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近忆屈原
端午临近忆屈原【散文】
文/王世杰
四季更迭,天地轮回。年年都有一个能够调动无数人思想感情的端午节,年年都能闻到教人产生别样心境的一缕缕粽清香,年年都会因为缅怀屈原而带来心情上的一丝丝悲凉。每过一次这个特殊的节日,都会给我带来无尽思索和深沉复杂的心情,使我的思绪好像不由自主地飞向了远去的两千多年前,飞向了空气似乎凝固了的汨罗江畔,去追寻那疲惫不堪、清瘦颤抖、步履蹒跚的屈原。在这大江南北无数人深切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先驱的浓郁的气氛之中,我怎能无动于衷,难免要对先辈的不幸遭遇和凄惨悲凉的人生结局,感到万分惋惜和无比难过,心里总会觉得非常的不平静,总会觉得像有一盆熊熊的炭火在胸中燃烧,一种难抑的悲愤之感,常常会萦绕在脑海之中。因此,在这个牵动亿万人心的日子里,总觉得应该用自己手中的笔为诗人写点什么,不然心里会有经久地不安乃至会认为自己有点儿对不起这位伟大的先贤。
这样一位满腹经纶、精忠报国、富有治国理念和济世方略的佼佼者,为了爱国,为了明志,怀着极度复杂、悲愤的心境投江而去,结束了令天下无数人感到万分遗憾的一生。这感天地、泣鬼神的举动,给后人不仅留下了无限的痛惜、忧思和心颤,也留下了刚正不阿、一身豪气、愿与挚爱的国家同生死和共命运的永远闪光的精神财富。
每每到了端午节的前后,是人们追忆、悼念、缅怀诗人的气息最浓厚的时期,祖国各地都会沉浸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之中,各族人民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让人敬仰的先贤。我也一样,只要闭上眼睛,总会感觉屈原就站在面前。有时还会意识到,他在荒草遮掩的小径、崖畔或原野徘徊,紧锁着眉头,用饱经风霜的泪眼,遥望着首都,遥望着远方,遥望着苍天;他时而张开双臂,仰天长叹,发泄着心灵深处的郁闷和对现实不公的愤慨;他时而凝立,痴视着眼前一切的美好随着疾驰的狂风,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个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磕碰、尴尬或时运不济。然而屈原的人生,是在一种无法摆脱的难耐、悲凉、凄惨、孤寂和精神压抑的情景中度过,给了今人以永久的咀嚼、回味、联想和怜念。我常常在恍惚中以极大的崇慕之情,想竭力试图揳入屈子的风雨生涯,去走近他,去欣赏他的诗歌,去倾听他的诉说,替他分担一份忧愁,帮着拂平他内心的累累伤痕,并用他那铮铮风骨,更强烈地去打动自己,教化后人,撼醒更多人的懵懂、迷茫和愚昧。
也许,我们当代人对屈原的了解,大多局限于梗概的层次上,只能在史、志中或民间传说中撷得一二。但当真正了解了屈原的实际境遇,恐怕没有一个人的心里会平静如水,会不泛起层层的涟漪?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诞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也就是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本姓芈,后改姓熊,名平,字原,常被人们称为屈原。他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自幼刻苦钻研,胸怀大志,老早就显露出了超凡的聪明和才智。在他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当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各雄踞一方,争城掠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由于屈原出身贵族家庭,与他入仕时的楚怀王属本家,加之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博学多才,故而受到了怀王的赏识和信任,官稚左徒和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朝廷颁布的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他经常与怀王一起商议国家政务,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他力主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弊政,联齐抗秦和提倡“美政”。
经过屈原的运筹帷幄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楚国在短期内国力得到显著增强,出现了国富兵壮、威震诸侯的大好局面。但也不可避免在某些方面惊扰、挫伤了贵族们和那些心术不正官僚的切身利益,再则他一身正气,生性耿直,绝不与权掌中枢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以及怀王宠妃郑袖等人同流合污,便从此和腐朽贵族集团势力发生了尖锐、不可调和的矛盾,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弹劾、排挤和无情打击,使懵懂昏庸的怀王也因听信奸佞谗言渐渐与之疏远,并且裁降了他的官职。
公元前305年,屈原因早就看穿了秦国的不怀好意,挺身而出,冒死反对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不仅谏言未被采纳,楚国还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更使他自己因惹怒王上被逐出郢都,开始了痛楚、凄凉、无奈的流放生涯,被遣送到汉北地区的汉水上游一个荒凉、孤寂的地方,过起了被抛弃和另眼相待的庶民生活。
