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书味”
〔随笔〕
读 出 “书 味”
班祖恒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其文字更是博大精深,精妙绝伦。有时候,调换文字位置,或添加标点符号,或朗读时语句停顿在不同地方,其意都大不相同,甚至意思相反。
早年我还在乡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一位老领导,他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在他家的客厅,我就看到他自己书写的一幅书法:“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虽然只有3个字,但调换到不同位置,其意是大不相同的,还蕴含着“做人不易,把人做好,这是一生的学问”的道理。
记得中学时期,语文老师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文章《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时,由于我开小差,没有认真听讲,以致对“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这句话疑惑了很多年。直到参加工作后重温这篇文章,反复思考,才真正理解其含义。原来,鲁迅先生说的是“打/死老虎”,而我却误解为“打死/老虎”,其意大变,对鲁迅先生作文之精妙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卖酒的商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的要求是: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默思片刻,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财主异常高兴。
秀才写完之后,摇头晃脑地把对联念成:“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令财主哭笑不得。
对联的文字虽然没有增减,位置也不变,只是移动标点位置,朗读时停顿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前面写出来的,是褒义;后面念出来的,却是贬义。
对于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纳入小学教材的《七绝·清明》,更是有很多改动的版本,现举两例。原文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来,有人把这首七绝改成了小剧本:
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例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通过改动,尤其是后面,语言生动,画面感强,人物呼之欲出。
所以,在读书时,我们必须掌握要领,仔细琢磨,这样才能读出“书味”,阅读才更有收获、更有意义。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