟是官场之人,奔走仕途已成为他婚后的常态,若即若离和独守空房的现实,逐渐的给李清照婚后的幸福生活罩上了一层暗淡的阴影。怨言、思念常常化作一种填词的冲动,用创作的欲望来排解心中的忧伤。夜已深,万物静,思念如故,情更浓。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词人饱蘸深情,发自内心的情怀,以清丽的笔素,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怀。“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羞。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面对自己深爱之人的离别,彻夜难眠,相思之苦一直在心上缠绕,愁的是清苦,愁的是寂寞,愁的是独处,这种愁能与谁说,只能跃然纸上,用这种填词的方式来排遣自己的期许和不安,借以抒发对夫君的思念和哀怨之情。一首如梦令,藏着多少胸中感怀,凭自己的手,借自己的词,把万千情怨,畅快淋漓的诉说。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作的上阙写她自己重阳节时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的感受,突出一个挥之不去的“愁”字。下阙借助黄昏时东篱把酒、赏菊吟诗这一看似消闲实则烦恼的生活片段,生动的塑造了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一个“瘦”字,既表明了女词人的憔悴,又阐扬了女词人的典雅。可谓神来之笔,开合有度,运用的恰到好处。

宫廷的斗争是残酷的,胜王败寇的结局,一直是封建朝廷内部争斗的不二法则。随着赵明诚父亲在官场争斗中的失利,加之对官场险恶的厌倦,夫妻二人在形势的所迫下,只好选择离开汴京,又回到了青州。年仅二十四岁的李清照来到青州后,远离了京城官宦的尔虞我诈,生活归于平静。青州山清水秀、民风纯朴,让李清照想起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李清照就借用《归去来兮辞》中的“审容膝之易安”句,将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将居室命名为“易安室”。从此,李清照以“易安居士”自称。由显贵变成普通百姓,对于李清照而言,则是因祸得福,因为这时候,她的内心是平静的,生活是恬淡的,无繁杂之事的困扰,可以静下心来专心致志的从事自己的诗词创作。在青州,李清照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青州不仅成为她独善其身的圣地,更成为她清词丽句的摇篮。在这里,她的玉笔洒脱自如,她的墨香温暖飘逸。二十年的宁静淡泊,二十年的文学积淀,让她的诗词创作源源不断的涌现。据资料考证,李清照在青州所作的诗词约占她一生所存诗词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有许多作品成为了千古绝唱。其中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是李清照在青州最为开心的时候,游览山水,写意人生,每天都伴着欢乐声度过。经常记起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落西山,豪饮之后的沉醉,让她忘记了归路,回舟返途时又误入藕花深处,急于划船过程中惊起了满滩的鸥鹭。这首词应该说是李清照在青州作品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作,从词中所表露出的含义和语句的应用上,足以看出李清照当时的心情是何等的惬意。

青州的二十年,是李清照生活幸福、创作丰盈、情趣也极具浪漫的二十年,夫妻踏雪寻梅,赏花望月,这样的生活,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是留给她最美好的回忆。人生如此的漫长,而回忆总如此的短暂,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幸福和悲伤而停留问安,更不会去过问人间的悲欢离合,正应了李煜的那句话: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绿肥红瘦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可是那流光中如秋叶般静美的女人,却在酸甜苦辣中,在忧国忧民的伤感中渐渐地老去。岁月的变故一次次击中了李清照,先是亡国之恨,接着又是丧夫之痛,这种无法承受的灾难,让李清照猝不提防,“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伤感之作,应该是李清照当时的真实心境。身心的憔悴如凋谢的花,在李清照的灵魂深处零落。那个在秋千上玲珑巧笑,却把青梅嗅的少女不见了,那些温暖如春的往事,那些绮丽缱绻的情致,如同尘烟般散去,已无法寻觅,留下的只能是春水东流的惆怅。

青州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随着青州的陷落,李清照被迫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离开青州后,李清照的生活虽然很艰辛,但她矢志不渝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她坚信人间是美好的,只要始终坚持一颗善良的心,定能换来美好的向往。词人虽然飘荡于江湖,也不知未来会怎么样,但在那个不堪的年代,她一直没有颓废,没有萎靡,她把一切看得很淡,追求与向往让她一直处于坚韧不拔的状态。正如晚年所有填词里隐含的那样:不忘初心,超脱困顿,荣辱不惊,一往无前,不计得失,超越自我,这大概就是她晚年的生活的具体写照,也是她走向最后的归途的自我告白。

人生总是在跌宕中发出惊天动地的鸣响,也总会在遗憾悲婉中产生肝肠寸断的顿悟。岁月不止,逝者如斯,当我们穿过浩渺的历史烟云,重新审视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时,我们仍能感觉到她始终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守护自己一生珍爱的清词丽句,她心底的烛光一直是明亮的,她忧国忧民的高尚清怀,在时空的长河里一直散发着恒久不灭的光芒,她如浅淡的黄花一样,虽弱小却一直散发着高贵典雅的迷人气息,并在微风的吹拂中,极像词作里跳动的文字一样,竞显其风流本色。


上一篇: 师爱,在我心中筑梦

下一篇: 又是端阳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