后来,在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的命运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继续受到严酷的迫害。由于新王偏信与屈原有过节官员的百般诬陷,便再次把屈原逐放于南方更加荒僻的陵阳,据说是当今安徽省青阳县以南的沅、湘流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过程中,屈原苦于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满怀政治理想和抱负没有丝毫施展的空间,对于此种悲哀至极的窘境,他无从以对,只能把一切思想情感寄托在笔端,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富有浪漫色彩又影响深远的诗歌。他的作品,文字华丽、娟美,想象丰富、奇特,比喻新颖、高雅,内含深刻、幽远,成为堪称中国最卓越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集官员、诗人、辞赋家于一身的世界文化名人。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史上,由于有了屈原这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出现,标志着中国的诗歌从此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并且开始创立了“楚辞”这种特有的文体和“香草美人”的传统,使他成为第一位留下姓名的杰出的爱国诗人,给后世留下了像他的代表作《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等千古不朽的传世名篇。可是在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一举攻破了楚国国都,瞬时使屈原受到了灭顶的思想打击。他心急如焚,哭干了眼泪,想到自己虽怀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却要眼看着国家灭亡而无力回天,使他的身心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眼前能看到的只是昏暗一片,一切的念想忽然间灰飞云散了,他只能以死来表白自己对世事的忧愤和替国家痛惜的心迹,于同年的五月五日,他毅然抱着一块大石,带着欲哭无泪的屈辱和辛酸投入汨罗江中,告别了曾经充满希望、一生依恋的国家,走完了他悲喜交融、爱恨交加和痛楚相随的人生之路。
人们为了纪念、缅怀这位可与日月同辉的爱国主义者,便应运而生了端午节。在节日前夕家家包粽子,节日那天人人吃粽子的习俗。据说这是来源于屈原投江以后,众人为了保全这位好人的尸体,纷纷做了大量散发着清香的粽子,抛进水里,喂食江中所有的水生动物,以让它们不要去触碰死者的遗体。虽然这只是天下人的一种心理愿望,却实实在在地说明了民众对屈原的深切爱戴与敬重。就这样,民间渐渐地形成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
屈原走了,走得气壮山河!我曾无数次地思索过,在那样旧的社会体制下,还有什么力量能够去改变这个让人心碎的现实?他那万分的期待如流星一样飞逝了,他那殚精竭虑描绘的治国宏图被无情地撕碎了,他那一生秉持的政治理想,随着楚王的愚昧、无知、昏庸被彻底葬送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又能怎么样呢?怀着屈冤、悲痛、愤慨、绝望的心情,与滔滔不息的清流,与他终生挚爱的故国融为一体,也就只能成为他寻求的唯一也是充满遗憾的归宿。然而,我以为,他并没有死,仍然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他那千忧万虑的幽魂,并没有陨灭,依然在汨罗江流域飘荡,在祖国的锦绣山川上游曳,窥视着他一生魂牵梦绕的故土的沧桑变换,关注着有幸生活在这壮丽国度里的人们,是怎样的精神风貌?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里生活?是怎样地治理和使国家繁荣昌盛?也许,他随时都会与我们同行、与我们同在,并在默默地祝福着古国的人民,能生活在充满阳光、洒满希望、没有黑暗、没有猜忌、没有纷争、和谐相处的清明世界里。
在我即将落笔的时候,我的耳畔似乎又响起了屈原在艰难的人生路上的挣扎声、呐喊声和凄苦的哀叹声,使我的心灵里,又一次出现了激烈的碰撞,使我对他那无与伦比的精神境界、凛然气节的膜拜之情,又一次得到了加深与升华,并对他的那种心理煎熬和所蒙受的灾难,萌发出无休止的悲鸣,以至心潮澎湃和双眼模糊。我在不断地沉思着,在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每一位华夏子民,都应该有一份强烈地心灵感触,都应该从屈原的身上感悟到一些闪光的东西,都应该以屈原的爱国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从而去锻打和净化精神世界,用自己的一片赤诚,去爱国,去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奉献出全部的力量,也让在星空看着我们的屈原得到一丝安慰。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洛滨文学》总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农民日报》《人民邮电报》《中国农机安全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延河》《山花》《延安日报》《人民网》《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丝路金融文学网》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网媒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随笔、评论等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大量文字因被转载见于全国著名和各大网站。
上一篇: 我的眼里藏不住一条流淌的星河(外一首)
下一篇: 由跟随洋“父亲节”引出的思考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