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能力
(散文)
阅读是一种能力
段强
阅读是一种能力,人没有阅读就难以获取认识上的飞跃。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每一位有所建树者对知识的认知绝大部分不是来自亲身体验,而是来自间接的认识,也就是以阅读为主要途径的间接式体验。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约翰·凯里曾经这样描述影视与书刊的差异:“电影与电视所传递的图像几乎是完美的,看起来和它要表现的东西没有什么两样。印刷文字则不然,它们只是纸上的黑色标记,必须经过熟练读者的破译才能具有相应的意义。” 这里所说的“熟练读者”,其实就是具备阅读能力的人。那么,我觉得对于约翰·凯里此番阐述可以作这样的解读:影视图像传播的信息是直观形象的,只要具备一般的生活经验,就可以看懂不至于特别陌生的画面。换句话说,观看影视节目要比阅读书刊轻松得多。这也正是为什么影视受众比报刊读者要众多的原因所在。另外,观看影视节目可以借助画面色彩看热闹,即使看不懂,也可以获得感官视觉上的新鲜感。但是,看书读报就不同了,没有阅读能力的话,阅读活动在脑海中的构图就难以实现,也就是读不懂,不理解。因为在书刊文字中无法直接看到画面图景,必须依靠读者的“阅读能力”来实现脑海中的图景描绘,否则就不能在书刊文字中寻找到任何“热闹”。当我们能够借助于对文字的阅读,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认知与理解领会之后,迅速在自己的脑际产生一种联想,进而勾勒出些许生动丰富的画面,这就是读者依靠阅读所形成的一种再创作效果。这就是我所说的阅读能力问题。
毫无疑问,阅读是需要能力的。这个“能力”首先是对于文字、词汇的识别理解和语法规则的熟练掌握,这是一个人具备阅读能力的基本条件。但是,一个人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及格甚至是优秀还远远不足以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那些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应该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语文基础知识都不错,有的可能还是很优秀的。但是,他们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如果仅仅是忙于应付考试而走完四年大学生活的话,那么我敢断言他们的阅读能力不会比我这个仅有成人学历者强到哪去,甚至还不如我。因为,我的阅读和写作生涯是并驾齐驱走过三十多年的。我发表的新闻和文学作品足以用成百上千篇(首)来计算,这是一个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有机过程。读写互助,彼此并进,这样的实践才是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过程。
当一个人在书刊的伴随中,通过阅读与写作,对生活一而再,再而三地观察、体验、审视、剖析后,便会将现实生活体现的和书刊文字对于生活记录与描述中存在的种种现象,进行一番由衷的咀嚼品味,并倾注内心的情感。这样的人会用内心的灵感去扫描书刊的每一个页面甚至每一个文字,会从书刊中发现远比影视画面丰富得多的绚丽景观。这就是阅读与写作“两条腿走路”者所掌握的独到技能——阅读能力。生活阅历的丰富积淀和对于书刊文字的广泛阅读,定然会使一个人对于书刊文字培育出一种渗透于灵魂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拥有者,就是毕生热爱阅读的人。
如今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往往是离开“网络搜索查询”,其余什么能力都是笨拙的,就连查阅纸质字典词典的能力都退化了。面对印制精美的各类书刊,一些人总是显得迟钝茫然,丝毫没有阅读的兴趣,更不要说阅读质量了。有些疲于考试的人只把手中的书籍当做“敲门砖”,一旦考试完毕就会把手中无用的“砖头”抛弃。如今有的人虽然不是文盲,但是已经成为了“字盲”、“书刊盲”。他们除了电脑网页和手机微信,几乎长期不再阅读书刊,对纸质媒体不屑一顾甚至排斥厌恶。他们自以为这是快捷进步,殊不知这最是容易遭遇网络良莠不齐杂乱信息的误导和蒙骗。渐渐地,这样的人就会动摇原本就不够坚定的书刊阅读信念,亦或最终退化和丢失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需要具备语言文字基础,需要写作实践的助推,更需要内心情感的蓄积与迸发。阅读能力的培养,理当从少儿时代抓起,从幼儿园阿姨给小朋友朗诵诗歌和讲述童话故事开始。一个人的幼小心灵,就好比是可用空间很大的储存硬盘,应该尽可能在尚不需要格式化的时代将经典与美好的东西储存进去。这样,才可以萌发人们对阅读的渴望,诱导着人们面对浩瀚的书海,勇于捡拾美丽的文字贝壳,随后在自己心灵中构筑精神信念的大厦。这,就是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持续。
如果一个人对这样的习惯状态能够长期保持和发展,那么他仅凭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可以让自己毕生都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精神充实而充满自信与快乐的人。
上一篇: 母亲的咳嗽声
下一篇: 现实生活是诗词曲创作的广阔天地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