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卓越人格
李镇西老师说的“优生”,不只是那此事学习成绩拔尖的“尖子生”面我多说听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最终能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因为教师对“优生”的爱几乎是天生的,但对“优生”的认识却未必正确而全面。当我们第一次从新生报名册上认识“优胜”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他们并不是我们教育的成果,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同样需要从零开始。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育者不但只注重“优生”的学习分数。而且“一好遮百丑”,把他们的优点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却被教育者忽视了。
引导“优生”树立志向。这些优生,如果仅以考上大学为目标,那么我们国家不过是多了一名大学生而已,而绝不会是又多了一名钱学森、华罗庚。要让这些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就要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做到真正“志存高远”。成绩比别人好,就以为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而现在起就应该别别人多一份努力。推荐他们看伟人名人传记,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帮助“优生”认识自己。一般来说,“优生”有较强的自信心,但“优生”对自己的人格修养、知识框架、能力结构等综合素质也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对自己某些方面的发展潜力认识不足,最终也阻碍他们成为教育者所期待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该帮助“优生”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虚荣自私、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等心灵的毒瘤也开始滋长,适当淡化这类学生的“优生”意识,帮助他们去掉他们头上自我陶醉的“光环”,以恢复他们普通同学的感觉,是他们保持一颗纯朴童心的有效方式之一。
激励“优生”超越自我。“本来可以得100分,却只得了99分;本来可以考上名牌大学,却只考让了普通院校;本来可以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却只是找到了一个谋生的饭碗……”如果不具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能力。在未来的道路上,千万不要埋没了自己。我们对他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向他们提出“追求卓越”的希望。
训练“优生”受挫心理。长期处在金字塔尖的“优生”们,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心理承受压力较弱,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学生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要让他们学会坦然面对人上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培养“优生”创造能力。未来对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能满足于“优生”名列前茅的考试分数,而应有意识地培养其创造能力。要教育“优生”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即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大前题下,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让学大胆地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
在这一方面,我是这样子处理的。
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学生如果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基于以上理论,我在班会学习和平时管理中,时时事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给学生讲理想前途,讲学生作为一个人目前应该承担的学习责任以及长大后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不承担这种责任将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我还请乡村的党员、干部和回乡休假的大中专学生到校给学生现身说法,讲自己成才的经历,讲自己成功的经验,讲学生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代,应抓好紧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应该成为的那个人,才能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好的效果,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光是为了将来能考个好学校(如果是那样的话,许多考学无望的同学早就可以回家了),还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生存而打基础,为了将来更好的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掌握更多的本领。所以原来许多考学无望的学生也找到了自己新的目标,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的学生说:想想为自己日夜操劳的老师和父母,想想还很贫穷的家乡,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二是承认学生的独特性。能使师生都客观地看问题,而不至于太理想化而导致心灵浮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在班会上学习了以上理论后,我在教学中主要先尝试了不再统一布置作业的作法,在讲完课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自己喜欢做的或者自己拿手的题目可以全做,也可以做一部分,但至少要努力做一个。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于是学生都能静下心来自己思考自己的作业,积极主动请教老师、同学,再也不像以前一样被逼的乱抄一气。除了应付差事,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三是注重努力培养学生的体验性是搞好班级特别是一项新工作和让学生成长的有效手段。学生的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经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成了掌握知识与技能、把握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与价值观的过程。具体是指学生学习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学生进步了。
上一篇: 感慨于李老师和万同的生命交流
下一篇: 王彤,我心中永远的痛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