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一个七旬老人的情怀与担当

作者:苗满红 阅读:448 次更新:2023-02-15 举报

苗满红

   周末,跟作协徐晶主席去王庄村采访。天气反常的冷,不像三月的春天。路上听去过的同志介绍情况,也没有怎么参言。因为我多年在西部山区教学,想像不出一个东部农村造酒老人的状况,因为我没有直观感受。

进了王庄村,令我震惊的王庄村整洁的村容村貌,与我小时候印象中的王庄因王庄煤矿出出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没有看到煤矿的那种烟尘飞扬的场景,却感觉到了城中村的富庶与先进,却有了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再到进了老人的“农苑”,我更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在90米长,60米宽的8亩土地上,4年间在老人的手中“绣出来了花”,吸引了众多的人来学习、参观、休闲、娱乐、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和不一样的人生。

老人12岁外出打拼,年退休回到家乡,颇有积蓄的他没有只想到安度晚年,而更多想到的是通过传承文化,回报家乡。我最大的感慨与眼热是他养了一个与他志同道合,却更有新思维、更善于开拓、更勤于吃苦的儿子。让传承后继有人且能发扬光大,是老人最大的成就与自豪。

老人的“农苑”得益于上村镇岭上村的整体搬迁,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量收购村民们废弃房屋中的青砖青瓦,门窗、檩樑、旧生活用品等,尽最大可能还原了古时“土、木、砖、瓦、石”的建筑特点,所有构建都由匠人遵循传统工艺手工打造而成。形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北农村的整体风格,古朴自然、反璞归真。园区分为三个小区域,分别是传统农艺展示园、红色文化民俗园、农村院落民俗园。

因为现在学习党史教育,我首先关注的红色文化民俗园。“红色文化,传承的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一种精神。”墙上的一句话就击中了我的内心。是啊,物品是死的。在一些人看来,那就是文物,非常有收藏价值;但在一些人看来,那就是跟不上时代的,可丢弃的废品。但精神就不一样了,没有丢的一直保存着,丢了的也可能在一定的思想转化中再次将它捡回来,当成珍宝。看那些蒙上了历史遗迹的展品,我就觉得那不仅仅是一个东西,而是凝聚着血肉的一段历史,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的灵魂。

六七十年代的乡村记忆馆中,墙上是贴的是那个年代的各种类似“红色娘子军”等的宣传海报,地上是那年个年代普通人家使用的那种家具物品。我是生于那个年代的人,我对好些东西记忆尤新,充满亲切感。八仙桌是我小时候经常在我的一个本家爷爷那儿趴着写作业的地方。我对他的“吃席”一词始终理解不了,但他却时时表现出充满向往的表情。今天理解到当时窝窝头都啃不饱的人想去理解“吃席”式的山珍海味真的是有点要求太高了。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吃席”的概念时,却又要为后代们理解什么是“八仙桌”的概念而费一翻周折。的这个地方同时具备在“八仙桌上吃席”让我一下子懂得了什么叫传承。那年年代的时装---戴一顶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草帽,背一个黄军用挎包,挎一把军用水壶,戴一个红袖标,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绿军装,喊着口号,迎着红旗在广阔天地上大有作为的形象。而我们现在西部乡镇村工作干部服装的标配就是身着迷彩服臂戴“护林防火”袖标。这让我理解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红色文化,瞻仰的不仅仅是英雄事迹,更是一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我看着老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收集布置展览的东西,我开始了解这个老人退休后却日益萌发的传承情结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情怀。

农村院落民俗园,是山西居民和绿色园林的天然结合,石阶、木门、溪流、野花、一片绿色中的青砖灰瓦好一幅清静美好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田园生活图。在如今日益喧哗的城市中摩肩接踵、匆匆忙忙的人群,高楼大厦和来往如流的车辆。能有这样一个由七八十年代的若干小院子组成的村落:室外有花有草,有树有泉;院内有藤架石桌;室内有炕有桌。鸡犬相闻,陈设虽简陋但特别温馨、有人情味。这让我想到了90年代刚参加工作时下乡入户到偏远山庄学生家访时的那种感受:虽经济贫穷但人性淳朴。村落里有井台,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古训;有场院,展示着春种夏护秋收冬藏的景象。

在传统农艺展示园内有农具展览馆、煎饼房、豆腐房,古法酿酒区等,主要是展示一些在现代社会已属罕见甚至失传的古法农具与工艺。“传承是前进的力量”,我们惊奇的看到用泥塑表达出来的面目生动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古法酿酒工作场景。像“清明上河图”的长卷一样在一个房间中很长的土炕上展示出的“从筛粮---手工制曲---地缸发酵---古法踩缸---拌料---蒸馏---入窖”全过程,让人感觉到这本身就是一件相当棒的工艺品。正当我们惊叹的时候,老人告诉我们:他们的“农苑”的支撑运行产业就是这古法酿酒造成的纯粮食酒。作为一个家乡人,为家乡人提供一种不含勾兑成份的,价钱也不贵的纯粮酒,也是他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他领我们去了他的老院子,门上挂的“我是党员我带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牌子让我非常有感觉。“赵府窖藏”的招牌显示的是他的产业。一个大院子里一大块空地,东面是花园,西边是菜园。花园中大多是从南方移植过来的花卉,花朵芬芳,赏心悦目;菜园里都是当地的新鲜菜蔬,绿意葱葱。角上有一个下行的台阶,我们下去后,经过了一道门,进入了一个由抗战时期留下时的一个蜿蜒回环长达二三里的地道。经过老人的改建,变成了一个酒窖,收藏着各年代客人的存酒。例如:张三,20年,2010年存。就是说这几坛酒是2010年酿成客人存放在这儿,20年到期的时候来取。到现在还有9年。酒是陈的香,就是这个意思。但这么些年,要保证温度,湿度等条件,需要付出多大的耐心和细心啊。最能考验人的就是时间。这就是老人的担当。

出王庄村的时候,天气已经转暖。回想着老人的所作所为,我想到了一个有几百万资产,靠吃利息都能过的相当好的人,一个工作了一辈子应该享享清福的人,为什么还要如此的奋斗?看来,人的信念和理想真的是不一样的。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祝福老人事业有成,心愿达成。而我们能做的并且想做的就是告诉更多的人:老人酿的纯粮酒真的很好喝,存的时间越长越香醇。老人的故事也很感人,老人的情怀与担当像好的酒一样也很有回味。他就是王庄村的赵建文老人。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