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茨淮新河工地见闻

作者:闫应科 阅读:641 次更新:2023-10-14 举报

 茨淮新河工地见闻

(沈阳 闫应科)


一九七二年冬季,第二炮兵接兵部队,在蒙城、利辛两个县,征兵一千七。

我是一名在校学生,为了实现从军之梦,带着憧憬,满怀激情,走进茨淮新河工地。与修河民工一起体检,我要当兵去!

三天的时间,我与村里叔伯大爷一起,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吃的是:杂面馍、白菜汤,平时很难有细粮。耳闻目睹河工们的艰辛……

肩挑、人抬,独轮车、架子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把河道里的土运往坝堤。虽已近初冬时节,寒风刺骨,可他们都累的大汗淋漓。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附近公社“劳动集”,体检完回到修河工地。下午开工时,偶遇县长检查来这里。

我的邻居三叔,个子不高,体质瘦弱,头上斑秃是儿时的患疾。可是挑起一担土,小扁担忽闪忽闪,健步如飞,挑土上堤……

此场景恰好被县长看到,不禁脱口而出:“这小秃子真能干,好样的”!大家听到县长叫绰号又表扬,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我的同族大爷,正好坐下抠鞋里灌的土和泥,被检查人员发现,挨了一顿“批”,心里觉得很委屈。

这个工段是开挖新河道,河宽约有一百八九十米。沿河堤土坡运上去,垒土筑堤。

放眼望东西两边,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际。彩旗飘飘,人声鼎沸,号子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

看此情此景,我感慨无比:英雄的皖北人民,正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他们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前所未有的奇迹!

第三天上午,我离开工地。虽不是修河民工,但阴差阳错,让我从这里体检入伍,走出那祖辈生息的黑土地。

转瞬之间五十多年过去,未知修河人健在几何?然历史已向世人见证,这条河已凸显出——排涝、灌溉、运输、生态、环境和旅游观光等综合效益。

茨淮新河——皖北千百万儿女的“母亲河”!您将一如既往、更加卓越地履行使命,福佑中华民族、福佑子孙万代、福佑皖北大地,一直自西向东——奔流不息!(文中“劳动集”现为安徽省凤台县大兴集乡)

作家简介:闫应科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人,1972年入伍,1998年从第二炮兵后勤部转业到沈阳市公安局,三级警监,大学本科学历,军警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主编团史《巍峨丰碑 辉煌历程、校史《悠悠校园情》、军农生产史《情系辽河 相约盘锦等三部文献类书籍。

参军入伍体检之地参军入伍体检之地(图/沈国磊)
今日茨淮新河景观今日茨淮新河新景观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