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真的很争气

作者:苗满红 阅读:1238 次更新:2023-01-14 举报

苗满红   

早上早早的起来去送冯勇到宾馆门前坐大峡谷的车,在门口遇见冯勇在雁北师院上学时的一个校友,现在原平工作。看到她,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不是人有多美,而是遇见她的机会有多对。”晨曦中,暖暖的阳光照在那个女孩的脸上,明媚皓齿,谈吐优雅。我们站了一会,于宝贵老师出来要去城隍庙摄影。回来吃早餐时,和闫文珊老师吃饭,我偷偷的告诉她,我们就指着你今天扳回局面呢。她让我帮她拿电脑和发资料,我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今天是初中组的两位老师进行展示课,这两位老师都来自于晋中市,晋中市给我的感觉真的是藏龙卧虎之地。今次初中组获一等奖的就有闫文珊、张蕊云、裴晓霞、孔芳芳四个;我一直觉得这归功于晋中教研员王文丽老师用心血凝聚起了一个团队,不似我们单枪匹马,独闯江湖。

路上我们闲聊,好玩的是,她问我今天穿这身衣服讲课行不行,我说挺好的,她说有没有昨天那衣服好。我反问说:昨天您穿着什么衣服来着?她笑着说,我们不是一个年龄段,你的目光不在我们这个年龄层次身上。我说您说谁和你不是一个年龄段,我属鸡。她说是吗,正好比我小一轮,我说谁比您小一轮啊?她说你不是81年的鸡吗?我说你看一下身份证,原来是同龄,她比我大一个月,呵呵!

第一节课是寿阳二中的闫文珊老师执教的《孔已己》,她先从名字介绍切入,说自己名字的含义,然后再让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的含义,然后导入为什么孔已己的父母要给孔已己起那样一个难懂的名字。接着从课本中发现这个连名字都是别人随便起的孔已己真的很矛盾,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什么叫解读文本。孔已己是唯一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是文章的开始,最终归于了他大约的确死了。第一个亮点是在精读一段后,老师指导学生速读课文,为自己的判断找依据。那真是静静地读,绝不以老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感悟。第二个亮点是延伸孔已己能否借助周围人的力量生还,学生还是深入课本去寻找,然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可能。第三个亮点是作业我看《孔已己》,一下子把学生从人物分析引入了作品评价。我的感觉是不服不行啊,觉得闫老师真争气。

第二节课是介休教研室的张蕊云老师,原来参赛时在介休三中,那么多年轻的老师“学而优则仕”,成了领军人物。我对张老师比较佩服的地方是应变能力强。在平遥赛课的时候课件忽然出了问题,但张老师没有慌张,直接用黑板了;而今次配合他上课的学生却成了九年级。课文学生已经学过了,张老师临场改变策略,变成了以读为主,提升感悟的内容。同样,张老师也很年轻,她也没有能过多地挖掘出更多的内涵。而我在这一课却是有独特感悟的,如果让我来上,可能会更顺心得手一点。

接下来是太原市教研员宋晓民老师评课,那是一个阳刚率气的男子汉形象。他的评课真的有大家风范,一针见血。老师到底要达成什么目标?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只能是依据课程目标,依据学情,依据教材中的位置,让学生在45分钟内各到提升。他说闫老师特别突出的特点是和学生的对话,对话意识极强,对话能力极强。采用点、拨、挑的形式,一句话点到让学生豁然开朗;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拨一拨,让他回来;学生想不到的地方,挑一挑,让她理解的更深层次一点。生活本身不是一个符号,应该让学生将文本中领会到的东西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

杨东俊老前辈的评课谈到语文学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对语文学科而言雄辩胜于事实,让课程改革回归常识,让学生在走进教室之前充满期待,在走出教室之后充满收获。平等交流不等于相等交流,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从360度圆的任何一个角度切入,最其码先把学生的情绪调动的亢奋起来,带着学生去寻找作者蕴藏在文章中的东西,自己能讲出自己来。个人的感觉太重要了。像《孔已己》疗救的是其病痛,而不是封建社会,更不是科举制度,反而正是科举制度改变了千千万万草根人的命运。有时候我觉得听高人讲一席话,真的胜读十年书。

相聚总是太短,挥手作别总是来的太快。走出太行宾馆的大门,我又像回到了尘世中。看到“浓情五月季,感恩母亲节”的大幅宣传画,我忽然想到了妻子,于是去给妻子孩子买了些换季的衣服。回到家,看到妻子试穿时满意幸福的笑容,我忽然觉得:生活真美!回到屯留时,正好遇到几个原先上职业中学的孩子,他们老远就和我打招呼,还要非给我买瓶饮料,我很感动,我并没有教给他们考上高中的知识,有时候还觉得很内疚,但他们好像没有我想的那样复杂,他们可能只觉老师对他们好,仅此而已。

这样想来,我们也真的很争气!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师和养猪人的对比思考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