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邮人”说高邮----我的第二故乡
“老高,你尝尝这个茶,碧螺春,你大侄少寄的”。
老高与我同事,没事一起天南地北,畅聊闲事,也是一起见证三十余年来高邮发展兴盛的老高邮人。
“茶不错,小伙今年博士毕业了吧,工作了, 还记得你一人单身进厂,这时间快的,孩子都工作了。”
我九一年进厂,当时发大水,全高邮抗洪排涝,我一个北方人,不懂水性,报到后就安排进了车间实习。工资四十六,粮油补贴四十四,外加一个工种营养费补助十元,到手正好一百块,十张大票(当时流通大票为10元版)。现在是三十年河西了,工资涨了六十倍,到手六千有余,日子比当年是糠萝跳进了米萝里--日子越来越好。
“当年你来时,咱公司还是门朝西,你是住厂里的吧,分的一间宿舍,还是我给你们那批学生办的。”老高说。
“可不吗,当时厂里分的二十八坪一间,结婚生子都在那里。后来老城区改造,拆了,又贴了点钱,买了个大楼房,百多坪,三室一厅的。后来我把爹妈也接来了,老人老了,这边的环境要比我老家好,让老人过来享享福。”
老高:“是的,现在大都住小区了,原来的平房都不怎么见了”。
端起茶杯,与老高边喝边聊:“你看这些年城区向外扩的,当年我来高邮,城区才五万多人,楼房很少见,老高邮人常说的‘南门到北门,我哪个不认识!’,现在估计是真不认识了,高邮城区现在三十多万人吧,南连车逻,北接东墩,东边快伸到龙虬镇了。你还记得不?当年南海开发,全是楼房,都说那边是高邮富人区,现在全城到处都是高楼富人区了”。
老高说:“不怕城市大,不比过去骑个自行车,现在都开汽车,也是方便的很”。
我来高邮后没买过自行车,上班离厂近是一方面,经济收入少也是一大原因,能省就省了,后来邻居有辆旧自行车给我代步,骑了好几年。公司退城进园,上班离家远了,于一二年买了汽车代步,当时我们小区还没有几辆车,随便怎么停都好,现在烦的是回家晚了没地停车,一个小区全是车。老高也有同感,他家的车也是回晚了没地停。
给老高续了水,由车又聊起了交通。那时是两条马路一个站,中山路,文游路,加一个北海汽车站。年节回家探亲坐汽车周转,四百多公里 要十个多小时才到家。现在方便多了,汽车站上高速,火车站有动车,远点还有个扬州机场,到哪去都方便快速,比当年出行便当的不是一点半点,这进步可大了。
环境变化也很大,原来老城区,平房多,转角背巷的地方尿骚味很重。“老高,你记的不,老厂门口老张,天天晚上出来抓在他家后边小便的,后在墙上还画个王八,写上【严禁小便】。我们那住的一条边三十多家,巷口出来就是个露天公厕,臭死了,夏天苍蝇飞”。
老高说:“你说的多年前的老黄历了,老城区多久不去了吧,现在干净的很,市里前些年搞卫生城,大街小巷清卫生,原来的老公厕全部新设计新建,闻不到臭味,看不到苍蝇了。老城区也有大片公共绿地可以活动,早晚去溜弯的人很多,现在西大沟都是风光带了”。
想想还真是,自家搬来东区,孩子去上大学,后来公司又搬入了园区,就没再去过老城区。孩子还小时,带他去玩,沿古塔路经猪草巷过半边桥,一直到运河堤,西大沟就是个臭水沟,现在都大变样了。
老高说他常去新河头钓鱼,整治后的新河水干净,鱼不少,没事就去钩两杆。我住在新河下游,去河边散步,也常见河里打鱼人,小船摇啊摇,水很清。
聊到水,也有遗憾,高邮是水乡,城市大开发,平沟填塘,留下的河两岸又砌了栏,人离水远了,总感觉这水乡失了些灵韵。
“老高,喝茶,多闷了这一会,我感觉这茶更醇香了”。
2022.06.27
上一篇: 那年抗震那些事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